日期:[2024年09月28日] -- 智慧生活报 -- 版次:[A8]

劳动的赞歌

——改写高一语文上册《芣苢》《插秧歌》

  教材分析:
  高一语文必修上册第二单元是《芣苢》和《插秧歌》,旨在通过诗歌学习,引导学生认识劳动、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热爱劳动,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体会劳动精神的内涵。
  两首诗分别从不同角度展现了劳动的美好与欢乐,体现了劳动精神的传承与发展。
  写作任务:
  为了加深学生对 《芣苢》和《插秧歌》的理解,并培养其写作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可以选取《芣苢》或《插秧歌》中的一段或整首诗歌,进行现代文改写或创意改写。
  改写时,需保留原诗的核心意象和情感,同时融入现代元素或个人独特视角。通过改写,加深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锻炼其文字表达能力和创意思维。
  写作指导:
  在写作前,学生需反复诵读诗歌,理解其思想情感、表达技巧及劳动精神的内涵。还要明确写作思路,列出提纲,确保文章结构清晰、逻辑严密。在写作过程中,学生需注重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生动性,力求做到语言流畅、文采斐然。
教师下水
插秧谣
赵冉
晨曦微启,稻田披上嫩绿妆,青秧在手,步入希望田野上。左行一列稳,右插一排忙,退步非退避,乃是向前方。“嘿,来抛秧!”田夫呼唤声声亮,妇手敏捷接,默契似天网。小儿也加入,拔秧欢声荡,大儿紧跟后,插秧歌飞扬。低头水田间,蓝天白云映心田,汗水润泥土,播种着明天。“退后即向前”,古训在回响,智慧在田畴,耕耘写华章。不问归期长,只愿稻花香,现代生活里,古韵亦悠扬。高楼远眺处,这片绿意盎,是梦,是根,是心中的歌唱。愿这田野间,岁岁皆丰年,人间烟火暖,幸福满家园。杨公插秧歌,新声再传扬,时代虽变迁,勤劳永不忘。
学生作品
插秧歌
冯家莉
  寒冬过去,
  迎来充满生机的春。
  看呐!
  田间的农夫抛起秧苗,
  手臂青筋凸起。
  一旁的农妇接住,
  脸颊汗珠滚落。
  小儿子使劲拔出杂草,
  大儿子仔细种下秧苗,一家人热火朝天地协助着劳作。
  听呀!乌黑的云在空中翻滚,太阳的光辉被彻底吞没。
  雨点击打在泥土里,
  发出“沙沙”的声响。身上的斗笠此刻也成为盔甲,但雨水仍然汇聚成水流,
  从头湿到肩胛。有人送来饭叫他歇一会,
  他却沉默着,
  将腰弯得更低,
  手上动作不停。
  叹啊!农事的繁忙让他们不能停下!沉重的赋税让他们不能直腰!他们内心的艰辛无法诉说,只是闷闷地留下一句话:
  “秧苗的根还不牢,
  田也还没有栽完,要看着点鹅与雏鸭啊!”
芣苢
杨淑亦
  多么茂盛的芣苢啊!
  轻轻地将它采下,忙碌的人们,唱着欢乐的歌儿,
  在旷野中采摘。
  多么茂盛的芣苢啊!
  成把地将它摘下,快乐的人们,迈着欢欣的步伐,
  在田野间劳作。
  多么茂盛的芣苢啊!
  小心地将它放入衣襟,智慧的人们,带着对未来的向往,
  在土地上生活。
  多么茂盛的芣苢啊!
  多么忙碌,快乐,
  富有智慧的人民啊!
  他们唱着,走着,劳动着,
  带着对明天的憧憬,
  带着对母性的歌颂,在田野中寻找那生机勃勃的芣苢,
  多么茂盛的芣苢啊!
插秧歌
王赵乐
嫩绿的枝芽出了头,让这雪白的世界,变得绿意盎然。一年中最重要的时刻,也随着这片绿到来了。
  春雨时节,
  淫雨霸霏,不过农民们可不会因此歇息。
  绿意盎然的田野里,
  农夫轻抛秧苗,
  农妇巧手接。
  孩童拔起希望,
  少年插下未来。
  斗笠如战盔,
  蓑衣似铠甲,
  细雨轻洒,
  从头顶湿至肩胛。
  雨中劳作,
  辛勤耕耘,
  晨光中,
  一声呼唤,也没能打断他们的辛劳。
  他们低头弯腰,
  默默不语,
  专注如一。
  秧苗根浅,
  种植未完,
  还要照看鹅儿鸭儿。
  每一滴汗水,都滋润着希望的田野。
插秧歌
陈柏玮
  插秧的田野里,
  泛起绿色的波浪,农夫一家正与天地共舞。
  田夫抛秧,
  抛出了辛劳的汗水;
  田妇接秧,
  接住的是累累硕果;
  小儿拔秧,
  拔起了今年的伙食;
  大儿播秧,播下去了来年的希望。这是齐心协力的成果,
  是生活的乐章。天空把墨水悄无声息地打翻,阴雨连连似乱珠落入人间。农夫头戴斗笠,身披蓑衣。
  更似一位将军,低头折腰正在稳固秧根。
  左手拿秧,右手插秧,株株秧苗井然有序地排列着。
  细雨滴在身上,身上的汗水滴在土中。无心吃饭而照管鹅鸭,只盼望丰年有所收获。
  作者为晋中新格伦双语学校老师及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