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4年09月06日] -- 智慧生活报 -- 版次:[A2]
大同两座北魏墓发掘资料公布

出土器物显示鲜卑文化特征

  本报讯 (记者 梁耀华 杨美芳) 9月4日,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发布山西大同恒安街两座北魏墓发掘资料。考古人员对大量墓葬出土器物分析后认为,这两座墓处于北魏平城随葬陶俑样式发展变换的重要过渡时期。
  2013年5月—7月,为了配合大同市御东新区建设项目,大同市考古研究所对位于恒安街北侧的北魏墓群进行了发掘。其中,位于墓群中部的M11、M96出土遗物较为丰富。
  M11是一座长斜坡墓道的方室土洞墓,坐北朝南,由墓道、甬道和墓室三部分组成,随葬品多置于墓室内棺外东侧和南侧。考古人员发掘出的侍俑、陶羊、陶鸡等23件器物,质地均为泥质灰陶。从类别看,这些陶器可分为陶俑及模型明器、实用生活陶器两大类。其中,男女侍俑均头戴垂裙风帽,身穿窄袖长襦。
  M96是一座长斜坡墓道方室土洞墓,坐北朝南,由墓道、甬道、墓室三部分组成,随葬品多置于墓室内棺外南侧和西侧。考古人员M96出土器物共25件,按质地分有陶质、骨质、漆器三种。陶器中,男侍俑头戴黑帽,帽后凸起,身穿红色窄袖长襦,长襦过膝;女侍俑脑后梳双发髻,身穿曳地长襦,长襦涂红彩,口微张,面带微笑。
  由于出土器物的组合和形制特征非常相似,考古人员断定M11和M96的时代相近。尤为重要的是,这两座墓葬的出土器物中包含了大量的鲜卑因素,如M11男女侍俑和M96的男侍俑均头戴鲜卑风帽,且M11男女侍俑风帽帽裙较长。M96出现陶制毡帐模型。M11和M96动物类陶俑中均出现陶羊。这些都是鲜卑游牧生活元素在墓葬文化中的体现。
  此外,M11和M96的陶罐和陶壶也具备典型的北魏平城中期特征。
  从墓葬形制来看,这两座墓墓室内均置单棺,并东西向置于墓室北侧,为北魏平城时期常见的墓葬形制。
  因此,恒安街M11和M96既有关中十六国墓葬风格,又显示出鲜卑文化特征,处于北魏平城随葬陶俑样式发展变换的重要过渡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