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4年08月26日] -- 智慧生活报 -- 版次:[A14]

掌握心肺复苏术救命的“黄金时刻”

  在医学急救领域,心搏骤停(Sudden Cardiac Ar-rest, SCA)是一个令人闻之色变的紧急状况。它指的是心脏射血功能突然终止,主动脉搏动消失,导致重要器官如大脑供血停止,进而引发意识丧失和呼吸停止,临床上也常称为猝死。面对这一紧急情况,掌握心肺复苏术(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CPR)并抓住其救命的“黄金时刻”,是挽救生命的关键。
  一、心搏骤停的定义与危害
  心搏骤停是指心脏的泵血功能突然停止,导致大脑和其他重要器官的血流中断。这一过程往往由恶性心律失常引起,特别是心室颤动(Ventricular Fibrilation, VF)和室性心动过速(Ventricular Tachy-cardia, VT)。当心搏骤停发生时,脑部供血立即中断,患者会立即失去知觉,若不及时干预,将迅速进入生物学死亡状态。
  心搏骤停的严重后果不仅在于其突发性,更在于其高致死率。据研究,正常室温下,心搏骤停10秒后,脑组织内的氧气将全部耗尽并开始无氧代谢;20秒后,患者可能出现抽搐、意识丧失和脑电活动消失的症状;4分钟后,脑组织内的葡萄糖耗尽,无氧代谢停止,脑细胞开始大量死亡;10分钟后,脑细胞基本死亡,即使后续抢救成功,也可能留下严重的神经系统后遗症。
  二、心肺复苏术的重要性
  心肺复苏术(CPR)是针对心跳、呼吸骤停所采取的一种紧急抢救措施。通过胸外按压和其他方法,CPR旨在形成暂时的人工循环,恢复心脏的自主搏动和血液循环,进而使自主呼吸恢复,达到挽救生命的目的。CPR的实施对于心搏骤停患者的生存率至关重要,特别是在发病后的“黄金时间”内。
  三、心肺复苏的“黄金时刻”
  临床研究表明,心肺复苏的黄金时间是发病后的4分钟内。在这一时间段内进行CPR,患者的生存率可显著提高。据统计,心搏骤停4分钟后进行CPR的抢救成功率超过50%;而在4—6分钟内进行CPR,抢救成功率可能降至10%;若延迟至6—10分钟,成功率则进一步降低至4%。因此,当发现有人出现心搏骤停时,必须立即启动CPR,并尽可能在4分钟内完成初步抢救,以最大化挽救生命的可能。
  四、心肺复苏的正确步骤
  心肺复苏术的正确实施对于提高抢救成功率至关重要。以下是CPR的基本步骤:
  1. 检查与评估。首先,确保现场环境安全,避免在抢救过程中造成二次伤害。然后,检查患者是否有呼吸和意识。可以通过拍打患者双肩并呼唤其名字来判断意识状态;观察患者胸部起伏或触摸颈动脉搏动来检查呼吸和心跳。
  2. 启动紧急响应。一旦确认患者心搏骤停,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如中国的120),并启动紧急响应系统。
  3. 胸外按压。将患者平放于硬板床或地面上,解开上衣。施救者位于患者一侧,双手掌根重叠置于患者胸骨中下段(即两乳头连线中点),以肩、肘为支点进行垂直按压。按压深度应至少达到5cm,按压频率应保持在100次/分钟以上。每次按压后应使胸廓完全回弹恢复。
  4. 开放气道。在进行胸外按压的同时,应确保患者气道畅通。常用的方法是仰头抬颏法,即一手置于患者前额用力向后压,另一手手指置于患者下颌缘将头部向上、向前抬起。
  5. 人工呼吸。在确认患者气道开放后,施救者应使用口对口或口对鼻的方式进行人工呼吸。每次吹气应持续1秒以上,直到胸廓抬起。吹气后应松开鼻子让患者自行呼气。胸外按压与人工呼吸的比例通常为30:2,即每进行30次胸外按压后进行2次人工呼吸。
  6. 持续监测与评估。在CPR过程中,应持续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并每5个循环重新评估一次状态。若患者恢复自主呼吸和心跳,则停止CPR;若未恢复,则继续进行CPR直至专业急救人员到达。
  五、心肺复苏的注意事项
  1. 确保环境安全:在进行CPR前,必须确保自身和患者的安全。例如,对于触电者,应先切断电源;对于交通事故中的伤者,应先将其移至安全地带。
  2. 正确操作:CPR的每一步操作都必须准确无误。特别是胸外按压的深度和频率、气道的开放程度以及人工呼吸的方法等,都会影响CPR的效果。
  3. 避免继发性伤害:在CPR过程中,应避免对患者造成额外的伤害。例如,在开放气道时,应避免对颈部施加过大的外力;在胸外按压时,应注意按压的深度和力度避免肋骨骨折等。
  4. 及时送医:尽管CPR可以暂时维持患者的生命体征,但并不能根治心搏骤停的原因。因此,在CPR成功后,应尽快将患者送至医院接受进一步治疗。
  六、结语
  心搏骤停是一种突发且致命的紧急情况,但掌握心肺复苏术并抓住其救命的“黄金时刻”,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因此,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了解和学习CPR知识,以便在关键时刻能够挽救生命。同时,社会也应加大急救知识的普及和培训力度,增强公众的急救意识和能力共同构建更加安全、健康的社会环境。
覃德线 广西贵港东晖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