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4年08月21日] -- 智慧生活报 -- 版次:[A8]
山西法院

为山青水绿的美丽山西贡献司法力量

  ■记者 毛应厚 根据山西高院官微视频整理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人类合理利用友好保护自然时,自然的回报常常是慷慨的。
  巍巍太行,远山如黛,草木葳蕤,绿水逶迤。
  山西法院用司法守护青山绿水,以饱蘸绿意盎然的“笔墨”填充生态底色,让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只此青绿”画卷永葆生机。
  法治是不可或缺的永恒底色。

  最先锋的理念首个零碳村司法保护基地
  清晨,太阳光温柔地铺满运城市芮城县庄上村,村庄屋顶上一片片深蓝色的光伏板被依次唤醒,源源不断的电能也随之而来。
  2023年,芮城县庄上村荣获第28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能源转型变革者”奖项。零碳理念在基层农村的先行先试,为黄河流域生态司法保护带来了全新的视角。
  2023年3月,运城、渭南、郑州铁路、三门峡市4个中院院长齐聚这里,举行了《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环境资源审判协作框架协议》会签仪式,构建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环境资源审判协作机制,成为保护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的又一重大举措。“我们平常在这个工作当中,主要是做好零碳宣传,当地群众环境意识都慢慢地树立起来了。”芮城法院刑事审判庭负责人罗洪泽介绍说。
  随着涉碳纠纷案件类型、数量进一步增加,运城中院借助零碳村生态环境司法保护基地,开展巡回审判、生态修复、法治宣传等各项活动,服务保障“双碳”目标。
  法院干警们进行常态化法治入户宣传时,庄上村村民张平定老两口正忙着准备午饭。厨房墙壁上醒目地张贴着直流插座的字样,新建的灶台上,电磁灶、电炒锅、电饭锅一应俱全。
  曾经的土坡土路、垃圾场一去不复返,取暖不烧煤,农机不冒烟,屋顶能发电成了庄上村的新生活方式。
  庄上村是山西法院能动履职,创新“保护基地+专业法庭”服务保障的一个生动缩影。
  此外,山西高院先后在黄河晋陕蒙金三角区、汾河景区、芦芽山、五台山和北武当山等地设立6个三级法院环境资源司法保护基地,加强对特定生态功能区的司法保护和系统治理,让每一件案件办理都能实现治理一批、影响一片的良好社会效应。

  最执着的态度推动“生态包袱”变“绿色财富”
  这是我省首例环境公益诉讼案件,也是最高法院发布的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
  山西铝业上封赤泥库于2006年建成投用,库区占地面积约120万平方米,相当于17个标准足球场大。
  因为没有按要求封场闭库,严重的粉尘污染对大气、土壤及周围人群的健康造成很大影响。特别是距离赤泥库仅一公里左右,就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惠济寺。强腐蚀性赤泥,极有可能会加速这座始建于唐朝的中国传统木结构建筑的老化。“这个案件是山西省首例民事公益诉讼案件,那么在立案的初期就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忻州中院环境资源审判庭副庭长张亮讲述了在审理这起特殊案件时遇到的困难。“在审理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了很多法律问题和专业问题,因为我们法官缺少这样的一个审判经验,也是在摸着石头过河,为此我们多次就一些法律问题向省高院还有最高法院专家请教,还邀请了省高院环境资源审判库的专家来到赤泥库进行现场勘察,并且提出了专业的论证意见。这些专家的论证意见最终为双方的调解和合议庭的审理提供了专业化和科学化的依据”。
  人民法院积极引导公益诉讼当事人达成并全面履行赤泥尾矿库封场调解协议,在5年中总投资1.3亿余元,助推企业将生态包袱转化成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的新质生产力。
  昔日沙尘滚滚的尾矿库变成集生态修复、土地再利用、新能源开发于一体的千亩草场,做好了生态环境修复治理的“后半篇”文章。以最执着的态度,助力“生态包袱”变“绿色财富”。
  2020年以来,全省法院依法审理非法采矿、非法占用农用地、砍伐林木等环资刑事案件3094件;妥善审理用能权、用水权、排污权交易等环资民事案件13944件;审理国土空间规划、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等环资行政案件589件;审理环境公益诉讼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等相关案件325件。环境资源类案件受理、办结数量稳步提升,成为继刑事、民事、行政、知识产权之后的第五大案件类型。

  最创新的惩防探索生态环境保护新路径
  这是一次法检“两长”同庭履职,共护绿水青山的公开审理,也是一堂离百姓最近的法治公开课。
  这一切都要从“带血的麝香”讲起。“2023年2月初,被告人到垣曲县望仙村山中捕杀野生动物林麝牟利”。垣曲法院审判员聂峰介绍了这起案情。“在望仙村的山上架设了电网,电击死林麝后,将麝香捡拾,并遗弃尸体后离开”。
  景某东、尚某杰的非法狩猎行为,导致野生林麝种群下降,破坏了生态环境的多样性。
  2023年10月,垣曲法院公开开庭审理了这起案件,而巡回法庭就设置在了当地黄河湿地保护公园里。 (下转09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