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4年08月19日] -- 智慧生活报 -- 版次:[A1]
太行山人民成就了不朽的经典歌曲

太原诗词学会会长王宏伟讲述歌曲《在太行山上》鲜为人知的故事

  红日照遍了东方,自由之神在纵情歌唱!看吧!千山万壑,铜壁铁墙!抗日的烽火,燃烧在太行山上……“《在太行山上》是为在山西境内浴血奋战、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抗日军民创作的一首合唱曲。这首红色歌曲当年在抗战期间响彻太行山,传唱全中国,犹如插入侵略者心脏的钢刀。”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太原诗词学会会长王宏伟说。
  由山西经济出版社出版的《旋律中的红色记忆》一书中,作者王宏伟就收录了该歌曲。《在太行山上》这首歌的创作背景是什么,又有哪些幕后故事,在抗战中发挥了怎样的力量?8月18日,王宏伟接受了本报记者的独家采访。
写在香烟包装纸上的经典
“说起这首歌曲的创作背景,当年的历史背景和桂涛声在太行山地区的工作经历,是不可不讲的话题。”随着王宏伟的娓娓道来,一幅发生在上个世纪太行山上轰轰烈烈的抗战画卷徐徐打开……
  桂涛声是一位回族青年,1901年生于云南沾益县。15岁以优异成绩考入云南省立曲靖师范公费学校,由于他学习刻苦,又擅长音体美,被云南省立第三师范学校破格录取。在昆明读书期间,他阅读了《共产党宣言》《资本论》等进步书籍,并积极投身学潮。
  王宏伟讲述,桂涛声于1928年5月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7月,全面抗日战争爆发后,四面八方的爱国知识分子纷纷投入抗日救亡宣传运动。桂涛声与柳提、周巍峙等人,在著名爱国民主人士李公朴先生的带领下,于8月21日奔赴华北抗日前线,进行抗日救亡宣传。同年9月,桂涛声来到太原,得知党组织正在组建“战动总会”的消息,便以战动总会工作人员的名义去了陵川县牺盟会民众干部训练班。
  在陵川,桂涛声既为奇异雄浑的太行风光所惊叹,更为抗日军民的救亡热情而感动。“桂涛声携手文艺战士,到街头演说,动员群众,讲解抗日救亡的道理,宣传‘游击战争’‘统一战线’。一时间,陵川到处是义愤填膺的人群控诉日本侵略者,到处是热血青年争相参加八路军的动人情景。”王宏伟说,在太行山地区,人民音乐家桂涛声看到“父送子、妻送郎、母亲叫儿打东洋,兄弟争相上战场”的动人情景和感人场面,由此萌发了创作歌曲的灵感与欲望。
  在随游击队转战陵川的过程中,桂涛声目睹了太行山王莽岭的“千山万壑”,又亲身感受到了抗日军民这座真正的“铜壁铁墙”,触景生情,酝酿半年多的诗篇《在太行山上》从心底迸发了出来,他随手写在香烟包装纸上。
周恩来亲自试唱第二声部
  1938年5月,桂涛声离开山西晋城,回到国民政府的临时办公地武昌,把修改好的《在太行山上》歌词送给了冼星海谱曲。接过桂涛声写在烟盒上的歌词,冼星海仿佛看到太行军民浴血奋战的身影。
  心有灵犀一点通,共同的理想信念让两位人民音乐家一拍即合。
  冼星海坐在钢琴前,反复琢磨、构思,歌曲要充满朝气,使之既要充满战斗性、现实性,又要有抒情浪漫性,彰显革命浪漫主义瑰丽色彩——这是二位作者创作的灵魂所在。“冼星海连夜将它谱写成一首二声部合唱曲。歌曲旋律兼有抒情曲和进行曲风格,实现了战斗性与革命浪漫主义的有机结合。”王宏伟说。
  冼星海曾自豪地说:“我的一个诗人朋友,冒险去了一趟太行山,看见了朱总司令领导的八路军,也看到了太行山上的母亲送儿子、妻子送丈夫当兵的感人场面,写了一首《在太行山上》的歌词,请我给他谱成曲。”
  据权威史料记载,周恩来同志就歌曲《在太行山上》曾经亲自试唱第二声部。1938年7月,周恩来和郭沫若在武汉组织纪念抗战一周年群众歌咏大会,得知桂涛声和冼星海创作了歌曲《在太行山上》,便前往武昌冼星海的住所。当时,全神贯注地坐在钢琴前修改试唱的冼星海并未感到有人进来。周恩来、郭沫若便站在一旁聚精会神地看着、听着。一曲终了,郭沫若才捅了捅冼星海的后背:“星海,周副主席看你来了”。冼星海赶忙站起身来。郭沫若说:“星海,你先试唱一遍,我和周公当你的第一个听众。”冼星海说:“这是一首二部合唱,需要有一个人和我配合。”周恩来应声道:“你唱主旋律,我唱第二声部。”冼星海与周恩来深情演唱了飘荡在太行山上的红色金曲。
  “桂涛声、冼星海创作这首歌曲之际,恰逢成立于山西太原的西北影业公司正创作一部反映矿工投身抗战的故事影片《风雪太行山》,影片主创委托夏衍、阳翰笙找到桂涛声,《在太行山上》成为影片主题歌曲。”王宏伟告诉记者。
犹如插入侵略者心脏的钢刀
  1938年7月,武汉纪念抗战一周年歌咏大会在长江水上举行,盛况空前,场面感人。当时,无数条大小船只上都有歌咏队,高亢嘹亮的歌声以武汉江面为中心,汇成了汹涌澎湃的歌的狂潮。《在太行山上》由张曙、林路、赵启海等歌唱家演唱后迅速传遍革命大后方及各敌后抗日根据地,鼓舞和激励着千千万万的抗日民众奔赴战场奋勇杀敌。太行山的游击队还以它为队歌。
  朱德总司令听到这首展示人民战争壮美图画的歌曲后,十分喜欢。亲自抄录《在太行山上》歌词随身携带学唱,并要求全军学唱《在太行山上》。“《在太行山上》之所以为历史和人民留下永恒的记忆,久唱不衰,根源在于它真实地反映了太行山地区军民昂扬的精神面貌和犹如一把钢刀直插侵略者心脏的战斗姿态,是中华民族的战斗精神。”王宏伟说。
  王宏伟讲述,2005年,为纪念中国电影百年和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八一电影制片厂推出献礼巨片《太行山上》,并以此为主题曲。同年,中央电视台、八一电影制片厂及山西省委宣传部联合拍摄25集电视连续剧《八路军》,《在太行山上》也成为该剧的主题曲。在2015年9月3日抗战胜利70周年大阅兵上,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合唱团深情演唱,并将其收录在专辑《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式合唱》中。
红色歌曲就是民族战斗的力量
  巍巍太行山,浩气传千古。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和太行儿女在国家和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同仇敌忾,浴血奋战,筑起了抗日的铜墙铁壁,培育铸就了伟大的太行精神。“我在太行山采风时,太行山脉的雄壮伟丽、鬼斧神工深深触动了我,那一刻,我仿佛看到了太行山上轰轰烈烈的抗战情景。《在太行山上》这首雄壮有力的抗战金曲反映出抗日根据地人民积极踊跃投身民族解放战争的英雄气概,表现了中华儿女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无私无畏舍生忘死、共赴国难气壮山河的伟大的抗战精神。”王宏伟告诉记者。
  在这首歌曲的旋律中,王宏伟找到了灵感,创作《歌声飘荡在太行山上》一文。为什么要用文字记录红色歌曲,王宏伟认为,经过历史和人民群众的反复检验,实践证明,那荡气回肠的红色旋律无疑是最富有活力、最富有魅力、最贴近群众的经典艺术,给苦难中奋起的劳动人民带来光明和希望、给继续守正创新的中国人民以激励和鼓舞。
  红色音乐经典背后的、不为人所知的人文故事更加使人充满向往,更加使人难以忘怀,更加使人回味无穷。比如,少年周恩来与《何日醒》、聂耳与《卖报歌》、李有源与《东方红》、英雄王二小与《歌唱二小放牛郎》、雷锋与《唱支山歌给党听》……一个个生动的故事、一个个崇高的灵魂,都是一座座灯塔,照耀着我们未来前行的路,直到很远很远……
  民族有血性,人民有力量。“这些红色歌曲具有隔世的年代感,有人开始担心它们已过时。其实,优秀传统文化作为各个时代生成的精神财富的精华部分,永远不会过时。同样,我们更应该将这种刻在骨子里的精神力量一代代传承,高扬爱国主义旗帜,唱响红色音乐史诗。” 记者 田勇/文 高万军/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