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4年07月10日] -- 智慧生活报 -- 版次:[A3]
17岁的中国青年羽毛球队运动员猝死敲响警钟

心脑血管病盯上年轻人 如何有效预防

  心肌梗死等既往被视为“老年病”的心血管疾病,如今已悄悄“盯”上了年轻人。
  7月3日上午,由山西省科学技术协会指导,山西科技新闻出版传媒集团、山西省心血管病医院主办的专家与媒体面对面活动在太原举行,主题为“呵护心脑健康,不给血管‘添堵’”。活动中,山西省心血管病医院专家提醒,心血管疾病年轻化已敲响警钟。

这名国羽小将缘何猝然离世?
  6月30日,印度尼西亚日惹,17岁的中国青年羽毛球队运动员张志杰,参加2024亚洲青年羽毛球锦标赛混合团体小组赛最后一场比赛。
  比赛中,这位浙江嘉兴籍国羽小将突然晕倒,被送往医院。此后,他因抢救无效而不幸离世。
  7月1日10时47分,中国羽毛球协会发布的公告提到:“目前当地医院方面尚未明确病因,中国羽毛球协会与亚洲羽毛球联合会、亚洲青年羽毛球锦标赛组委会和印度尼西亚各方继续保持联系,有新信息将及时向社会公布。”
  尽管如此,我国多名医学专家已对张志杰猝然离世的原因作出初步分析。重庆某三甲医院的急诊科医生认为,从视频看,张志杰在无接触的情况下倒地抽搐,随后送医后意外身亡,基本符合运动性猝死的情况。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急诊医学科副主任医师卢骁在社交媒体发文称,“从我的角度来说患者(出现)恶性心律失常可能性很大。”
  山西省心血管病医院心血管内科18病区主任陈洁表示,根据现场视频看,张志杰的情况更像是恶性心律失常导致的心脏骤停,如果抢救不及时就会发生心脏性猝死。
  当天,印度尼西亚羽毛球协会举行的新闻发布会证实,张志杰因突发心脏骤停而离世。

心脏骤停为何盯上年轻人?
  近年来,除了一些运动员或名人、中老年人之外,年轻人突发心脏骤停的事件也时有发生。
  何谓心脏骤停?陈洁介绍,心脏骤停是指心脏射血功能突然终止。她进一步指出,心脏骤停后,患者脑血流量急剧减少,致使意识突然丧失,伴或不伴局部或全身性抽搐。心脏骤停的常见原因多为心脏器质性疾病,如急性心肌梗死、肥厚型心肌病、离子通道疾病、恶性心律失常等,其他还有肺栓塞、电解质紊乱、溺水、电击也可导致心脏骤停。
  心脏骤停发生后,患者经及时救治可以存活。一旦有人出现心脏骤停,第一时间应该马上开始胸外心脏按压、开放气道、人工呼吸的流程进行急救。
  殊不知,若救治不及时,心脏骤停可致患者重要器官(如脑)严重缺血、缺氧而猝死。
  近年来,心脏骤停之所以会发生在看似身体健康的年轻人身上,主要原因是他们不像老年人那样重视疾病的信号,平时很少进行用药、检查等。研究数据显示,年轻人最常见的猝死原因是致死性心律失常与急性心梗。
  运动容易引发心脏骤停吗?陈洁表示,运动过程中突发心脏骤停,很可能患者本人有心脏疾病基础,但没有被发现。此类患者一旦因剧烈运动或合并电解质紊乱,极其容易诱发恶性心律失常,引起心脏骤停。

急性心肌梗死有预兆吗?
  心脏骤停最常见原因是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肌梗死是否有预兆?随着健康意识的不断提升,这已成为不少人关心的问题。
  陈洁表示,很多患者突发急性心肌梗死并无明确的预兆。即使有,大多也会认为是小毛病而不在意。
  心梗前往往有短暂的心悸、烦躁、心前区不适和疼痛等临床表现,只是没有引起注意,这正是危险所在。“年轻,没什么事”是当前很多年轻人对待疾病的态度。
  陈洁提醒,当出现以下情况的时候就怀疑发生急性心肌梗死:胸部疼痛,感到胸部出现剧烈、紧缩、压榨性的疼痛,大汗淋漓,症状持续不缓解,需要就地休息,呼叫“120”急救中心送医。重症的会突发室颤(室颤是一种致命性心律失常,相当于心脏在颤抖,但无任何射血,救治不及时可致命)导致患者猝死。有些不典型的疼痛如上腹痛、下颌部、牙痛等也要排除冠心病,行心电图检查可以识别。失眠、焦虑、极度疲惫,大量吸烟、饮酒、熬夜往往是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的诱因,要尽量避免。

哪些人是心脏骤停高风险人群?
  去年4月20日,由国家卫生健康委、中国疾控中心等部门专家组织撰写的《中国心脏骤停与心肺复苏报告(2022年版)》正式发布。报告显示,我国心脏骤停总体发病率为97.1/10万。
  心脏骤停是心脏性猝死的直接原因。由于致死致残率高,心脏骤停已是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之一。
  “心脏性猝死最常见的原因有冠心病、心肌梗死、快速性室性心律失常、重症心肌炎以及其他疾病等等。我们抢救过来的那位患者就是爆发性心肌炎所致的心脏骤停,好在救治及时。”陈洁说,冠心病、心肌梗死等发病率逐渐呈现出年轻化趋势,她诊断过的最年轻的冠心病患者仅17岁。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胡盛寿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去年11月15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介绍,心脑血管疾病发病年轻化的趋势确实存在。《中国中青年心脑血管健康白皮书》显示,受调查人群中(20岁至59岁),20岁至39岁的患病/高风险人群占比为44.3%,其中,20岁至29岁患病/高风险人群占比已达15.3%,心脑血管疾病风险正在逼近年轻人。
  陈洁分析认为,心血管疾病高发且呈年轻化趋势,这主要与不良的饮食习惯、长期精神压力大、抽烟、缺乏规律性作息与缺乏体育锻炼、肥胖以及合并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等疾病,以及有早发的心血管病家族史有关。
  陈洁提醒,若想降低心血管等疾病风险,就需要控制好这些风险,注意劳逸结合,保持乐观的心态,定期监测血脂、血糖、血压,如果出现胸闷、胸痛、心悸、头痛、呼吸困难等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 记者 梁耀华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