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4年06月24日] -- 智慧生活报 -- 版次:[A6]

及早采取预防措施延缓听力老化进程

  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国家中医药局综合司印发《关于组织开展2024年全国老年健康宣传周活动的通知》,确定今年全国老年健康宣传周的活动时间为6月24日至30日,活动主题为“维护听力健康,乐享幸福晚年”。
  随着年龄的增加,老年人听神经逐渐衰退,致使老年人怕与家人朋友交流,严重影响老年人的身心健康。虽然老年人的听力下降是一种自然规律,但是采取一些预防措施可以延缓耳聋的发生和发展。

  ■老年人听力普遍下降
  相关数据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的听力残疾老年人中有66.87%是因老年性耳聋引起。老年性耳聋是继关节炎、高血压之后,全世界发病率第三的老年性疾病。
  许多人觉得“人老耳聋”很正常,不以为然。其实,听力损失如果得不到解决,会对生活的许多方面产生负面影响。
  长期听不清,会让老年人言语交流能力下降,缺乏情感和社会交流,导致性格孤僻或抑郁。久而久之,认知能力会受到影响,增加罹患阿尔兹海默病的风险。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糖尿病患者出现听力下降比同龄人更为明显,有的患者甚至会在不知不觉中丧失听力。究其原因,是因为糖尿病患者如果血糖控制不佳,就会影响内耳血供,造成内耳的听觉细胞逐渐坏死,带来不可逆的损伤。
  ■听力下降的主要表现
  老年性听力损失是指因年龄增长(60岁以上)、耳科疾病、遗传因素、噪声损伤、耳毒性药物以及代谢性疾病和不良生活习惯等因素导致的听觉功能下降的总称。
  造成老年性听力损失的原因主要分为两种:一是全身器官功能自然退化,退化的速度快慢因人而异;二是非自然退化的因素,包括环境噪声、服用耳毒性药物或突发性耳聋、中耳耵聍栓塞等其他疾病所引发。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也可以加速老年性耳聋的发生、发展。
  老年性听力损失大多是双耳的,听力损失程度可以不一致,但均呈现逐渐加重的现象。听力损失也就是听力下降,表现为老年人听不见别人讲话、重复性提问等,主要症状为耳内有蝉鸣声、“嗡嗡”声、“嘶嘶”声等响声。言语识别能力下降,主要表现为听得见但听不清,或者轻声听不清,大声又嫌吵。
  ■老年人听力损失不是必然
  老年人的听力下降其实是多种原因导致的,掌握正确的用耳习惯,做好慢病管理,可以延缓老年听力下降。此外,听力损失出现时,需要积极干预,延缓听觉功能退化很重要。
  对听力损失进行干预,老年人自身或家庭成员、看护人员的细心观察至关重要,发现问题后及时到医院就诊。就诊后,专业的耳鼻喉科医生会根据患者情况进行检查,确定听力损失情况,排除中枢疾病。根据个人情况,听力损失情况可以选择药物、手术、助听器验配,甚至人工耳蜗植入等方法进行治疗。
  已形成不可逆的永久性听力损失人群可考虑佩戴助听器。需要注意的是,助听器越早佩戴越好,因为助听器可以保护残余听力,延缓听力下降的速度。
  ■延缓听力老化进程
  良好的听力,离不开日常保养。迄今为止,尚无确切的方法可以逆转听力老化的进程。在日常生活中注意预防保健,可延缓听力老化进程。
  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规律休息:戒除嗜烟和酗酒等不良习惯,烟中的尼古丁及慢性酒精中毒,可直接损害听骨、听细胞及神经中枢,烟酒均可诱发脑血管的舒、缩紊乱,造成耳内供血不足,诱发听力下降。
  健康的饮食习惯:老年人饮食中要尽量减少饱和脂肪酸及反式脂肪酸的摄入;适量摄入维生素、蛋白质;对于年龄大于60岁的人要注意维生素B
12
、维生素D及钙的补充。
  慎用耳毒性药物:老年人一定慎用有损听神经的毒性药物,如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新霉素等。
  减少噪声接触:在长期的噪声刺激下,听觉器官长时间处于兴奋状态,促使听觉功能极度紧张疲劳,这样长年累月地持续下去,易使听神经细胞僵化萎缩,听力下降。
  坚持加强体育锻炼:适当进行体育活动,经常跑步、舞剑、打太极拳等,可增强周身血液循环,改善内耳的营养供应。 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