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4年06月14日] -- 智慧生活报 -- 版次:[B21]

“粪篓书记”与润城

  孙文龙,您在哪儿
  析城山有情,青翠巍峨,岁月在其脊背上刻下了层层年轮;濩泽河有意,波光粼粼,悠悠流淌着润城人的期盼与回忆。如今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渡船不见了,艄公不见了,只剩下哗哗奔腾的沁河水,仿佛一直在讲述着,已是润城公社书记的孙文龙,经常身背粪蒌下乡,一边集肥一边检查生产的故事。


  时光倒转至1963年的春天,那是一个充满希望的季节。孙文龙,这位背着粪篓的书记,踏着坚实的步伐,走进了润城公社的门槛。他,没有华丽的官袍,没有显赫的背景,只有一颗为民服务、为国奉献的赤诚之心。“孙书记,你是来当书记,还是来当积肥队长的?”当孙文龙第一次以如此朴素的形象出现在大家面前时,不禁让人心生疑惑。然而,孙文龙却微笑着说:“咋了?背着粪篓就不是孙文龙了?八路军打仗,干部冲锋在前,战士越战越勇。既然提倡群众积肥,干部就该先背起粪篓。”
  从此,孙文龙便以“粪篓书记”的形象,深深地烙印在了润城人民的心中。他衣着朴素,与老百姓同吃同住同劳动;他心系群众,把群众的疾苦当作自己的疾苦;他勤奋务实,把每一项工作都做得有声有色。在孙文龙的带领下,润城公社的农业生产得到了迅速发展,群众的生活水平也有了显著提高。


  然而,孙文龙并没有因此而满足。他深知,润城公社的发展还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特别是王村这个“老大难”,更是让他寝食难安。为了改变王村的落后面貌,孙文龙决定亲自前往王村进行调研。
  在王村的日子里,孙文龙深入田间地头,与群众促膝长谈。他了解到,王村之所以落后,主要是因为支部软弱无力,群众缺乏凝聚力。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孙文龙决定从支部建设入手,加强党员的教育和管理。
  在孙文龙的努力下,王村的支部逐渐焕发出了新的生机和活力。他大胆起用了一批年轻有为的党员,如赵小善等,让他们担任重要职务,带领群众一起奋斗。同时,孙文龙还亲自示范,教群众学习新技术、新方法,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在孙文龙的带领下,王村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群众的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集体经济也得到了快速发展。昔日的“老大难”,如今变成了润城公社的先进村。


  岁月如歌,转眼间已经过去了几十年。然而,孙文龙的事迹却一直在润城人民中传颂着。他们讲述着孙文龙如何背着粪篓走马上任;如何深入田间地头与群众同甘共苦;如何大胆起用新人带领群众脱贫致富……这些故事成为了润城人民心中永恒的记忆。
  如今,润城公社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昔日的贫穷落后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片繁荣富裕的景象。然而,在润城人民的心中,他们永远不会忘记那位背着粪篓的书记——孙文龙。
  孙文龙,您在哪里?无论您身在何方,润城人民都会永远怀念您、感激您!因为您是他们心中永远的“粪篓书记”,是他们心中永远的骄傲和自豪!

日新月异的新润城
  如今,孙文龙书记离开润城已58年,永远离开我们也42年了,但他敬业如天的举动,鞠躬尽瘁的故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一直留在他热爱的润城大地,留在他热爱的润城人民心中。新时代新征程上,一代又一代润城儿女,在不断学习、传承、弘扬孙文龙精神的优良氛围中,砥砺奋进,接续奋斗,先后摘得“全国乡村旅游重点镇”“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中国特色小城镇”“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国家园林城镇”等国家级荣誉称号。
  润城镇党委、政府始终坚持绝对忠诚讲政治,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积极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省委“一泓清水入黄河”和市委、市政府沁河生态经济带建设以及县委、县政府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指引,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锚定“环境治、交通畅、文化兴、布局优、产业旺、生态美”的工作目标,坚持理念引领、规划先行、项目带动、多元投入、机制保障,积极投入百里沁河生态经济带重大牵引性工程中。同时,以县委县政府“一个统筹两手抓”总体思路和“24字方针”为统领,以勇立潮头促改革的精气神,在发展电商经济、做强文旅康养等重点领域,出更多的、管用的、见效的真招、实招;以普惠性工程和兜底性政策为基准,满怀真诚为民办实事,下大力气改善和保障民生;以严字当头写勤廉,全面落实从严治党主体责任,锲而不舍推进基层治理,营造出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高起点绘就润城高质量发展的靓丽底色。
  近年来,润城镇高效统筹发展大局,始终位居全县乡镇第一方阵,主动融入“五凤朝阳”大县城格局,对生态建设工作抓当前、管长远、成系统,奋力推动生态建设样板镇创建工作迈上新台阶、实现新突破,从而靠前对接“百里沁河生态经济带”战略布局,使“3·30交账工程”“7·30交账工程”全市瞩目,“清理腾退”“廊道廓清”“环境提升”倍受认可,屯城、永宁、天坛三座大桥飞跃沁河两岸,劈山口拓宽化解百年水患。润城镇党委、政府坚持用心用力关注民生,千方百计提升群众幸福指数,站稳“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立场,“七村一体”推进污水管网整治,刘善、沁阳、王村回迁工程如期完成。
  今年来,在县政府各项重点工程的加持下,沁河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百里沁河生态经济带阳城段,总面积12.1平方公里,河道总长16.9公里。润湖、古渡、洎水湾三大公园让干部群众扬眉吐气,被称为“洎水湾”的黄金河谷,成为本地至关重要的生态要地、人文高地、经济重地。4月29日,百里沁河生态经济带文旅康养和乡村振兴融合发展系列活动在这里启动,并于“五一”假期喜迎全国游客。随着百里沁河生态经济带的建设,沁河呈现出水清岸绿,碧波荡漾的美丽景象,阳城古八景之一的“沁渡扁舟”重现于此,再次在岁月变迁中演绎了沁河的历史传奇;“德化润城、法治润城”取得实质性成效,“五化共建”助推老百姓的生活越来越有奔头。
  全镇领导干部敢于担当,重塑五镇同创辉煌,倾情守护小城百姓万家灯火。以润城镇砥洎城古堡和百里沁河阳城段为核心,立足“三园区两河一城一系统”的空间布局,从客群需求、空间布局、文化演绎、商业利益四个维度打造浓郁古堡文化气息的休闲度假旅游区,并正在勠力打造山西省首条拥河发展的文旅康养产业集聚带。
  “梦回砥洎”实景剧和休闲度假旅游区,演绎着润城特有的历史底蕴和文化奇观。枣糕产业、润城厨娘不断演绎高质量发展的“润城故事”,“旅游一张图”的文旅康养正在精雕细琢“润城图腾”,人气不断提升的网红打卡地擦亮“润城窗口”,百名企业家进驻润城,带动了一波又一波的“润城人气”,电商经济在蓬勃发展中日新月异,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辉煌胜利,推动润城走上了高质量转型发展的新征程! (孙文龙精神研究会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