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4年06月05日] -- 智慧生活报 -- 版次:[A8]
省高院发布“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典型案例典型事例

一体保护 延伸审判全方位守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上接07版)
事例 四
司法建议“小切口”做好社会治理“大文章”
□事件回放
  太原市晋源区检察院在办理涉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中发现,某酒吧在经营过程中不核实消费者年龄,允许多名未成年人进入,且向未成年人售酒,晋源区人民检察院向晋源区法院提起民事公益诉讼。
  晋源区法院经审理认为,某酒吧允许多名未成年人进入,且向未成年人售酒的行为对未成年人本人和关联群体产生了不良影响,为引发治安案件甚至刑事案件埋下了隐患,更损害了不特定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依法判决某酒吧不得允许未成年人进入、不得向未成年人售酒;并在省级媒体公开对允许未成年人进入及向未成年人售酒的行为和造成的影响向社会公众赔礼道歉。
□司法措施
  本案是山西省首例未成年人保护民事公益诉讼。案件审结后,晋源区法院为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类案发生,向当地市场监管部门发出综合治理类司法建议,建议规范辖区内营业性娱乐场所、酒吧等经营活动,加强对经营者的法律培训;加大日常检查,从源头上杜绝相关娱乐场所、酒吧等接纳未成年人并向其出售烟酒;加强行政执法,对违法经营行为及时惩处;加强宣传引导,提高合规经营和未成年人保护意识。
  市场监管部门收到司法建议后,在全区开展了酒吧食品安全、违规接纳未成年人集中整治工作,加大了对酒吧等经营场所的监管力度,并以书面形式反馈了建议采纳和监管治理情况。司法建议发出一年来,太原市因违规接纳未成年人进入酒吧引发的治安和刑事案件发生率明显下降。
  司法建议是人民法院积极延伸审判职能、服务发展大局的重要方式,也是人民法院履行社会治理职能、发挥法治引领功能的重要途径。本案中,晋源区人民法院对在审判工作中发现的问题,通过司法建议的方式指引有关单位采取措施及时改进、完善管理,使司法建议成为践行能动履职理念,促进国家治理、社会治理的重要抓手。
□释法明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五十八条:学校、幼儿园周边不得设置营业性娱乐场所、酒吧、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等不适宜未成年人活动的场所。营业性歌舞娱乐场所、酒吧、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等不适宜未成年人活动场所的经营者,不得允许未成年人进入;游艺娱乐场所设置的电子游戏设备,除国家法定节假日外,不得向未成年人提供。经营者应当在显著位置设置未成年人禁入、限入标志;对难以判明是否是未成年人的,应当要求其出示身份证件。
事例 五
“法官妈妈”用爱呵护留守儿童
□事件回放
  小馨(化名,8岁)就读于文水县某小学。2023年,小馨父母经法院调解,达成离婚协议,根据小馨的意愿,其随父亲生活,母亲每月支付抚养费。在回访中,文水法院承办法官发现小馨父亲因病致残,丧失劳动能力,无收入来源,小馨70岁的祖父与父女二人共同生活。承办法官还向学校了解到,孩子平日学习情况良好,但因家庭变故,受到一定影响。
  文水法院积极与相关部门联系,解决了小馨一家的日常生活费用。
□司法措施
  文水法院与教育、民政、学校等联动协作,开展了留守儿童、困境儿童摸排活动。经摸排,该校与小馨情况类似的孩子尚有多名,或家庭困难、或因父母外出务工留守。文水法院成立了由5名女法官组成的“法官妈妈”团队,将该校留守儿童、困境儿童全部纳入帮扶范围,逐人建档,并与相关部门联动,为留守儿童、困境儿童提供精准关爱帮扶。
事例 六
七色信箱 倾听来自孩子的心声
□事件回放
  小雯(化名,14岁)因父母关系不和且处于分居状态,长期情绪低落,学习注意力不集中,经医院诊断患有抑郁症(轻度)。然而,父母并未给予足够重视。小雯逐渐悲观厌世,产生了轻生念头。时逢担任法治副校长的吉县法院法官来校进行法治教育,开设了“七色信箱”。无处倾诉的小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写了封信。
□司法措施
  吉县法院的法官当即与小雯父母联系,进行教育引导,并和心理老师定期家访,对小雯给予生活、学习、心理、经济等帮助,鼓励她走出阴霾。今年“五四”青年节,小雯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活动,自信开朗的笑容又重新回到她的脸上。
  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2024年1月,吉县法院在某中学教学楼、餐厅分别设置了“七色信箱”,针对学生们投递信件中提出的问题和个性化需求,及时与学校、民政、教育、团委、心理咨询师、爱心妈妈团队等对接,协同进行社会调查、纠纷化解、心理疏导、家庭教育、结对帮扶、德育培养、法治宣传等,用心用情“做好青少年的工作”。
  截至目前,“七色信箱”已经收到来信60余封,妥善化解了女生被校外男青年骚扰、采用孤立排挤等方式进行校园霸凌等7起纠纷,对3名未成年学生进行心理辅导25次。
  吉县法院积极参与社会综合治理,创新“1+6+N”青少年法治保护品牌,以“七色信箱”为抓手,同步开展一个校园法官工作站、一个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一纸家庭教育责任告知书、一份关爱未成年人提示卡、一支蓓蕾志愿者服务队、一处亲子探视基地,通过前端“防护+教育”、中端“审判+警示”、末端“帮扶+救助”,全方位守护青少年健康成长。
事例 七
数据赋能未成年人司法保护
□事件回放
  2020年,太原中院、晋源区法院首创未成年人法治教育平台——少年法治“太原市未成年人司法保护工作平台”微信小程序。该平台设置未成年人司法保护、法治宣传预约、“六大保护”、法治视频、心理咨询、法官信箱等板块,将未成年人司法保护工作同家庭、学校、社会、网络、政府等保护工作整合协同,构建未成年人法治教育联盟共同体。
□司法措施
“未成年人司法保护板块”是审理涉未成年人案件工作的延伸,涉案未成年人、帮教人员、调查员可以上传帮教、调查、回访资料,缩短了异地帮教孩子与帮教法院、帮教老师的距离,使得帮教工作更加高效,该板块自应用后,受益的孩子及家庭近百人次。“法治宣传预约板块”创新了订单式普法的法治教育模式,学校或者教育团体可以在线预约,选择其想参观的法院或法治教育基地,还可以选择任一法院预约进行法治课程讲授,该板块应用以来,太原市各中小学校、社会机构预约达千余人次。
  “六大保护板块”是对家庭、学校、社会、网络、政府、司法保护工作的展示,目前,太原市晋源区所有公立学校已全部入驻该平台。在“法治视频”“心理咨询”“法官信箱”板块中,学生、家长、老师以及相关群体,可以通过视频、在线心理测试、心理咨询预约、观看教育片、互动答疑等方式满足不同需求,目前已联合电视台推出普法栏目数十期。为更好呈现法治宣传教育效果,平台经升级改造更名为“并法少审”,已正式上线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