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4年06月03日] -- 智慧生活报 -- 版次:[A7]
省级非遗晋源风筝传统制作工艺代表性传承人杨元恒

融入机械原理创新制作风筝

  有别于工业流水线制作的风筝,年届六旬、省级非遗晋源风筝传统制作工艺代表性传承人杨元恒手工制作的风筝不仅外形颇具美感,还创新融入机械原理,能振翅、眨眼、发出各种响声,令人叹为观止。
  “太原市的晋源风筝历史悠久,春秋时期便成为传递信息的载体之一。造纸术出现后,晋源有了专门从事过风筝彩绘的艺人。明清时期,晋源风筝以硬翅类、软翅类、龙类、板子类等多个品类著称,融空气动力学、工艺美术学、气象学等为一体……”提及晋源风筝,杨元恒打开了话匣子。
  出身于木匠世家的杨元恒,传承了父亲的技艺,给女儿做的老鹰风筝飞在天空中威风凛凛,让女儿“嘚瑟”了很久。从那时开始,杨元恒就爱上了手作风筝,到处拜师学艺。天赋加努力,他的风筝制作技艺很快脱颖而出,成为晋源风筝传统制作工艺代表性传承人。
  他制作的龙风筝,眉毛、眼睛、胡须齐动,口含的龙珠更能“呼噜噜”地转动。老鹰风筝眼神锐利,尾羽开合自如。而这一切的“机关”就在风筝后面,只见一个个木质齿轮相互咬合,形成联动轴,牵一发而动全身。这些齿轮全部用竹木制作,再以不锈钢丝缠绕,很是精巧。
  制作风筝时,杨元恒还融入了大量传统文化元素,一只风筝便是一段脍炙人口的民间传说或典故。取自《白蛇传》中白娘子盗取灵芝草的灵芝风筝,精巧可爱,一只口衔灵芝、撒蹄奔跑的小鹿,顶端架设一张藤弓,放飞时可以迎风发出“嗡嗡”声,被誉为“世界十绝风筝”之一;一条中华龙,仅龙头就有半米宽,龙身近百米,昂首仰望,盘旋在半空展现龙腾四海的傲人之姿……
  最常见的燕子风筝,有娃娃燕、胖燕、瘦燕、比翼燕、耄耋燕等多个品类。胖燕代表气宇轩昂的男子、瘦燕是柔情万种的女性、比翼燕是恩爱携手的夫妇、娃娃燕是憨态可掬的小娃娃、耄耋燕则是慈眉善目的老者。
  宝瓶、老鹰、大象、蜻蜓、蝴蝶、蚂蚱、蜈蚣……万事万物,在杨元恒手里,均可化身为风筝。一架风筝的诞生,需要经历构思、选材、削条、扎制、裁剪、裱糊、彩绘、试飞等十几道工序。很多小部件需要将竹片劈开后刨平,用酒精灯烤,再放入烤箱定型一周,为此,杨元恒还发明了风筝专用烤箱。
  对杨元恒而言,风筝已经成为他生命的一部分。杨元恒已获得近200项国内外各类风筝比赛大奖,他还担任山西省风筝协会副主席,并且是国家级风筝大赛的裁判。为了将制作风筝的技艺传承下去,近年来,杨元恒收了徒弟,还在各个学校毫无保留地开展传承活动。“希望我们的非遗风筝飞得更高、飞得更稳!”杨元恒充满期待。
  记者高慧娟通讯员杨润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