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4年05月27日] -- 智慧生活报 -- 版次:[A12]

胆囊结石——健康的“沉默杀手”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广大群众的生活方式、饮食结构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在大的社会背景下,胆囊结石的发病率逐年上升,成为一种最常见的胆道良性疾病,给患者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困扰。
  胆囊结石是指在胆囊内形成的结石,主要由胆固醇、胆红素、钙等组成。胆囊结石可呈单发或多发,大小不一,形态各异。

  胆囊结石的形成原因多种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饮食因素。长期摄入高脂、低纤维的食物,导致胆汁分泌异常,增加胆囊结石的发病风险。
  2.遗传因素。部分胆囊结石患者具有家族史。遗传因素可能在胆囊结石的发病中起到一定作用。
  3.代谢异常。糖尿病、高脂血症等代谢异常疾病患者,胆囊结石的发病率较高。
  4.胆囊功能障碍。胆囊收缩功能减弱、胆囊排空时间延长等因素,可能导致胆囊内胆汁淤积,促使结石形成。
  5.感染因素。胆道感染、胆囊炎等疾病,可能导致胆汁成分改变,促进结石形成。
  根据结石的成分,胆囊结石可分为胆固醇结石、胆红素结石和混合性结石三种类型。胆固醇结石主要由胆固醇组成,呈淡黄色,质脆;胆红素结石主要由胆红素、钙等成分组成,呈棕黑色,质硬;混合性结石则包含胆固醇、胆红素、钙等多种成分。

  胆囊结石的早期症状并不明显,很多患者甚至没有明显不适。随着病情的发展,可能出现以下症状:
  1.右上腹隐痛。胆囊结石导致胆囊功能障碍,患者可能会感到右上腹隐痛或不适。
  2.消化不良。胆囊结石影响胆汁的分泌和排泄,导致消化不良。患者可能会出现恶心、呕吐、腹胀等症状。
  3.胆绞痛。胆囊结石嵌顿在胆囊颈部或胆管内,导致胆囊或胆管痉挛,使患者出现剧烈的胆绞痛。
  4.Mirizzi综合征。这是一种特殊的胆囊结石,可引发严重的并发症,是指持续卡在胆囊颈部或较大的胆囊管结石压迫肝总管所引起的肝总管狭窄、反复炎症加重致明显黄疸出现。
  5.其他。小结石掉出胆囊至胆总管后成为胆总管结石,甚至诱发导致胆源性胰腺炎等。
  胆囊结石的诊断主要依靠联合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
  1.体格检查。医生通过触诊、叩诊等方法,判断胆囊的大小、质地等,初步判断是否存在胆囊结石。
  2.实验室检查。通过检测患者的肝功能指标(如ALT、AST、GGT等)以及血脂、血糖等相关指标,判断胆囊功能是否受损,是否存在胆囊结石。
  3.影像学检查包括B超、CT、MRI等检查手段,可以直观地观察胆囊的形态、结构及结石的存在,确诊胆囊结石。

  若胆囊结石发作了怎么办?胆囊结石的治疗主要采用药物保守治疗及手术治疗:
  1.药物治疗。对于无症状的胆囊结石,医生可尝试使用溶石药物(如熊去氧胆酸片)进行治疗。但对于较大或固定的胆囊结石,药物治疗效果不佳。
  2.外科手术,包括开腹手术和腹腔镜手术两种方式,主要采用胆囊切除术,彻底去除胆囊胆结石。对于合并胆管结石的患者,医生可能需要进行胆管切开取石术。
  3.内镜治疗。对于不能耐受手术或不愿接受手术的患者,医生可尝试内镜治疗,如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等。
  胆囊结石如不被及时治疗,可能会发展成以下严重疾病:
  1.胆囊炎。胆囊结石刺激胆囊壁,导致胆囊发炎,出现胆囊炎。
  2.胆管炎。胆囊结石经胆囊管进入胆总管,导致胆管发炎,出现胆管炎。
  3.胆源性胰腺炎。胆囊结石引起胆管梗阻,导致胆汁反流入胰管,引发胰腺炎。
  4.胆囊癌。长期受胆囊结石刺激,胆囊黏膜可能发生癌变,形成胆囊癌。
  如何更好地预防胆囊结石?保持饮食平衡,适量摄入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等营养素,避免摄入过多高脂、高糖、高热量食物;增加蔬菜、水果、粗粮的摄入,保证膳食纤维的摄入;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促进新陈代谢,降低胆囊结石的发病风险;戒烟限酒,减少酒精对胆囊的损伤,降低胆囊结石的发病风险;定期进行肝胆彩超检查,及时发现并治疗胆囊结石。
  胆囊结石作为一种常见的胆道疾病,对患者的健康构成威胁。通过了解胆囊结石的概念、病因、病理变化、症状、诊断与治疗等方面的内容,我们可以更好地预防和治疗胆囊结石,保护我们的胆囊健康。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养成良好的饮食和运动习惯,远离胆囊结石带来的困扰。同时,定期体检是早期发现胆囊结石的关键,只有及时发现问题,才能尽早采取措施,避免病情进一步恶化。让我们共同努力,维护胆囊健康,享受美好生活。 蒋居毅 钦州市第一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