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胃肠道息肉切断癌症的源头
什么是胃肠道息肉?
我们先了解一下什么是胃肠道息肉。这是一种高出胃肠道黏膜表面的小型隆起病变,通常形似小肉芽。胃肠道息肉可以出现在食管、胃、小肠、大肠等各种消化器官的内壁,形状和大小各不相同,有的小如豌豆,有的大如葡萄。
不同类型的胃肠道息肉
包括腺瘤性、错构瘤性、炎性和增生性息肉等。这些类型基本上取决于它们在组织和细胞水平上的不同特征。这些特征包括它们的细胞类型、细胞排列方式和病理性质。不同类型的息肉,会有不同的潜在风险和处理方式。
为什么需要处理胃肠道息肉?
大多数情况下,胃肠道息肉不会引发明显的症状,患者可能在一次例行胃或肠镜检查中被诊断出患有息肉。它们尽管通常不会引发症状,但仍然需要加以处理。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有些息肉可能会表面糜烂或溃疡,这会导致胃肠道出血。尤其是胃和十二指肠中的息肉,其位置的特殊性,更容易导致消化道出血,从而可能引发黑便或便血等症状;其次,一些大型的息肉可能会在肠道内形成障碍,这可能导致腹痛、腹胀、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最重要的是,某些类型的胃肠道息肉具有癌变的潜在风险。尤其是那些腺瘤性息肉,可能会在癌变前经历不典型增生或异型增生,最终可能演变成癌症。
胃肠道息肉治疗的方法
小息肉的夹除:如果息肉的直径小于0.5 厘米,内镜医生通常可以在胃或肠镜检查中将其夹除。这是一种非常安全的方法,通常在检查中就能完成。
内镜下切除:那些已经被确定为腺瘤性的息肉,若直径较大(通常大于2厘米)、广基的,或伴有不典型增生,通常在内镜下切除。
多发性息肉的分次切除:患者如果有多个息肉,通常会分次切除,以免一次过多干扰肠道。
家族性息肉的处理:对于家族性息肉,医生通常需要结合肠镜和其他检查方法决定最佳治疗方式。
癌变风险较高的情况:如果息肉经病理学检查证实伴有高级别上皮内癌变、疑似癌变,或已经癌变,医生可能会建议患者进行更广泛的治疗,包括内镜黏膜切除术(EMR)、内镜下剥离术(ESD)或甚至外科手术。氩离子凝固术(APC)主要用于辅助治疗,可以帮助止血、减少失血量以及减少焦痂形成。
圈套器切除术:这种方法分为热圈套器切除术(HSP)和冷圈套器切除术(CSP)。通常情况下,当息肉的直径小于1厘米时,首选CSP;当息肉较大,医生采用CSP无法完整切除时,可选择HSP。热活检钳切除术适用于微小的息肉,但存在较多并发症和完全切除率低的问题,现在已经较少使用。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常用于切除无蒂较大息肉或平坦息肉(直径小于2厘米)。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这种方法适用于直径较大的黏膜下病变,包括胃肠道早期癌的切除。
术后的注意事项
无论是处理胃息肉还是肠息肉,手术后都需要特别注意。以下是一些通用的注意事项:
1.患者在术后最初的6—8小时内禁止饮食,并且需要卧床休息,以观察是否有剧烈腹痛、黑便或便血等异常症状。
2.开始饮食时,患者应选择清淡、易消化的流质或软食,避免食用坚硬、辛辣或刺激性食物。
3.在术后的近一段时间内,患者应避免使用非甾体抗炎药等药物,除非在医生的指导下重新开始使用。
定期复查的重要性
一般来说,那些肠道准备差、一次切除多个息肉、大于1厘米的广基息肉采用分段切除、大于1厘米的绒毛息肉伴有重度异型增生或局部癌变的患者,需要在3—6个月内进行复查。高风险患者,如有10个以上的息肉或使用侧向生长分段切除的患者,可能需要在2—6个月内进行复查。其他患者可在1-3年内复查一次。 卢文婷 广西玉林市第一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