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4年04月22日] -- 智慧生活报 -- 版次:[A9]

“妈妈手”成型记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人口生育政策的调整,我国新生儿的出生率有所提高。随之而来的是因“手腕部疼痛1月余”而到医院就诊的哺乳期妇女逐渐增加。也就是说,狭窄性腱鞘炎的发病率日趋上升。在民间,人们总把狭窄性腱鞘炎称为“妈妈手”“抱仔手”。
  一、形成原因及表现
  什么是“妈妈手”呢?“妈妈手”,在医学上称为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或拇指屈肌腱狭窄性腱鞘炎,是一种常见的手部疾病,在处于哺乳期的女性中较为多见。这种疾病主要是宝妈长期过度使用拇指或腕部,或长时间不正确用力(如孕期时过度用拇指玩手机、产后经常手腕用力抱小孩、帮孩子洗澡换尿布等活动),导致肌腱发炎或损伤,且伴有手腕处肿胀疼痛的症状。
  抱孩子是“妈妈手”的一大诱发因素。因此,不只是宝妈,经常带孩子的长辈和育婴师等也是“妈妈手”的高发人群。该病的临床表现比较典型:发病早期,疼痛往往只在拇指用力时出现,手指还可能出现局部硬结,屈指活动不灵活;过度活动时症状加重,以后逐渐出现持续性疼痛,甚至疼痛向手背或肩部放射。
  二、自检方式
  高发人群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自检,判断是否患有“妈妈手”:1、有长期过度手腕部活动的病史;2、做大拇指内收的动作出现疼痛,例如拧毛巾时手腕部会疼痛;3、拇指在里、四指在外握拳,腕部桡侧(拇指侧)出现疼痛,且疼痛可能向周围扩散;4、通常在疼痛部位会出现软组织增厚的情况。患者可能会摸到突起的肿块。具有以上表现的人,可能已经是“妈妈手”患者。
  三、及早治疗
  目前,“妈妈手”的治疗方法有多种。医生结合“妈妈手”发病原因,让患者的手腕部至少休息3周,从而减少或者消除刺激手腕部肌腱的因素。在疾病早期,患者可以适当进行一些腕关节伸展运动和力量训练,以增强肌腱和组织的强度及柔韧性。此外,患者还可以进热敷按摩手腕部,以缓解肿胀。必要时,患者可以佩戴腕部支具制动,以减轻压迫的症状。
  若以上方法不能缓解症状,病情仍在反复发作,患者就需要就医接受专业治疗,如针刺治疗、艾灸治疗、音频电疗等治疗方法。在急性期,患者还可以辅助服用消炎止痛类药物(如布洛芬、阿司匹林等)缓解症状,但处于孕期和哺乳期的女性慎用。
  若病情严重影响手用力、日常生活和工作,且在家庭护理(减少活动+热敷+戴护具)无效的情况下,患者就应考虑手术治疗,如小针刀治疗术、水针刀治疗等微创手术治疗。
  四、重在预防
  俗话说“预防胜于治疗”。而“妈妈手”的发生主要是由于长时间过度使用手腕部所致。因此,预防的关键在于宝妈们避免手腕部过度劳累。
  妈妈们应遵循以下预防准则:1、不要长期使用一个喂奶姿势。而应左右交替抱,将宝宝的重心放在手臂上而不是手腕部;2、不要让手腕过度劳累。除了抱着喂奶实在不能放下,其他情况下感觉手肘或手腕部酸疼,一定要停下来休息;3、杜绝长期保持一个姿势不动。要经常适当活动手腕、手肘,使得手臂、手肘和手腕的肌肉得以放松;4、坐月子时不要让手部受凉。坐月子受凉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冷刺激易诱发“妈妈手”。宝妈们一定注意手部保暖,用温水洗手,避免空调风直吹;5、佩戴护腕有利于减少腕部受力,避免肌肉劳损;6、注意手指、手腕的姿势,不要过度弯曲或背伸。提拿物品不要过重,握硬物时手指不要过大、时间过久;7、手腕部活动不灵活、有酸胀感时,宝妈们可对其热敷、泡药以缓解不适,减轻炎症。
  另外,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变化,智能手机等电子设备的普及,使用手机的频率随之增加,人们长时间频繁用拇指玩手机等现象已经十分普遍。因此,妈妈们应降低使用手机的频率和时间,多间断休息,适当进行手关节运动,避免手腕部出现酸胀感。若实在需要拇指的频繁活动,妈妈们可尽量采用纵向滑动的方式。据相关研究表明,这种方式相较于使用拇指横向滑动的方式可以降低患肌腱劳损及腱鞘炎的风险。
  只要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妈妈们牢记以上的注意要点,时时刻刻把“预防手腕部过度劳累”放心上,多休息,多放松手关节,才能早期缓解腱鞘炎的各种症状,更有效地预防“妈妈手”的发生。
陈永贤 广西骨伤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