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4年04月19日] -- 智慧生活报 -- 版次:[B24]
临县青塘:

老手艺变为新产业非遗产业化带动乡村振兴

  山西青塘海眼食品有限公司,位于吕梁市临县县城南7公里湫水河西岸的前青塘村,紧邻218省道。公司按照国家食品安全生产要求SC标准设计建造,一直秉承“诚信为本、品质为先、服务至上、互利共赢”的理念,凭借高质量的产品、良好的信誉、优质的服务、共赢的发展观,先后开拓了吕梁、太原、陕西等周边市场。
  在吕梁市临县千年古村青塘,匠心相传的青塘粽子,跻身非遗产品,广受市场青睐。小小的粽子,跨越千年时光,在一代代人唇齿间留香,生生不息,历久弥新。

A
传承古法工艺保障地道风味
  阳春三月去青塘,粽子飘香家家忙。随着传统节日端午节越来越近,青塘粽子生产企业又迎来了一年中的“高光”时刻。
  记者刚行至村口,一股淡淡的粽香扑鼻而来,闻着粽香来到山西青塘海眼食品有限公司,车间里两名中年妇女正在麻利地清洗粽叶,一片片粽叶,在她们的巧手中翻转,清洗过后再历经一抄、一甩,粽叶如出水芙蓉般静静地躺在筐内;在另一个车间,身着无尘衣、头戴防尘帽,40多位阿姨在井然有序地忙活着,她们娴熟地将粽叶交叠在一起,卷成漏斗状,放入黄米和蜜枣,巧手一收一拢一缠一绕,一个个紧实精致的粽子便成型了。在蒸煮车间,大锅里一个个棱角分明的粽子在滚烫的山泉水中尽情地冒着泡,米香、粽叶香、枣香、马莲香交织在一起,弥漫在空气中。环视整个加工车间,工人们都在有条不紊地忙碌着,保障了青塘粽子的地道风味。

B
坚守传统技艺助民增收致富
  “3片粽叶3颗枣,110克米不多不少。”在青塘海眼食品有限公司的包粽车间,包粽工张大姐脱口而出粽子包制标准,“包粽子的手艺还是我妈教我的,想不到50多岁了还能靠这个赚钱”。
  张大姐边说边包,“我每天能包1000多个粽子,收入200多元,一个月下来能挣5000多块钱。我这个年龄在外打工都没人要了,没想到在家门口挣上了高工资,还能照顾家里。这几年凭借包粽子的手艺我家的生活发生了大改变,去年还帮儿子在城里买了房,这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只要身体允许,我就会一直包粽子,希望我们的粽子产业越来越好。”像张大姐这样靠包粽子手艺提高生活质量的村民在青塘海眼食品有限公司还有许多。

C
依托资源优势发展粽子产业
  泉水常年奔涌,汇集成塘,故而得名。说起“海眼”,则另有传奇。据山西水文资料记载,青塘“海眼”形成于远古,今日青塘正好地处上古地下河水道转弯处,而河水因被石壁挡道形成蓄水盆地,故而有了泉水长涌不息的地理奇观。即使是在百年不遇的大旱之年,水位也不会下降。就是这湾汩汩不绝的秀水,浇灌了村中千亩沃土,孕育了优质苇子,养育了祖辈村民。
  青塘海眼食品有限公司经理赵秀忠从小生长在这片土地,耳濡目染粽子的制作工艺,近年趁着“一村一品”政策的东风注册了“后青塘”品牌,将传统粽子传承发展。“高品质的粽子离不开优质的原材料,包粽子,苇叶是首选,青塘苇叶增添了粽子浓郁的香味。红枣我们选用当地盛产的黄河滩枣,经过数道工序秘制成香甜可口的蜜枣方。米一般有江米和黄米两种,江米选用优质五常江米,黄米选用产自黄土高坡的黄米。捆扎粽子用的是马莲草,马莲扎好的粽子再怎么煮也不会破裂,而且马莲本身的草香味,同粽子一起煮时,让米更添香味,形成米香、枣香、粽叶香、马莲香融为一体的青塘粽子。我们的粽子真正做到了零添加,引进现代真空高温灭菌技术,解决了粽子保质期的问题,使产品更具市场竞争力,出厂的每箱粽子都贴有溯源码,让消费者买得放心吃得安心。”
  谈及粽子的生产质量标准,赵秀忠了如指掌。“放眼全国,大部分地区对于粽子的消费,还是集中在端午节前后,节令性较强。以前没有真空包装的时候,粽子的保质期短,难以流通,如今采用真空高压灭菌包装,保质期可以延长至180天,青塘粽子应该走向更广阔的市场。如今,随着电子商务及物流配送的不断发展,电商渠道已成为粽子销售的重要渠道之一。如何借力电商平台,为蕴含着丰富文化的青塘粽子进一步拓宽销路、扩大品牌效应,让青塘粽子成为老百姓日常餐桌上的美食,是公司今后发展的方向。下一步,公司将持续打响‘青塘粽子’品牌,发展早餐粽、休闲粽等,让端午粽子成为‘四季粽’‘零食粽’,将青塘粽子打造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一个支点,促进农产品销售、村民就业增收,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赵秀忠有着清晰的未来发展蓝图。
王楠/文 张扬 秦榕/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