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城法院
乡镇法官全覆盖 构筑乡村善治新格局
“法官,我们乡镇工作人员在处理矛盾纠纷时总是感觉力不从心,能不能开展一次集中培训?”
“法官,我们乡镇的老旧小区一直为拆迁改造而烦恼,过两天的村民代表商谈会,想请你们过来给我们提供一些专业意见……”
“法官,请问离婚之后,一方拒不配合对方行使探望权,我们该如何劝导?”法官仔细斟酌语言,耐心地回复乡镇工作人员问题。
微信群里不仅有“答疑订单”,还有来自乡镇的“调解邀请”和“普法订单”。微信群里的每一条留言,都是连接法院与乡镇的纽带,法官们拿起手机,在一字一句间将服务送到群众身边。
这是阳城法院深入开展“一乡镇一法官”创建工作的缩影,也是普法工作的日常。
下基层普法强基显实效
千年窑火锤炼下,阳城催生出了灿烂辉煌的陶瓷文化,积淀了浓郁的陶瓷艺术氛围,陶瓷园区沿路厂房、商铺鳞次栉比,“商”机盎然。
原告张某等人因租赁经营陶瓷产品商铺与被告李某产生纠纷,双方多次协商未果后诉至法院。考虑到双方当事人对案涉商铺及其内饰权属等存在较大争议,开发区人民法庭直接将审判庭“搬”到了现场。“这些筒灯、显示屏是你买的吗?吊顶是怎么回事?”法官组织双方当事人对租赁场所进行了现场勘验,并将双方提到的商铺内饰、物品等进行了记录。
案件审理过程中,特邀请凤城镇北安阳村村委干部参与调解,从源头化解矛盾。最终,原被告自愿达成调解协议,该起案件得以圆满解决。
对于家事纠纷、相邻纠纷、土地纠纷、涉企合同纠纷等民生案件,阳城法院均以预防化解为导向,及时开展入户、入企调查,并选取典型案例开展“巡回法庭”的审理工作,把普法课堂搬到乡村院落,田间地头,工厂车间。
送服务织密基层治理一张网
为进一步延伸司法服务职能,最大限度建成“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成讼”的社会治理模式,促进社会和谐稳定,阳城法院建立了“平安阳城建设一乡镇一法官”的工作机制,在全县所有乡镇各选派一名员额法官,主动融入基层治理大格局,形成“三员四心五步走”工作思路,法官以“法治宣传员”“矛盾纠纷调解员”“社会治理观察员”的多重身份,用“党心引领”“初心作为”“用心解纷”“爱心宣传”,开展“搭平台、下基层、送服务、解难题、促稳定”基层治理工作,为人民群众提供家门口的司法服务,推动矛盾纠纷的多元化解、源头化解、实质化解。“一乡镇一法官”让法院和各乡镇的基层组织充分对接,法官也能深入指导基层人民调解员和综治网格员开展调解工作。通过最高院建设的“人民法院调解平台”,各乡镇的调解组织与法院的调解平台相互衔接,互通互动调解更便捷。
2023年,阳城法院聘请了17名“村居调解员”和1名人大代表参与诉前调解工作,并和各相关部门建立了“总对总”对接机制,用“多元解纷+司法确认”的模式,为群众提供多元化的司法便利,提高了基层调解组织预防和化解矛盾纠纷的能力水平,从源头上减少诉讼增量。
解难题矛盾化解有实招
在各联络点分别建立工作开展情况和意见建议台账,定期向乡镇党委和基层自治组织提出合理化建议,积极解决村、社区或乡镇发生的疑难复杂、群体性、突发性纠纷,变“被动”应对为“主动”指导和预防,坚决防止民事纠纷“民转刑、刑转命”的发生。
某乡镇兄弟姐妹因分家析产引发矛盾,老父去世20多天竟还未下葬。昔日手足一朝反目,如何平稳妥善化解纠纷成为矛盾化解的难点,司法所、派出所和人民法庭充分发挥各自职能优势,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明之以法,最终兄弟姐妹握手言和。
一起20多年的相邻纠纷,在法官7次入村和村委的共同协调下,妥善处理并自动履行。
基层矛盾纠纷多是邻里纠纷、片区纠纷,案不大,却切实关系着社会和谐稳定。针对同类案多发高发问题,阳城法院深挖根源,向相关单位部门提出改进工作、完善治理的司法建议,努力实现“办理一案、治理一片”。2023年,阳城法院共发出司法建议23份,近几年,累计发出司法建议84份,助力社会治理,让纠纷止于未发。
通过乡镇法官全覆盖,阳城法院主动融入参与到社会治理中,精心打造基层普法的坚实阵地,构建调解为先、审判断后、普法贯穿的体系,真正将法律写在人们的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