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4年03月18日] -- 智慧生活报 -- 版次:[B20]

写衣柜 鞋衣柜

  开栏语: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从即日起,本刊特设“家长里短”栏目。家长里短看似是鸡毛蒜皮的小事,其实是有趣人生中逃不开的一抹色彩、枯燥生活中的小确幸。细细品味生活就会发现,家长里短是主题,其他都是点缀。
  家有小屁孩,人小主意正。
  某日晚上,小屁孩用一些废旧材料和玩具制作了一个他心目中的衣柜。“爷爷,帮我在这儿写衣柜。”
  收到 “指令”,老汉一边找笔,一边操着一口有些“蹩脚”的普通话嘟囔着:“鞋衣柜,哦,能放鞋,也能放衣服。”
  找到笔,老汉“大笔一挥”写下一个“鞋”字,小屁孩不知从何处感觉到不对劲,赶在老汉写“衣柜”二字前叫停:“这是个啥?”
  “鞋。”老汉一本正经地回答。
  “我要写衣柜。”小屁孩很严肃地强调了一遍。
  “对呀,鞋在这儿,旁边写衣柜。”老汉边说边指着“鞋”字旁边的空白处。
  小屁孩一听,不乐意了,还是那五个字,声音却提高了几度:“我要写衣柜。”
  老汉和老伴儿都有些不知所云。
  故事“播”到这儿,得“按下”暂停键,捋一捋为何会出现这样的画面。
  老汉今年70岁,说了大半辈子方言,进城带孙女孙子才开始学说普通话。
  在老汉的认知里,方言中的“hai”在普通话中读“xie”,但声调如何,不得而知。
  小屁孩今年4岁,达到和别人无障碍沟通的程度也不过两年的时间,很多字的发音比方言还方言。
  综合这些因素,出现上述尴尬场面也就不足为奇了。
  “按下”播放键,故事继续。
  听到小屁孩声音提高几度,一旁做家务的妈妈先反应过来,用普通话安慰小屁孩 “别着急,慢慢说”,转头又切换成方言告诉老两口:“他是让你写上 ‘衣柜’这两个字,不是写‘鞋衣柜’三个字。”
  老两口一听,恍然大悟。大笑过后,老汉赶紧重新来过,工工整整写上“衣柜”二字。
  这边,小屁孩的要求得到满足,自顾自地玩耍去了,那边,写作业的姐姐碰到“拦路虎”了。
  姐姐,二年级小学生,拼音学得不过关,经常“前后鼻音”“an、ai”“en、ei”“b、d”“p、q”不分。
  “妈妈,你看,这个哪里错了?”姐姐拿着当天在学校听写的生字和拼音来求助。
  妈妈接过来作业本一看,“bi”的拼音写成了“pi”。
  一阵解释过后,姐姐有点蔫,这时,奶奶出场了:“歇会吧,吃几个‘bútao’”。妈妈一听,赶紧纠正:“妈,这叫‘pútao’。”
  老太太一听倒也不恼,笑着说:“说了一辈子,习惯了。”
  “充上电”的姐姐回房间继续写作业,妈妈却陷入了焦虑,赶紧向“前辈”同事们“取经”。
  一番交流,取得“真经”——趁着年级低,哪里弱补哪里。
  打那之后,妈妈就开始给姐姐找拼音补习班。东打听西咨询,终于在一位资深语文老师那里有了“答案”——“哪有拼音补习班,除非重上一次幼小衔接”。
  交流中,这位语文老师的一句话引起妈妈的注意:“家里人交流是不是方言说得比较多?”
  别说,还真是。家中四个大人之间说着一个地方却不统一的方言,和孩子们说话,一着急还切换不过来。
  对此,姐姐3岁时就发出过疑问:“你们说的是外国话吗?”随着年龄的增长,如今,8岁的姐姐“耳濡目染”,也开始学着说方言。
  妈妈一边觉得,姐姐掌握方言“这门语言”是好事,一边又觉得,现阶段,方言有些影响姐姐顺利掌握拼音这项技能。
  这该如何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