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4年02月28日] -- 智慧生活报 -- 版次:[A15]

什么是细菌性脑膜炎?

  细菌性脑膜炎是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可见于成人及儿童,许多细菌可引起本病,患者可表现为发热、头痛、呕吐、颈项强直等脑膜刺激征,重者可出现谵妄、昏迷、呼吸或循环衰竭。因而,细菌性脑膜炎要求急症处理,诊治上的任何延迟都将造成严重后果。早期识别疑似患者,快速检查以及早期开始使用抗生素治疗已被证明是影响结局的关键因素。腰椎穿刺是诊断细菌性脑膜炎的重要检查方法。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抗生素治疗和对症治疗。预防的关键是加强锻炼增强体质,避免感染和过度劳累,注意个人卫生和环境清洁减少接触病原菌的机会,规范消毒及拔除术后脑室引流管及腰大池引流管。

  一、细菌性脑膜炎的症状及病因
  1.临床症状
  细菌性脑膜炎多呈急性爆发性起病,出现典型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症状体征,包括颅内压增高,脑膜刺激征与非特异性感染中毒表现。由于神经根刺激引发反射性颈背肌张力增强,颅内压增高表现可见头痛呕吐与精神方面症状。患者可能出现反复的全身或局限性惊厥发作,脑膜炎双球菌感染易有瘀点、瘀癍和休克。新生儿、老年人可因反应能力差无发热。化脓性脑膜炎流行病学显著变化为院内感染发生率增加,脑室引流管及腰大池引流管的长时间使用均可能导致感染率的增加。
  2.主要病因
  细菌性脑膜炎通常由菌血症引起,主要的病原菌包括流感嗜血杆菌、大肠杆菌、B组链球菌、脑膜炎双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细菌可通过颅骨途径感染脑膜,细菌进入蛛网膜下腔后菌壁抗原物质刺激血管内皮细胞黏附中性粒细胞,炎性过程产生大量脓性渗出物充满蛛网膜下腔导致脑积水。大量中性粒细胞进入蛛网膜下腔释放毒性物质引起脑细胞毒性水肿,细菌性脑膜炎常见病原菌种类与患者年龄有关。新生儿脑膜炎感染最常见的病原体是无乳链球菌和大肠埃希菌;儿童脑膜炎感染最常见的病原体是脑膜炎奈瑟菌和肺炎链球菌;成人脑膜炎感染最常见的病原体是肺炎链球菌和脑膜炎奈瑟菌,另一种成人重要致病菌是李斯特菌。

  二、细菌性脑膜炎的预防和诊疗
  细菌性脑膜炎是严重颅内感染疾病,由于发展中国家医疗卫生水平较差导致化脑发病率居高不下。目前疾病诊断主要通过血培养、血常规与影像学、脑脊液检查等,治疗方法包括抗生素,糖皮质激素与补液对症治疗等。随着抗生素支持治疗手段的发展,患者生存率得到提高。
  1.细菌性脑膜炎诊断
  细菌性脑膜炎诊断检查主要通过询问有无发热、头痛、呕吐等病史,体检检查重点关注有无颈强直等脑膜刺激征,脑脊液培养找到病原菌是确诊化脓性脑膜炎的可靠依据,脑脊液宏基因检测是感染领域新突破,具有耗时短、灵敏性强、检出率高的优点。诊断化脓性脑膜炎时需要排除结核性脑膜炎、隐球菌性脑膜炎、病毒性脑膜炎等其他类似的疾病,医生需要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确定患者的具体病因和病情。
  2.疾病的治疗
  细菌性脑膜炎治疗方法包括抗生素治疗,普通治疗与非常规治疗等,未确定病原前根据病史及原发灶部位估计病原菌尽早开始抗菌治疗,要选用易透过血脑屏障的高效安全药物联合用药。抗生素治疗的目标是消灭病原菌,预防和控制感染的扩散,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抗生素。对症治疗主要是针对患者的症状进行治疗,糖皮质激素皮质类固醇类药物可显著减少耳聋和神经后遗症的发生,但并不降低总体死亡率。有数据支持在医疗保健水平较高的国家,对于除外新生儿的细菌性脑膜炎患者,采用皮质类固醇进行治疗。而在低收入国家开展的研究显示,辅助使用皮质类固醇并未发现能产生有利作用。目前,不推荐新生儿使用地塞米松。病情严重或出现并发症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3.细菌性脑膜炎的预防
  细菌性脑膜炎预防关键是加强锻炼增强体质,避免感染和过度劳累。要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居住环境的清洁和通风,减少接触病原菌的机会。规范消毒及拔除术后脑室引流管及腰大池引流管。儿童和老年人易感人群可以接种肺炎球菌疫苗或流行性脑膜炎疫苗,预防细菌性脑膜炎的发生。免疫抑制患者或接触过患者的高危人群,可能需要进行预防性抗生素治疗。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和及时治疗潜在疾病有助于预防细菌性脑膜炎的发生。多进行户外运动保持健康的饮食和睡眠习惯,增强身体抵抗力预防感染。 黄雯静 钦州市第一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