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4年02月26日] -- 智慧生活报 -- 版次:[A13]
假期“肆意放纵”身体“节后算账”

肠胃“热辣滚烫”“锦囊妙计”修复

  春节假期,饕餮盛宴不断,殊不知,大鱼大肉吃得越过瘾,肠胃可能就越难受,出现一些不适的症状,比如腹胀、腹泻、消化不良等。随着假期的结束,医院消化内科诊室患者增多,胃肠道疾病迎来高发期。
  针对已“热辣滚烫”的肠胃,我们奉上“锦囊妙计”,让大鱼大肉乖乖消化。

节后为何会出现胃肠不适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青浦分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颜美珠表示:“节后,消化科门诊量明显上升,前来就诊的患者多以胃肠道疾病为主,主要以恶心、呕吐、拉肚子等症状的胃肠炎居多。”
  据医生介绍,由于春节假期较长,饮食和起居不规律,因此容易打破日常的习惯,出现暴饮暴食、贪食油腻食物、过度饮酒等现象。
  这些行为都会增加胃肠道的负担,导致胃肠道功能紊乱,胃肠蠕动功能减弱,消化液供给不足,从而造成恶心呕吐、腹胀腹痛、腹泻等症状。
  不仅如此,节日期间,人们会摄入各种甜、咸、油腻、冷、酸、辣等食品,如坚果、糖果、元宵等,这些食物过多摄入后难以消化,容易在胃肠道内滞留,产生胃肠胀气、食积不化、消化不良等问题。
  此外,节日期间,人们的生活作息往往被打乱,如熬夜、不按时吃饭等,这些都会导致生物钟紊乱,影响消化系统功能,造成食欲缺乏、胃肠功能失调。
  还有一点需要提醒的是,节后返工或回归正常生活,人们可能会出现焦虑、紧张等情绪变化,这些心理因素也可能导致胃肠不适,如恶心、疲乏、消化不良等。

对号入座“解腻”
  如果吃多了肉类,可能会觉得胃中沉甸甸、油腻腻的。此时,可以尝试用山楂和绿茶来助消化。
  山楂被誉为“天然消食片”,所含的有机酸不仅能增强胃液酸度,促进肉食消化,还能帮助分解脂肪,减轻油腻感。此外,山楂还具有降血脂、降血压的功效,对于经常大鱼大肉的人来说,是极佳的餐后水果。
  绿茶中的茶多酚是一种天然的抗氧化剂,不仅能分解体内的脂肪,减轻油腻感,还能促进新陈代谢,加速脂肪燃烧。餐后一杯绿茶,不仅能解腻,还能保持身材。
  过年怎能少了“甜甜蜜蜜”?甜品含有大量糖分,摄入过多糖分不仅容易导致肥胖,还可能感觉腻烦。此时,可以尝试用柠檬和苹果解腻。
  柠檬的酸味可以中和体内过多的糖分,促进胰岛素分泌,从而加速糖代谢。同时,柠檬中的维生素C也有助于提高身体代谢,更快地消耗掉多余糖分。
  苹果中的果胶是一种可溶性纤维,它能稳定血糖水平,减少因甜品而导致的血糖波动。此外,苹果中的有机酸也能促进胃肠蠕动,加速甜品消化。
  如果不小心吃多了坚果,可尝试用酸奶和橙子助消化。坚果虽然营养丰富,但其中的脂肪含量也不容忽视。酸奶中的益生菌能够平衡肠道菌群,促进消化和吸收。同时,酸奶中的蛋白质和钙质也有助于中和坚果中的油脂,减轻胃肠负担。
  而橙子中富含的维生素C不仅有助于提高身体免疫力,还能帮助分解坚果中的油脂,促进其代谢。此外,橙子中的柠檬酸也能促进胃肠蠕动,加速坚果消化。

“四套”健脾助消化操“做”起来
  吃多了肠胃不舒服还可以试试这些简单易行的健脾助消化操。
  腹部按摩:双手搓热后,以肚脐为中心,顺时针按摩腹部,每次5—10分钟,有助于促进胃肠蠕动,加速消化。
  站立前屈式:站立,双脚与肩同宽,双手伸直举过头顶,然后慢慢向前弯曲身体,双手触地或尽量接近地面。保持10—15秒,重复3—5次。这个动作可以放松腰背部和腹部肌肉,促进消化。
  扭转式:坐在椅子上或地上,双腿伸直或弯曲,双手抱住一侧膝盖向胸部拉近,同时身体向另一侧扭转。保持10—15秒,然后换另一侧重复。这个动作可以按摩腹部器官,促进消化液分泌。
  散步或慢跑:饭后半小时进行轻度运动如散步或慢跑20—30分钟,有助于促进胃肠蠕动和食物消化。

人体三穴位好比“健胃消食片”
  其实,我们身上就自带“健胃消食片”,按摩以下三个穴位就专治胃胀胃痛,以及不消化。
  足三里穴:足三里穴为足阳明胃经的腧穴,是常用的保健要穴。中医讲:“肚腹三里留”,顾名思义是腹部脾、胃、肠道疾患,可以用足三里穴治疗,比如脾胃虚弱的消化不良、胃脘疼痛、呕吐,以及肠道泄泻病、便秘等。
  定位:在膝盖下外侧,约四横指(约3寸)的小腿胫骨外侧有一凹沟处。
  按摩手法:用手掌掌根、大鱼际,或者将按摩者手指放在足三里穴处,并做缓和轻柔的环旋转运动,时间一般在3—5分钟,一般每天按摩1—2次,按摩时脚部出现酸胀说明已经有了效果。
  四缝穴:属经外奇穴,具有健脾消积、祛痰导滞等功效。四缝原本被用来治疗小儿消化问题,后来证实,成人使用四缝效果也非常好。
  定位:四缝穴不是单一的穴位,位于第二至第五指掌面的近端关节处横纹的中心点。
  按摩手法:拇指指腹按揉四缝穴3—5次,再以拇指指甲掐一次,依次按掐4指,此为一遍,可重复3遍。按掐的力度以稍有痛感而患者能够耐受为度,每个手指上的穴位掐按2—3分钟即可。
  下脘穴:脘,胃府也。胃之下部,故名下脘,属任脉。这个部位与胃部很近,所以能够缓解消化不良和胃部不适感。
  定位:上腹部,在肚脐正中上两寸的位置。
  按摩手法:用拇指或者中指按压住下脘穴大约30秒,然后再按顺时针方向按揉大约2分钟,以局部出现酸胀感为宜,早晚各一次。

药膳茶饮喝起来
  脾胃“闹脾气”除了吃得过多,还与喝酒过多、熬夜过多等有关,这些药膳茶饮可以安抚“受伤”的脾胃。
  1.陈皮桑叶茶
  材料:霜桑叶5g、陈皮(三年以上)10克泡茶喝。
  中医认为:“鱼生火,肉生痰”,荤腥吃多了,蔬菜、水果的摄入量相对也就减少了,体内的火气自然小不了。
  陈皮是一味中药,也是一种非常好的食疗佳品。过年时,大家肚里的油水很足,而陈皮所含的挥发油能促进消化液的分泌,并帮我们排出肠道内的积气,可改善食欲缺乏的情况;桑叶味苦甘,性寒,有疏散风热、清肺润燥之功效。与陈皮搭配一起泡水喝,可以起到很好的理气和胃、清热润燥的作用,对于口干、口苦的症状也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2.健脾消食茶
  材料:焦山楂5g、焦麦芽3g、焦神曲3g、决明子3g、红茶3g。
  将上述材料放入500ml水中煎煮20分钟后饮用,可酌情加入少许冰糖。
  山楂、麦芽、神曲消积化滞,山楂尤善消化肉食,还能降血脂,麦芽长于消化米面薯芋等淀粉性的食物,决明子去火润肠通便,红茶也可促进消化。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山楂还有活血化瘀的功效,孕妇需要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使用。
  3.白萝卜山药粥
  材料:大米100g、白萝卜100g、山药50g、山楂10g,盐适量。
  将大米淘洗干净,山药洗净、切片,白萝卜洗净切小块,山楂洗净去核切片。把大米、白萝卜、山药、山楂同放锅内,加适量水和盐,置旺火上烧沸,小火煮30分钟即可。
  白萝卜山药粥能健脾益胃,也能促进消化,山药滋补脾胃,对食少腹胀、腹泻便溏等症状都有良好预防和调理作用。
  4.葛花菊花解酒茶
  材料:葛花10g、菊花15g。
  将葛花和菊花择净,放入茶杯中,冲入沸水,浸泡15分钟后饮用,每日一剂,可反复冲泡。
  中医认为,葛花性凉味甘、辛,可入脾经和胃经,有和胃解酒、生津止渴之功,适用于饮酒过度后出现的胸膈饱胀、不思饮食、呕吐酸水等症状。
  5.莲子百合煲瘦肉
  材料:莲子(去芯)20g、百合20g、猪瘦肉100g,盐适量。
  将莲子、百合、猪瘦肉放入锅内,加入适量水,肉熟烂后调味食用,每日1次。
  这款粥可清心润肺、健脾安神,适宜熬夜后不思饮食并出现干咳、心烦等症者。
  6.夏枯草煲瘦肉
  材料:夏枯草10g、猪瘦肉50—100g,盐适量。
  将夏枯草、猪瘦肉放入锅内,加入适量水共煲,肉熟后加盐少许调味,吃肉喝汁,每日1次。这款粥可清泻肝火,适宜熬夜后肝火旺者,还可缓解失眠,进而调养脾胃。 记者 丁婷婷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