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4年02月05日] -- 智慧生活报 -- 版次:[A14]

早筛早治方能“肠”治久安

  本期专家
  山西省肿瘤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山西医院、山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内镜中心副主任医师 张文斌
  出诊时间:每周三上午 (出诊信息仅供参考,以门诊公布为准)
  网上流传着这样
  的说法:“没有胃肠镜的体检都不叫体检!”一提起肠镜检查,很多人的脑海里都会浮现出“恶心”“疼痛”等不美好的词语,对此,很多人十分抗拒。然而,它却是医学界公认的筛查结直肠癌的“金标准”。
  为了减少检查者的不适感,这项检查模式也在不断升级中。因为它不仅可以守护公众的健康,而且在关键时刻能救人一命。

拖了一个月检查结果晴天霹雳
  今年53岁的刘毅(化名)一直以拥有强健的体魄为傲。数十年来,他基本不生病,甚至连感冒都很少。
  正是对自己的身体有着极度的自信,刘毅养成了较为放纵的饮食习惯:烧肉、丸子、鸡腿等高脂肪、高蛋白食物,在他的食谱中占据半壁江山。
  去年3月下旬,刘毅大便之后看到手纸有鲜血,以为是痔疮导致的,并未在意,也没有就诊,而是选择自行用药,认为便血的情况不久就会好转。
  一周后,刘毅便血的情况并无任何改观。这时,他才有些慌张,意识到便血可能另有原因。于是,他前往医院就诊。医生让他做肠镜检查。
  按照约定时间,刘毅到医院做了肠镜检查。肠镜检查的结果不容乐观,他患的是直肠癌。对他而言,这一结果如同晴天霹雳。
  医生为刘毅做了手术。此后,他按照医嘱定期复查。目前,情况稳定。
老人经常“闹肚子”一查竟是直肠癌
  近半年来,69岁的李德刚(化名)总是“闹肚子”,经常一天要上四五趟厕所,每次大便的量不多且不成型。对此,李德刚并没有重视。最近一个月,李德刚的下腹部总是隐隐作痛,有时大便还带血,这才来到医院检查。
  医生仔细询问了李德刚的情况,了解了他平时的饮食习惯、生活习惯后,建议他做一个肠镜检查。结合病理检验,确诊为直肠癌。“以前为了挣钱养家,平时很辛苦,那时候总觉得自己年轻,咸菜、馒头将就一下就过去了,少吃一顿根本不是事……哪能想到会这样。”李德刚懊恼地说。
  原来,李德刚年轻时艰苦创业,因工作繁忙,饮食极其不规律,常一天只吃一两顿饭。由于不想浪费食物,他总吃隔夜菜。如今,生活条件好了,油腻、高脂肪、高蛋白的食物又摄入太多——这些不良饮食习惯才是其患病的最终原因。
检查发现结肠癌治疗及时效果佳
  49岁的朱恩(化名),不抽烟、不喝酒,平时注意锻炼身体。
  前几天,他得知,亲戚被诊断为晚期直肠癌。这个亲戚,初期症状就是大便带血,当成痔疮治疗了很长时间。
  这个消息把朱恩吓一跳,因为他长期坐着工作,也有痔疮,一旦“上火”,就会大便带血。于是,他到医院预约了肠镜检查。
  检查结果提示,痔疮倒是不要紧,可是在距肛门20cm处乙状结肠,发现一枚直径大小约1.5厘米的息肉样病变。医生通过肠镜还在横结肠、降结肠发现有3枚0.3—0.5厘米大小的息肉。病理报告提示,乙状结肠的息肉已伴有局灶癌变,庆幸的是尚处于早期。
  经过充分的术前检查,山西省肿瘤医院内镜中心副主任医师张文斌为朱恩实施了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即不需要切除病变肠管,而通过肠镜进行了局部切除。治疗后恢复良好,真是不幸中的万幸。
吃隔夜菜、红烧肉是致肠癌高危因素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发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在全部恶性肿瘤中位居第3名,其死亡率位居第2位。
  张文斌表示,结直肠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我国结直肠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均保持上升趋势。
  结直肠癌发病率为何越来越高?张文斌认为,结直肠癌不仅是遗传性较强的高发癌症,更是一种生活方式病。
  其实,结直肠癌是个“富人癌”。高脂肪、高蛋白、高热量、低膳食纤维的饮食结构,是引起结直肠癌非常重要的原因。
  腌菜和隔夜饭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较高。过量亚硝酸盐进入人体后,会在口腔、胃内和肠道中与蛋白质的分解产物胺结合为亚硝胺。亚硝胺为1级致癌物,系引发结直肠癌的高风险之一。“现在,很多人的工作压力大,三餐经常不规律,运动量少导致肠的蠕动变慢,增加患结直肠癌的概率。”他强调,肠镜检查的日渐普及,也使得结直肠癌的检出率提高。若想悲剧不重演及早干预是关键肠道是人体最劳累的器官:80%的消化和吸收在肠道内完成,90%的毒素靠肠道排出,夜以继日地干着最脏最累的活,坚强地处理着各种“酸甜苦辣”。临床医学表明,结直肠癌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病程发展比较漫长,从肠道内的小息肉发展成为结直肠癌往往需要5年以上的时间,属于最好预防的一种癌症。
  在我国,大部分患者往往出现了腹痛、消化道出血(黑便、血便等)、消瘦、腹泻、腹部肿块、排便习惯改变等结直肠癌的报警症状,甚至是出现肠梗阻以后才去就诊。一旦出现上述症状,患者往往已经处于结直肠癌的中晚期。
  实践证明,筛查肠道肿瘤最有效直接的手段就是肠镜。它可以完整清晰地将整个肠道内部观察清楚,并对息肉和早期病变进行微创切除,防患于未然。
  遗憾的是,目前我国肠镜的开展率远低于发达国家。究其原因,张文斌分析认为,多数人认为肠镜检查比较痛苦,有一种惧怕心理,“做肠镜检查之前要做好肠道准备,也是一种不愉快的体验”。
无痛肠镜VS普通肠镜患者可自行选择
  结直肠癌早发现、早治疗,预后会较好,五年生存率也会大大提升。张文斌建议,45周岁以上的人群应尽快做一次肠镜检查。
  张文斌介绍,肠镜前端具有高清摄像头,可以精细地观察到肠腔壁的情况。放大肠镜可以将观察视野放大80倍,结合特殊的电子染色来判断绒毛和细微血管的变化来进行精细观察和诊断,让病变无处遁形。
  通过肠镜检查,医生可以发现息肉、肿瘤等异常情况。“一旦发现息肉,我们可以通过肠镜将其切除,同时还要送病理检验。如果病理结果没有问题,那么患者在五年内基本是安全的。”他说,95%的结直肠癌都是由息肉发展而来的。
  肠镜检查分为普通肠镜、无痛肠镜。那么,这两种检查方式该如何选择?
  张文斌表示,大多数人可较好地耐受普通肠镜检查,只是感到有些腹胀或压迫感,不会有明显疼痛;那些疼痛较敏感的患者可考虑做无痛肠镜检查。
  无痛肠镜和普通肠镜,有何区别?
  普通肠镜是一种常规的肠道检查方法,通过一根细长的管子插入患者的肛门,经过直肠和结肠最终到达大肠和小肠的交界处。在检查过程中,患者可能会感到一定的不适和疼痛,这通常是由于在检查过程中注气引起的。大部分受检者是可以耐受的,少数受检者可能会感到紧张和焦虑,甚至不能很好地配合。
  相比之下,无痛肠镜是一种更为舒适和人性化的检查方式。在无痛肠镜中,患者通常会先接受静脉注射麻醉药物,使身体处于半睡眠状态。然后,医生会进行肠镜检查。由于患者处于麻醉状态,整个检查过程中几乎不会感到任何不适或疼痛。因此,无痛肠镜可以减少患者的紧张和焦虑情绪,使检查过程更加顺利和舒适。
  除了舒适度方面的区别,无痛肠镜和普通肠镜在检查效果上没有明显差异。
“报警”信号一出现肠镜检查紧跟上
  结直肠癌的早期症状虽不明显,但信号必然出现。公众只要善于观察,平时多关心自身健康,就可以发现蛛丝马迹,如便血、大便习惯改变、大便不规律、大便次数增多、大便形状改变、腹痛、腹部不适、腹部肿块、全身症状(不明原因的消瘦,体重在一个月内突然减轻10公斤以上,贫血、疲乏无力)等。这些症状,可能是结直肠癌的信号。患者要及早到医院做肠镜检查,切莫讳疾忌医。
  此外,一些患结直肠癌风险较高的人群,也需做肠镜检查。
  长期便秘人群:粪便内含有很多有害物质。如果总是便秘,大便在肠道里停留的时间延长,很容易发生肠癌。这类人群不妨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蔬菜、水果、粗粮等。膳食纤维能促进肠道蠕动,稀释肠内残留物,促进排便。
  “肉食主义”人群:长期高脂肪饮食,容易加重肠道负担,容易引起便秘,从而诱发肠癌。
  有肠癌家族史的人群:如果直系亲属里有结直肠癌患者,要注意定期体检。
  长期吸烟人群:香烟里的有害物质不仅会诱发肺癌,还会增加腺瘤性息肉及大肠癌的发生风险。
  张文斌提醒,预防结直肠癌,改善饮食习惯、适当运动、戒除不良嗜好、定期体检等非常重要。
记者 梁耀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