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4年01月29日] -- 智慧生活报 -- 版次:[B18]

(上接17版)

  藏于地平面之下的土林
  虽然同为土林,但各有各的特点。
  不同于其他土林,大同土林并不是孤立在荒原之上,而是在地平面之下。平视远望,就像广阔草原,低头俯视,却见土林藏匿其中。
  土林景观的高度受构造运动抬升强度、时间、沉积物成分、降雨量等因素控制。漫步大同土林中,便可以发现,这里的土柱、土墙等景观的最大高度一般小于10米。
  段建国介绍,大同土林分布区内有一座修建不久的小型水库,水位高度为990米,它是目前这个区域内侵蚀作用能够到达的下限,是景区的侵蚀基准面。
  而大同土林周围的平原海拔高度平均为1000米左右,高于侵蚀基准面10米左右,这就决定了大同土林所有的土柱、土墙等景观的最大高度一般不会超过10米。
  事实上,由于风化与重力崩塌程度不同,大同土林内绝大多数土林景观的高度均介于3米至9米之间。

同一景观,一年四季不一样
  大同土林还有一个特点,让人为之着迷,那就是变幻莫测。
  前面提到,形成土林的基础,是比较松软的沉积物。那这样松软的沉积物为何能够以柱状物的形态存在上万年甚至更久的时间呢?
  覃轩说,这是因为,土林的形成还需要一种特殊的物质成分和地层结构。
  土林是弱固结的沉积物在季节性的雨水淋蚀下形成的,非常容易受到侵蚀,难以长久保持。而绝大多数能够较长久保存的土柱顶部都有一个抗风化能力较强的保护层,这个保护层多为坚硬的铁质风化壳层、钙质或硅质胶结层,是沉积物成分变化的结果。元谋土林的表面,就形成了3层质地坚硬的铁质风化壳。它们在后期构造抬升和雨水侵蚀过程中,充当了松软岩层的“保护伞”,使得土柱、土墙等能够长久保持。
  此外,如果土柱上部有坚固的砾石层或者有巨大且坚硬的崩落岩块,也能够抵挡雨水向下的淋蚀,进而形成非常奇特的土柱。
  但是,大同土林的土柱顶部既无特殊坚硬的风化壳,也没有巨大的岩块保护,起遮罩和保护作用的主要是顶部20—40厘米厚的土壤层中发达的植物根系,它们在一定程度充当了土柱、土墙的“保护伞”。相对于元谋土林和扎达土林的铁质风化壳,大同土林的坚固程度要弱得多,这也意味着它更易遭受后期侵蚀作用的破坏。而这,正是大同土林更加变幻莫测的原因。同一景观,一年四季不一样,去年今年大不同,甚至一场降雨后就会出现截然不同的形态。

土林是大自然变化的记录者
  土林,是一种神奇的自然景观,更是大自然变化的忠实记录者。有心的人,可以在土林的每一次变化中,感受到大自然变迁的过程。
  土林的形成过程中,伴随着强烈雨水的侵蚀和重力崩塌,会导致大量土状沉积物发生搬运和再次沉积现象。经过雨水淋蚀、剥蚀的产物,会在土柱周围原地堆积,之后受到地表流水的冲蚀,会在表面发育出大量细小的纹沟和细沟。无数微型的纹沟和细沟在大量的坡积物表面上组合成形态各异的图案。降雨后,土柱周围的沉积物立刻随着雨水的冲刷而发生变化,因此在雨后的土林景区内可以直接观察到微型坡积裙的形成和演化,观察到沉积物因密度和粒度不同而产生的分异现象。
  在普通游客看来,土林是大自然中的独特风景;在地质学家看来,土林却提供了一个全方位研究沉积过程、恢复古构造、古环境的便利条件。土林不仅是天然的地质学实验室,也是进行全民科普、地质研学的大课堂。在土林可以观察多种地质现象,可以切身体验和领悟浓缩版的沧桑巨变、海枯石烂的地质过程。 记者 杨晓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