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4年01月26日] -- 智慧生活报 -- 版次:[B22]

在科技馆邂逅灯与影的艺术

  “一口道尽千古事,双手对舞百万兵。”这句诗,以简洁的语言,生动形象地描述了皮影戏的表演形式。
  近日,正在山西省科学技术馆一层大厅举办的“皮影也科技——非遗科技文化展”,吸引了众多参观者。
  不少人期盼,能够在即将到来的春节,欣赏到流传千年之久的传统艺术——皮影戏。
没有艺人现场表演的皮影戏
“妙光映奇景”展区内,观众纷纷驻足在一块白色幕布之前,欣赏经典皮影戏《哪吒闹海》,如痴如醉。
  幕布后,只有一台投影仪。这部皮影戏作品,借助光学投影设备,将小哪吒与巡海夜叉、东海龙王之子敖丙等激烈打斗的场景呈现给观众。
  尽管展演形式有所变化,但离不开艺人的辛苦付出。他们身藏幕后,依托明灯、方桌,用婉转而激昂的唱腔、节奏分明的伴奏,配合精湛的技法,赋予皮影鲜活的灵魂,让皮影化身为鲜活的人物、禽兽,将故事演绎得淋漓尽致、出神入化,让观众感受人间悲喜,看尽世间百态。“我这是第一次看皮影戏,很过瘾!虽然没有艺人在现场演出,但整个表演让人耳目一新。”李女士连连称赞。
皮影戏来源有三说
  深受民众喜爱的皮影戏,论及起源,众说纷纭。经初步梳理,起源时间大致有西汉、唐朝、宋代三种说法。
  皮影戏始于西汉,源自《史记·孝武本纪第十二》的记载。文中提到,因汉武帝思念已经离世的王夫人,方士少翁趁着夜晚在宫中挂上帷帐,点上蜡烛,让汉武帝隔着帷帐看到了王夫人的影子。
  起源于唐代一说,则与民国时期戏曲家齐如山所著的《故都百戏图考》有关。《故都百戏图考》记载:“按此戏当然始于陕西,因西安建都数百年,玄宗又极爱提倡美术,各种技艺由陕西兴起者甚多,则影戏始于此,亦在意中。”迄今为止,此观点尚缺乏史料佐证。
  至宋代,有关皮影戏的文献记载颇多,如张耒的《续明道杂志》、洪迈的《夷坚三志》、吴自牧的《梦粱录》。这些文献,对宋代皮影戏的表演、种类等内容均有记载。由此可见,皮影戏在当时已非常普及。
古人利用光影创造出皮影
  古人利用光的直线传播这一原理,创造出皮影戏。
  影子,就是光线照射到不透明物体时会被遮挡,从而形成一片相对较暗的区域。
  春秋战国时期,先民对光影的认识达到新的高度。世界最早的几何光学著作《墨经》,记载了本影、半影等诸多光影现象。
  随着对光影认知程度的提升,聪慧且善于观察的古人灵光乍现,使用素纸制作出了皮影。
  皮影的制作材料,历经素纸、纸板到兽皮的演变。南宋人耐得翁在其所著《都城纪胜》记载:“凡影戏乃京师人初以素纸雕镞,后用彩色装皮为之。”
精雕细琢逐梦光影
  一张好的皮影,通常需要经过选皮、制皮、画稿、过稿、镂刻、敷彩等多道工序,工艺繁杂细腻。
  众多兽皮之中,牛皮是应用最广泛的材质。选皮之后,便是制皮。制皮方法有两种,即“净皮”和“灰皮”。与“净皮”相比,采用“灰皮”这一工艺制作的皮料更宜雕刻。“净皮”是将选好的牛皮放在洁净的凉水里浸泡两三天,取出用刀刮四次,每刮一次用清水浸泡一次,直至皮被刮薄泡亮为止,再晾到净亮透明即可。“灰皮”系将牛皮浸泡在由石灰、硫酸等药剂配置的水中,然后反复刮制、浸泡,最终让牛皮近似玻璃。
  此后,各项工序才能依次进行。以做猛将张飞的皮影为例,制作者先在皮子上把像画好,再把这个影子慢慢雕出来,考验着制作者的绘画功底和雕刻技巧。完成雕刻工序后,制作者还要对皮影上色、熨平、缀结,耗时数月之久。
皮影戏,最古老“电影”
  皮影戏,旧称“影子戏”或“灯影戏”,是皮影艺人在灯光映照下的白色幕布后,使用兽皮、纸板等雕刻成的人物、花草、禽兽、亭台楼阁等表演,并配以音乐、唱腔、故事情节等的一种综合戏曲艺术。“三尺生绢做戏台,全凭十指逞诙谐”。洁白的幕布后,几张皮影在艺人操控下,随着时而婉转、时而激昂的唱腔上下翻飞,让万千故事从皮影艺人飞舞的手指之间倾泻而出,演绎世间百态、人性善恶。
  皮影之所以有了灵魂,除了艺人有一双灵巧的手之外,还离不开他们对杠杆原理的熟练运用。
  由于融绘画、镂刻、说唱、戏曲于一体,皮影戏被誉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活化石”,也被后人视为中国最古老的“电影”。
跟随潮流与时俱进
  在历史的长河中,皮影戏已逐渐遍及大半个中国,形成了不同地域、不同特色的几十个品类。其中,山西的皮影戏分为南北两派:南派由陕西传入,北派属山西本土特色。
  随着丝绸之路的海陆交往,中国皮影戏又相继传入日本、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等国家和地区。传说18世纪时,德国大诗人歌德还用中国皮影戏为自己庆祝生日。
  有着悠久历史的皮影戏,其光源最早以植物油或动物油为燃料。随着工业的兴起、发展,煤油灯、汽灯、荧光灯、LED灯相继作为光源。
  时代的变迁,也让皮影戏的道具和表演形式产生了许多变化和发展。影窗幕布,由过去小小的两米发展到如今的十米;表演操纵则从一两个人变为十几个人;灯光也由过去的几盏灯发展成现在的排排灯阵……
  如今,经过历代皮影艺人的薪火相传,皮影戏已成为极具民族特色的一种艺术表演形式。不容忽视的是,电影、电视、电脑乃至短视频的普及,皮影戏已遭遇传承和保护的难题。这项传统艺术唯有创新,让皮影重新与人们的生活紧密结合,才能绽放出新的生命力。
  由中国科学技术馆、山西省科学技术协会主办的“皮影也科技——非遗科技文化展”将持续至2月29日。在此期间,公众可走进山西省科学技术馆,了解皮影戏、体验皮影戏。
记者 梁耀华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