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4年01月17日] -- 智慧生活报 -- 版次:[A16]

血液透析护理的风险防范

  血液透析是一种用于治疗肾功能衰竭的医学方法,将患者的血液引出体外,通过透析器过滤,再输回体内,以达到替代肾脏部分功能,排出体内毒素和多余水分的目的。在这个过程中,护理工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将探讨血液透析护理的风险防范,以确保患者安全。

  一、风险因素分析
  1. 感染风险:血液透析过程中,患者血液与外界环境接触,增加了感染的风险,如细菌感染、病毒感染等。
  2. 过敏反应:血液透析液中可能含有某些添加剂,部分患者可能对其中某些成分过敏。
  3. 失衡综合征:血液透析过程中,患者血液与体外环境交换速度不一致,可能导致失衡综合征。
  4. 血管通路问题:血液透析需要建立一个血管通路,如内瘘手术、临时导管等,可能出现感染、堵塞等问题。
  5. 心理压力:血液透析患者可能面临经济、身体、心理等多重压力,容易产生不良情绪,影响治疗过程。

  二、风险防范措施
  1.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护理人员在操作过程中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避免细菌感染。
  2. 过敏反应预防:对可能引起过敏反应的物质应进行详细记录,对易过敏患者应特别关注。
  3. 监测失衡情况:血液透析过程中应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失衡征兆并采取相应措施。
  4. 血管通路管理:定期检查血管通路状况,及时处理感染、堵塞等问题。对于内瘘手术患者,应指导患者正确使用血管通路,避免过度活动导致损伤。
  5. 心理疏导:为患者提供心理支持,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交流,帮助患者缓解心理压力。同时,可邀请病友分享治疗经验,增强患者信心。
  6. 健康教育:向患者及其家属普及血液透析相关知识,使其了解治疗过程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7. 合理安排透析时间: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和需求合理安排透析时间,确保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得到充分休息。
  8. 定期培训与考核: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与考核,提高其专业技能和风险防范意识。
  9. 建立应急预案:针对可能出现的风险制定应急预案,一旦发生意外情况能迅速采取措施,确保患者安全。

  总之,血液透析护理过程中存在多种风险因素,护理人员应充分认识这些风险,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通过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过敏反应预防、监测失衡情况、血管通路管理、心理疏导、健康教育、合理安排透析时间、定期培训与考核以及建立应急预案等措施,可以有效降低血液透析护理过程中的风险,确保患者安全。 张淑俊 廊坊市安次区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