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4年01月15日] -- 智慧生活报 -- 版次:[B18]

无人机自主飞行需要上“户口”限范围

  “2024年1月1日起,无人机有新的规范了”“无人机想要飞行,必须实名登记‘身份证’”“无人机的适飞高度不能超过120 米”……2024年1月1日起,《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正式施行。《条例》旨在规范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以及有关活动,促进无人驾驶航空器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那什么样的飞行器是无人驾驶航空器呢?无人驾驶航空器的分类、具备功能、适用范围都有些什么呢?太原市无人机应用协会负责人巩波带我们一起走进无人驾驶航空器的世界。

1
带了“大脑”无人机可自主飞行
  “无人机就是无人驾驶航空器的简称,是指没有机载驾驶员,自备动力系统的航空器。”巩波介绍道,无人机虽然无人驾驶,但是可以载人。
  无人机的使用者需要通过遥控装置远程控制无人机飞行或提前为无人机设定飞行程序。其实,当无人机飞出视线时,我们就很难实时根据环境进行遥控,这时候就需要无人机有“能力”自己做出判断,保持一定的飞行状态或在执行任务过程中能够按实际环境进行调整,这就是“无人”的核心。
  有的无人机和航模长得很相似,那它们是否一样呢?
  巩波表示,二者的飞行方式不同,用途不同,管理方也不同。
  从飞行方式来说,它们的区别在于是否可以自主飞行。也就是说,无人机可以实现自主飞行,而航模不可以,航模必须由人来通过遥控器控制。也就是说,无人机是带了“大脑”的,“大脑”可能受限于人工智能,没有人脑灵光,但其已经实现了“进化”。而航模其实是“无脑”的,它能否飞行,怎么飞,完全靠地面的操控人员控制。
  在用途方面,二者也大不相同。无人机可以当人用,其应用领域很广,国防、公共安全、城市管理、环保、交通运输、电力、农业、科研教育、文物保护等;航空模型则更接近于玩具。
  二者的管理方也不同。在我国,航空模型由国家体委下属的航空运动管理中心管理,民用无人机由公安部、工信部、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民航局、农业农村部、空中交通管理机构、地级市以上政府以及行业协会等部门协同管理,军用无人机由军方统一管理。

2
无人机想飞,还得上“户口”
  巩波介绍,无人机按照性能指标分为微型、轻型、小型、中型和大型。
  微型无人机就是空机重量小于0.25千克,最大飞行真高不超过50米,最大平飞速度不超过40千米/小时,无线电发射设备符合微功率短距离技术要求,全程可以随时人工介入操控的无人机;轻型无人机就是空机重量不超过4千克且最大起飞重量不超过7千克,最大平飞速度不超过100千米/小时,具备符合空域管理要求的空域保持能力和可靠被监视能力,全程可以随时人工介入操控的无人机;小型无人机就是空机重量不超过15千克且最大起飞重量不超过25千克,具备符合空域管理要求的空域保持能力和可靠被监视能力,全程可以随时人工介入操控的无人机;中型无人机是最大起飞重量不超过150千克的无人机;大型无人机,是指最大起飞重量超过150千克的无人机。
  这次的条例是不是不针对微型和轻型无人机呢?“不是。”巩波答道,所有的民用无人机都需要实名登记,也就是给它上个“户口”。《条例》第四十七条规定:违反本条例规定,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未经实名登记实施飞行活动的,由公安机关责令改正,可以处200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处2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的罚款。

3
无人机飞行有限定范围
  《条例》中规定,操控小型、中型、大型民用无人机的人员除了需要具备申请条件外,还要向国务院民用航空主管部门申请取得相应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操控员(以下简称操控员)执照。操控微型、轻型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的人员,无须取得操控员执照,但应当熟练掌握有关机型操作方法,了解风险警示信息和有关管理制度。
  那么,微型和轻型无人机是不是有了“户口”就能随意飞了?“并非如此。”巩波回答,在国家划设的无人驾驶航空器管制空域(以下简称“管制空域”)内,任何无人机都不能随意飞行。
  管制空域包括高120米以上空域,空中禁区、空中限制区以及周边空域,军用航空超低空飞行空域,以及下列区域上方的空域应当划设为管制空域:机场以及周边一定范围的区域;国界线、实际控制线、边境线向我方一侧一定范围的区域;军事禁区、军事管理区、监管场所等涉密单位以及周边一定范围的区域;重要军工设施保护区域、核设施控制区域、易燃易爆等危险品的生产和仓储区域,以及可燃重要物资的大型仓储区域;发电厂、变电站、加油(气)站、供水厂、公共交通枢纽、航电枢纽、重大水利设施、港口、高速公路、铁路电气化线路等公共基础设施以及周边一定范围的区域和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射电天文台、卫星测控(导航)站、航空无线电导航台、雷达站等需要电磁环境特殊保护的设施以及周边一定范围的区域;重要革命纪念地、重要不可移动文物以及周边一定范围的区域;国家空中交通管理领导机构规定的其他区域。
  我们见到的大部分航拍无人机,都属于微型或轻型无人机,上了“户口”后,它们在管制空域外的其他区域内,在保证民众安全的前提下可以随意飞行。

4
无人机可胜任许多“工种”
  我们所熟悉的无人机,大多是在表演、拍摄,其实,无人机在国防、国土、海洋、安防、公共安全、城市管理、环保、建筑、基础建设、交通运输、油气、矿业、电力、农业、林业、水利、保险、科研教育、文物保护等行业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无人机给了我们看世界的全新视角。有别于传统的相机,航拍给了所有摄影爱好者一个崭新的视觉角度,同时也给了观众全新的体验,从高空的角度重新领略世界的美。“视频直播采用的是专业级的航拍无人机,支持实时回传1080P 30帧高清视频,通过与之相连的5G TUE,将高清视频信号通过5G网络传输。”巩波说。
  在电力、基站、水利巡检方面,无人机是一个兢兢业业的巡检员。无人机可分别或者组合搭载高清变焦相机、红外相机、夜视相机、激光雷达等多种传感器,传感器通过连入5G网络的CPE将视频流通过上行链路传输到流媒体服务器中,用户再通过PC从该服务器拉流观看巡查,实现电力线巡查高清视频的即拍即传。通过5G网联无人机基站巡检方式,在降低了人工劳动强度的同时也降低了人工登塔作业安全风险,提高了巡检效率的同时也节省了时间成本。利用采集的多光谱影像,通过自主研发的聚类分析算法,对多光谱遥感影像数据进行针对水质特征的影像聚类分析,得出水质状况定性结论。结合抽样水样检测数据获得定量数据,综合分析,可总体掌握监测水域的水质状况。
  无人机也可以成为一个好的物流配送员。基于配送需求剧增、人力成本飙升、服务场景复杂等多因素,由于无人机的功能达到了实用性的基本要求,便产生了一个全新的物流方式——无人机物流。未来,无人机将成为现代物流业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助力物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在应急通信及救援方面,无人机灵活性强的特点可以助其一臂之力。当灾害发生时,使用搭载通信基站的无人机,基于规划的路线飞行,触发受灾被困人员手机接入机载基站网络,实现对被困人员通信设备的主动定位,确认被困人员的位置及身份信息。同时利用5G网络的大带宽传输能力,通过机载摄像头实时拍摄并回传现场高清视频画面,结合边缘计算能力与AI技术,实现快速人员识别及周边环境分析,便于救援人员针对性地开展营救工作。通过该产品与传统搜救方式的结合,可有效降低搜寻时间,保证被困人员能够在第一时间得到有效救助,最大程度减少人员伤亡,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
  在农业植保领域,无人机能够经由低空拍摄以计算植株数量、监测作物生长状况。除此之外,可提前发现肉眼无法观察到的状况,避免潜在性的作物病虫害持续扩大,使农民可快速对症下药或进行其他处理,减少后续品质下降或产量损失。 记者 乔静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