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口腔保健要“八管齐下”
12月13日,在山西老龄“积极老龄观健康老龄化”云讲堂直播课中,山西省儿童医院口腔科副主任医师郝鹏翔表示,进行口腔保健,首先要了解老年人口腔组织的特征。进入老年后,牙釉质磨损使透明度增高,龟裂增加,着色加深;牙本质弹性下降,小管变细,继发牙本质增多,含水量减少;牙髓髓腔变小,牙髓组织变性萎缩;牙骨质颈部暴露,楔状缺损多发;牙周组织牙周膜钙化,牙龈萎缩,牙槽骨退缩,骨质疏松;口腔黏膜干燥,萎缩,弹性丧失;唾液腺分泌减少。
因为上述原因,老年人口腔大概存在以下问题,首先,牙齿缺失,65岁—74岁的老年人有牙缺失的为86.1%,义齿修复率仅为42.6%;其次,患有龋齿,患龋率98.4%,根面龋63.6%,不仅如此,还患有牙周病,比如牙龈炎、慢性牙周炎等。
此外,老年人可能还存在口腔黏膜病和口腔癌。口腔黏膜病表现以口腔灼痛综合征、创伤性溃疡、白色过角化、口腔真菌感染、义齿性口炎等为主。而口腔癌在40岁—70岁高发,男性居多。
最后,老年人口腔问题还有牙磨耗和楔状缺损。这些情况与不正确的刷牙方法、咀嚼硬性食物及年龄的增加等诸多因素相关。
郝鹏翔表示,磨耗是指在下颌的功能运动(咀嚼食物等)或副功能运动(夜磨牙、紧咬牙等)过程中,上下颌牙齿和牙齿之间的机械摩擦而导致的牙齿表面硬组织的缺损。磨损是指在非下颌功能运动和副功能运动中,除牙齿以外的其他物体对牙齿表面机械摩擦而导致的牙齿表面硬组织缺损。
磨耗患者一般有特定的饮食习惯,如喜吃硬食、嚼槟榔等,这些饮食习惯导致咀嚼时咬合力过大,或者牙齿咬合面之间粗糙的物体导致牙面承受过度的机械摩擦;磨耗患者一般还有夜磨牙、紧咬牙等副功能运动病史。
此外,磨耗患者一般有某种特殊的生活习惯或工作习惯,如不正确的刷牙方式、长时间叼烟斗、咬指甲、咬铅笔等生活和工作习惯。烟斗、铅笔、指甲等异物会对牙齿表面过度机械摩擦,导致牙齿表面硬组织缺损。
郝鹏翔强调,老年人提高口腔保健能力,可以从这些方面做起:选用合适的牙刷和含氟牙膏刷牙;用牙线和牙间隙刷清洁牙齿;定期洁牙;纠正不良卫生习惯与生活方式;保护基牙;注重个人口腔卫生;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及时修复缺失牙。
在此基础上,老年人还要预防龋齿和牙周病的发生,终止现有疾病的发展,防止再失牙,修复缺失牙,争取到80岁仍能保持20颗健康的原生功能牙。
记者高万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