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年11月20日] -- 智慧生活报 -- 版次:[B20]

从神童的发展中看父母如何助力孩子

  ■案例描述
  张炘炀,1995年出生于辽宁盘锦,他10岁参加高考进入大学,之后13岁读硕士、16岁读博士,成为“全国年龄最小的硕士生”“中国最年轻的博士”等。
  小学时张炘炀一直跳级,但到初中成绩并不理想,基本是倒数,高中成绩还凑合。2005年,10岁的张炘炀高考成绩仅505分,父亲决定不复读,帮他填报了天津师范学院(现更名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到了大学三年级,张炘炀提前毕业去读研,本来教授给他联系了德国的学校读研,但德国规定14岁独自上学,他父亲拒绝等一年,坚持要大三后直接读研。2008年,张炘炀到北京工业大学数学系非线性分析方向读研,2011年之后到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应用数学专业读博。2019年,24岁的张炘炀花费8年时间终于读完了博士。博士毕业后,张炘炀先在宁夏师范学院当外聘教师,2021年8月辞职,目前居住在上海,与朋友合伙接项目赚钱。

■案例分析
  通过张炘炀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反思父母如何助力孩子成长。
  一方面,家长在教育孩子时,不仅要关注学业成绩,同时也要重视孩子的品格和情感养成。张炘炀学习成绩遥遥领先于同龄人,但是他的心理发育并不能与学习成绩同步发展得一样快。在张炘炀的大学老师张跃辉教授眼中,张炘炀的独立学习能力很强,但独立生活能力很差,“啥事情都是他父亲包办的。”2011年10月,张炘炀接受采访时表示,曾要求父母全款在京买房作为参加硕士论文答辩的条件,否则就不考博士。当时16岁的张炘炀明显表现出了青春期孩子的独立与成长意愿,他不再一味听从父母,有了和父母的对抗。
  另一方面,任何事物都有自身的发展规律,要办好一件事,就应遵循它的自然规律,否则结果可能适得其反。张炘炀从小便埋头学习知识,大部分时间与比自己年龄大的同学相处,这对他心理发展的要求更高,而这些要求无法满足时,他的心理上就会出现问题。尽管博士毕业,但是他并没有很好地从事科研教学等,他认为“无业一身轻,我不工作一辈子都可以。不止可以靠父母,还有父母的父母,父母的父母的父母。”他一方面想要财富自由,另一方面又想着可以不工作和靠父母。
  第三方面,张炘炀在网上做过各种各样的智商测试题,测试结果都在140左右。“如果跟韦神、柳智宇这些人比的话,应该是同一水平比他们稍低一点点。”但他认为自己不是神童,“当时我身边的小朋友都有很多智力不逊于我的,我现在已经不是最小的本科生了,我没记错的话也不是最小的硕士生,马上也会有比我更小的博士生。”可见,被誉为神童的张炘炀对自己并不认可,这一点与父母在其成长过程中的督促和比较以及不认可一定相关。

■干预措施
  第一、父母要放下过分苛求、希望通过孩子弥补自己人生遗憾的想法。作家周国平说过“人生真正重要的不是目标,而是状态,只要状态是好的,就不必在目标问题上追根究底了。”状态好的人,正能量满满,心情开朗,工作时轻轻松松,家庭和美幸福,人际关系和和美美,生活得开开心心。家长要首先让自己状态好,然后潜移默化影响孩子。
  第二、父母要尊重孩子。当父母对孩子的观点表示尊重,愿意和孩子讨论孩子的观点,孩子反而更愿意听从父母的建议。
  第三、亲子关系的最终目标是独立和自主。父母应循序渐进地给予孩子自主权,意味着在父母心里相信孩子可以独立应对自己的事情,那么孩子在心理上也就更独立,这是一个良性循环。自主权可能意味着孩子有偶尔犯错的权利,此时,父母依然要允许孩子承担犯错的责任,而不是羞辱和贬低,因为人都是在犯错和承担中长大。
  第四、身为父母,最重要的是确保你的孩子知道你爱他/她,而不是爱他/她的成就。你爱他/她,就因为他/她是你的孩子,这是每个孩子一生中力量的来源。
  张丽萍 中科院心理咨询师、中级家庭教育顾问、中级社工师,山西省团体心理治疗学会EAP专委会副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