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年11月08日] -- 智慧生活报 -- 版次:[A3]

山西大学新闻学院师生以特刊献礼第24个中国记者节

  本报讯 从2023年10月5日到11月7日,山西大学新闻学院师生在学院公众号上特别策划了记者节特刊,以此纪念这个属于中国新闻人的伟大节日。他们查阅了《新华日报》(华北版)、《抗战日报》(《晋绥日报》前身)、《新华日报》(太岳版)等革命报刊和相关参考文献,从中选出八篇具有代表性的报刊文章,以原文刊载的形式重现了抗日战争时期新闻前辈们的新闻工作实践,也通过文前导读、文末背景资料介绍等形式,结合当前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实际对这些文章的当代价值进行了阐发。
  特刊所选文章既有对抗战新闻工作深入的理论思考,如《华北日报》(华北版)副总编辑陈克寒文章《献给敌后青年记者》,勉励青年新闻工作者培养政治敏感和大局意识;《新华日报》(太岳版)总编辑魏克明文章《深入群众加强探访工作》,结合各种典型报道的优点与不足,对党的新闻工作内容问题的深入分析;战地记者乔秋远围绕抗战时期记者角色和责任的分析文章《记者节的感想》。也有源于实践高于实践的工作总结,如记者陈泽然历经两个月的抗战动员和宣传实践的采访工作总结《向群众学习了什么?》;工农通讯员张承武总结的新闻通讯写作经验《我怎样学习写新闻通讯的?》;笔名为“深”的通讯员为壮大工农通讯员力量的具体建议《我们通讯员的两件具体工作》;还有吴青悼念先夫何云以激励革命同志的哀辞《愿这个声音,永远地伴随着我吧!》;更有记者元青以温度洞察时代主题的新闻作品《送军鞋的老人》。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高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艰苦奋斗,最终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抗日战争胜利的背后,不仅依靠前线军人的“枪杆子”,还需要新闻战士手中“笔杆子”的高度配合。面对严峻的战争形势,党的新闻工作者们肩负起鼓舞士气、激励斗志的职责,不断反思抗战时期的新闻宣传工作,积极总结经验和教训,留下了脍炙人口的红色篇章。
  这些对抗战时期新闻工作的经验总结和理性反思,既展现了革命先辈们为党的新闻事业殚精竭虑的奉献精神,也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新闻工作的重要理念和实践原则,如党性原则、全党办报、群众办报,报刊的战斗性和阶级性等。这些党报理论不仅在革命战争年代成为我们战胜敌人的法宝,而且对新时代党的新闻舆论工作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
  为了更好地发掘这些历史资源并纪念第24个中国记者节,山西大学新闻学院通过重新刊载老一辈新闻人的文章,引导青年学子将目光投向抗日战争时期的新闻战士,重温他们为党的新闻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新闻情怀,体会党报新闻工作者密切联系群众、坚持“群众办报”的理念阐释和生动实践,从而鼓励学生们继承革命前辈的理念和精神,勇担新时代新闻人的职责和使命。
  山西大学新闻学院成立于2017年,其新闻学专业始建于1981年,是国内最早设立的新闻人才培养单位之一,也是山西省新闻传播学唯一一级学科硕士点和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2023年,新闻学专业成功入选山西省卓越拔尖人才培养试点。一直以来,该院始终秉持地方院校服务地方的原则,充分挖掘山西红色新闻史的历史资源,深入研究山西抗日根据地报刊,并将其融入日常教学、学术研究、专业实践等方面。2022年,该院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全面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国际抗日宣传方略及成效研究》,标志着该院在山西抗战新闻资源的深度挖掘和学理思考上造诣精深。为了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中国记者的新闻精神,该院在记者节策划方面也开展了丰富的实践活动,如2022年开辟《太行“新”声》栏目,带领师生一同回顾六位太行新闻烈士光荣事迹,实现了山西抗战新闻史教学、研究与实践的紧密结合,也指引青年学子在今后的新闻实践中务本、开新、闻道、求真,做党和人民信赖的新闻工作生力军。 (张鑫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