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年11月06日] -- 智慧生活报 -- 版次:[A12]

母亲的缠线板

  缠线板,旧时用以缠绕缝衣线的工具。缠线板形状各异,主要用杂木、竹筒制作,上有油漆描花,雕刻纹饰,纹饰多花鸟鱼虫、梅兰竹菊、珍禽瑞兽、仕女图等。有的缠线板上还镶嵌彩角和螺钿,装饰更为华丽。
  看到缠线板,年长的人会想起儿时母亲在灯下做针线活的情景。60多岁的谢师傅从小生活在农村,母亲的缠线板是用打家具时剩下的木板刀刻而成,上面有简单的纹饰图案。因为使用多年,缠线板已经变成棕黄色的光滑木板。
  母亲在缠线板上缠着不同颜色的线,上面插着不同粗细、大小的针。那时,谢师傅家兄弟姐妹五人穿的衣服和鞋子都是母亲缝制的。每到晚上,忙完一天农活的母亲就在煤油灯下,借着微弱的灯光,为孩子们缝衣、做鞋。
  有时候,谢师傅一觉醒来,仍能看到母亲佝偻着背缝制衣服。年前是母亲最犯愁的时候。这段时间,母亲白天晚上都在赶工,为的是在过年前能把新衣和新鞋做出来。谢师傅兄弟姐妹几个看着劳累的母亲,看着母亲身旁缠线板上的线用完了又缠上,缠上又用完,不知用了多少线,终于做好了每个人的新衣服和新鞋,那时对母亲又是感激又是心疼。
  后来,谢师傅的母亲年纪大了,生活条件也好了,家里也不需要做针线活了,但母亲舍不得扔掉缠线板。偶尔缝补一下,母亲还会拿出缠线板,就像她当年赶制新衣服和新鞋时,一针一线地缝补着。那些温暖的瞬间正是“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最好写照。
  山西老西儿民俗博物馆馆长吴润生收藏的这块缠线板为明清时期的物品,木质,一长一短,均髹(xiū)漆雕饰。长的约10厘米,中间和两端有纹饰,两个纹饰间稍细,有凹槽,用于缠线。短的约几厘米,比长的宽,除髹漆雕饰外,边上还有描金装饰,中间段雕饰有两个类似佛教“飞天”的图像,显得庄重凝练。
  吴润生介绍,最早的缠线板都是正方形和骨牌形,后来多为银锭形,以其长圆弧缠线,为的是使线不乱成一团。一般缠线板厚度不超过两厘米,有的较厚者在两端装小抽屉,可以盛针。他收藏的两个缠线板,从做工雕饰方面看,显然是旧社会时期富贵人家女性使用的器具。 记者 高万军 (感谢山西老西儿民俗博物馆的大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