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年10月13日] -- 智慧生活报 -- 版次:[B21]

桑蚕产业铺就乡村振兴“新丝路”

  孙文龙精神是一种文化,是一段历史,是一面镜子,更是一杆旗帜。全体党员干部要认真学习孙文龙同志勤政廉洁的公仆精神,勇于创新的改革精神,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心系百姓的奉献精神,把孙文龙同志的好思想、好品格、好作风、好精神继承下来、传承下去,永葆共产党员本色,清清白白做人,踏踏实实做事,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公仆意识和服务意识,严守党纪党规底线,不断增强政治定力,提高拒腐防变能力,深入思考改进作风,清正廉洁真抓实干,在全社会营造脚踏实地干工作,敢想敢干敢创新的浓厚氛围。
  县乡两级干部要向孙文龙同志致敬,向孙文龙同志学习,学习他持之以恒抓农业、抓水利的精神,学习他敢想敢干、勇于担当、敢于创新的敬业精神,全力以赴做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要持续抓好农业生产的特色化和产业化,形成规模效应,不断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做到研发、加工和产品营销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努力绘就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画卷。 ——晋城市委常委、阳城县委书记 高喜全

孙文龙简介
  孙文龙(1931年-1982年),阳城县河北镇孤堆底村人,194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7年响应党的号召从优越的省委机关主动申请回乡支援农村建设,先后任乡长、公社书记、副县长、县长,连任阳城、武乡、屯留三县县委书记。1982年,常年肝病缠身的孙文龙倒在工作岗位上,他死后没有一身像样的衣服,入殓时只穿着一身绿军装。

孙文龙在寺头
  1958年3月,孙文龙调任阳城县寺头公社党委书记兼乡长。
  20世纪50年代,阳城县县城北端的寺头公社地理位置偏僻,地广人稀,山多林密,沟深水浅。家家户户称盐买油、扯布缝衣等,都靠着有限的粮食去交换。
  年轻的孙文龙看在眼里,急在心上。白天,他肩背粪篓,手拿粪叉,走在村庄的田埂地头,沟岔山洼。一边拾粪积肥,一边考察农田民情。夜晚,就着昏暗的煤油灯查资料,记笔记,描绘心中的富民蓝图。
  富足的山乡民生图,千百遍在孙文龙的眼前掠过,这是他理想中的家乡,梦里的田园。肥美油绿的桑园,覆盖山坡田边,雪白的蚕茧小山,堆砌在农家院落;孩童的笑声,回响在林川街巷;喜气洋洋的老百姓,换上漂亮的新装;热腾腾的炉灶,菜丰盛油米香;袅袅炊烟里,飘荡着摆脱饥荒的欢畅……
  为此,孙文龙采取了“一养畜、二植桑、三在地里种‘国光’(苹果)”的发展目标。寺头乡禽畜进行了全面彻底的改良,使优种禽畜在寺头安家,牛、驴、骡、马、猪、羊、鸡、兔总数名列全县第一;广植桑树发展养蚕,蚕茧产量年年翻番,为北方地梗植桑创造了先例;大胆试验,引种苹果,使苹果在偏僻山区落户。
  在当时群众还不富裕的状况下,敢于向保守思想“冲击”,敢于向“陈腐”观念“挑战”,这样的大动作、大举措、大变化,孙文龙成为阳城百姓心中敢想、敢闯、敢干还能干成的“创业人”,也激励着阳城广大干部牢记对党忠诚、时刻心系群众、坚定理想信念,做忠诚干净担当的基层干部。

  65年后的今天,孙文龙勤政廉洁、勇于创新、求真务实、心系百姓的精神依然在阳城县寺头乡得到传承并发扬光大。
  在新时代转型跨越征程上,寺头乡党委、政府一班人,团结奋进,专心致志,继续用坚韧不拔的气概,带领着意气风发的干部群众队伍,紧紧立足寺头乡的社意民情和工作实际,针对蚕桑产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集公仆、改革、创新、奉献精神于一体,狠抓“领头雁”队伍建设,充分发挥产业集聚效应,深入贯彻落实县委“一个统筹两手抓”总体思路和要求,坚持“打好主动仗、下好先手棋”,充分发挥“蚕桑之乡”的资源禀赋,按照“稳产提质增效强链,发展特优蚕桑产业”的思路,把蚕桑专业镇建设作为乡村振兴的主抓手,充分发挥蚕桑特色优势,紧紧围绕蚕桑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这条主线,着力在做精做优“蚕”产业、稳步提升“桑”产业上做文章,通过强技术、拓产品、延链条,培树各具特色的蚕桑示范村,实现蚕桑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同时,寺头乡党委、政府大力综合发展特优农业产业,进一步释放了乡村振兴新动能。如今,寺头乡已发展为拥有桑园7000余亩,从事养蚕生产农民3000多户,全年养蚕6500张,年蚕茧收入1800余万元,缫丝产值1亿多元的蚕桑核心乡镇;开发有蚕丝被、桑葚饮料、桑叶茶、桑叶食品、蚕茧文创等20余种蚕桑系列产品;拥有禹珈豪丝业、桑葚饮品等蚕桑产业链企业30余家,蚕桑合作社40多个,电商企业11家,网络零售额达1200万元;原种蚕饲育在全县乡镇中独一无二,每年为全市生产优良蚕种3万余张;熟悉市场化运作、发展理念先进、极具发展潜力的禹伽豪公司,成为全县蚕桑产业的龙头企业,生产6A级白厂丝450吨,蚕丝被4万床,产值2.6亿元。
  寺头乡“华北蚕桑第一乡”的美誉闻名遐迩,成为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核心乡镇、阳城蚕茧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乡镇、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使用核心乡镇、“阳城桑葚”暨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核心乡镇;被省商务厅确定为全省首批乡村e镇项目之一;“阳城蚕茧”“阳城桑葚”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阳城蚕桑文化系统”认定为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目前,寺头乡正通过市场主体高质扩容,逐步形成产业发展突出鲜明、网络零售明显增长、服务功能优化完善、体制机制高效灵活的集产业、主体、电商、金融、人才、技术、文旅、物流、创新等要素为一体的科学聚集发展的电商生态体系。蚕桑产业特色鲜明、绿色生态全面发展、链条完备前景广阔的蚕桑专业镇建设,将成为蚕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主引擎,有力助推全面乡村振兴,有效带动县域经济现代化,全力打造“阳城蚕茧”“阳城桑葚”品牌,深入挖掘“阳城蚕桑”文化,全力创建蚕桑产业专业镇、蚕桑研学特色镇、蚕桑电商网红镇,开创蚕桑发展新“丝路”。 孙文龙 精神研究会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