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被蟹扎破手差点要了命
处理海鲜最好带上厚手套
蟹好吃,但清洗蟹时可得注意,这不,浙江宁波的刘女士在清洗梭子蟹时,掌心被螃蟹外壳扎破,2个小时后体温飙到39℃多,掌心被扎处有灰黑色的瘀斑,手部和身体多处密布着细小的红色出血点,并出现感染性休克症状。
“没想到清洗螃蟹时被扎了下,后果这么严重。感谢你们把我救回来!”近日,刘女士把一面锦旗送到宁波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方桥院区重症监护病区(ICU)医护人员手中。
女子被蟹扎伤险要命
据回忆,送至急诊科时,刘女士已出现感染性休克症状。发热、恶心、呕吐,只偶尔能和医生说句话。刘女士被确诊为脓毒症后,一场来势汹汹的感染风暴席卷了刘女士全身。
医生认为,刘女士的脓毒症已经累及到心肌,出现脓毒症相关的心肌病,心脏不能自主收缩。如果没有好的心脏支持手段,后果不堪设想。
万幸,在ECMO的帮助下,刘女士的病情终于得以稳定下来,逐步好转。
ECMO的全称是体外膜肺氧合,可以起到人工心脏和人工肺的作用,也是现在最高的生命支持手段。
据了解,脓毒症是人体对感染反应失调导致的器官功能障碍症,主要表现为发热、四肢乏力、胃口差、心慌、气促等症状。脓毒症可发展为严重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可导致器官功能不全及循环障碍,病死率高。
降钙素原是脓毒症的一个重要指标,刘女士入院时该项指标的数值高达9.37ng/ml,正常值应该不超过0.046ng/ml,超标了200多倍。
那怎么预防脓毒症呢?宁波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叶继辉表示,首先,管理好基础疾病。糖尿病、肝硬化、艾滋病患者,免疫缺陷人群等,如果出现发热等感染症状,要及时就医;其次,身上有伤口的话,哪怕比较小,也要及时处理,伤口处尽量不要受到污染;最后,注意饮食卫生。脓毒症也可以“病从口入”。此前有患者吃了冰箱里存放多日的炒面而导致脓毒症,引发多脏器衰竭。
处理这些海鲜要格外注意
一只螃蟹差点引发“血案”。
据介绍,被海鲜扎伤后,还易造成“创伤弧菌感染”。“创伤弧菌”在海水中分布非常广泛,以毒力强、感染死亡率高著称。接触或食用被感染的鱼、虾、贝类等海产品,或者身体有伤口又接触海水就会引起感染,从而引发急性胃肠炎、坏死性筋膜炎,甚至是毒血症。
那对于爱吃海鲜的小伙伴来说,看到这样的新闻内心无疑是崩溃的。别慌,其实不是所有人被扎到都会感染,但处理海鲜还是要格外注意。
生蚝等贝壳类海鲜:贝壳类动物是创伤弧菌感染性疾病的主要媒介,所以尽量不要选择生吃。蒜蓉粉丝生蚝、海蛎子汤它不香吗?
螃蟹和虾:看看这蟹钳、这尖尖的刺,就问你怕不怕?处理这些螃蟹时一定要格外小心,戴上厚手套,很多虾蟹的壳体尖锐,一般的手套很容易划破。
海鱼:常见的海鱼在处理时很容易被鱼鳍、鱼刺扎伤。如果拿到鱼不知道怎么下手,可以直接找摊主帮忙处理。
此外,千万不要生吃海鲜,鱼虾蟹贝等都要彻底煮熟,可以杀死致病菌。
不小心被扎伤怎么办?
如果不慎被海鲜刺伤,切勿用生理盐水清洗伤口。因为“创伤弧菌”是嗜盐性弧菌。也不要用米酒消毒,米酒酒精含量很低,消毒效果非常有限。用食醋涂抹伤口更不可行,有可能加速嗜酸细菌的生长繁殖。
如果伤口较浅,及时将表面血液挤出,流动水下冲洗伤口5分钟,消毒伤口;如果伤口较深,经过基础的处理后,需要立即到医院就医。因为深深的伤口为细菌提供了厌氧的环境,很容易造成“破伤风杆菌”繁殖,侵袭神经系统,甚至可能致死。此外,海鲜身上的钳、刺等异物可能留在伤口内,一定要去医院及时取出,否则可能会增加感染的风险。
需要注意的是,被扎伤后千万不要用土方处理,这样可能会造成二次伤害,甚至使伤口恶化。
除此之外,出现这些情况要避免处理海鲜。
身体有伤口:手上或嘴里有伤口的人尽量避免接触、生吃海鲜,以免细菌有机可乘。
免疫力低下人群:老人、小孩、孕妇以及有糖尿病、肝损伤等患者要小心,目前感染后转成重症败血症的人都和自身免疫力比较低有关。 记者 丁婷婷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