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年09月11日] -- 智慧生活报 -- 版次:[B18]

朱小丽:从“老师姐姐”到“校长妈妈”

  自1999年成为一名乡村教师的第一天起,她无怨无悔扎根农村教育24载,在从“老师姐姐”到“校长妈妈”的蜕变过程中,她被评为“中国最受欢迎百位校长”“山西省道德模范”“太原市教学标兵”“小店区先进教育工作者”“最美乡村教师”……这些荣誉诠释了她卓尔不凡的成绩和铿锵前行的步履,她就是太原市小店区小店街道警民小学校长朱小丽。
一声“老师姐姐”让她许下一生承诺
  低矮的校舍、破旧的门窗、陈旧的课桌……时间追溯到1999年,朱小丽回到了阔别已久的母校——大村小学,成为一名乡村教师。
  冬季,教室的取暖只能靠放置在一角的煤炉,朱小丽面对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怎么把火生起来。在烟熏火燎的教室里,孩子们忍受呛鼻的煤烟味,边咳嗽边看着她为了生火几乎急哭的模样。万般无奈下她只得求助父亲,在父亲的指导下,她从刚开始的笨手笨脚,慢慢到熟练操作,每到冬日,她都会披着晨星把火炉提前点着,这一“点”,就是12年。
  朱小丽一直记得,一个班上的小女孩送来半盒护手油时腼腆地说:“老师姐姐,抹上这个手就不痛了。”就是这一声“老师姐姐”,让她许下了一生的承诺——“生于斯长于斯,就要反哺于斯”。在此后的岁月中,她放弃了几次能调出农村的机会,奉献于家乡教育事业,让“老师姐姐”的这个亲切称谓伴随了她的青年时代。
“一声呼唤”诠释一生誓言
  教育是有温度的工作,更是一份有责任的事业,党员教师更要发挥好先锋模范作用,把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当作自己的分内之事。朱小丽这样认为,也始终坚持。
  在农村,农民外出务工,孩子留守在家是常事。朱小丽组织留守儿童开展经典阅读、书法等活动培养留守儿童的自信心。她几乎没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周末,每逢周六日,她的家里就变成了孩子们的“趣味知识屋”,她义务为孩子们讲解功课,拓宽视野,当好代理家长、党员妈妈,让留守儿童燃起了希望之火。就这样,她无偿帮学困生完成学业,控辍保学达100%。
  朱小丽记得有这样一个男孩,瘦弱的身体、蓬乱的头发,开学第一周几乎天天迟到。带着疑惑和责任,朱小丽去家访。走进家里,看到孤僻的孩子躲在床底时,朱小丽的心被深深触动。从那时起,放学后的她常常把男孩领回家,辅导他写作业,一起吃饭。寒来暑往,在时间的打磨和爱的温暖下,孩子封闭的心被唤醒,整个人变得开朗自信,笑容经常出现在脸上。
  多年以后,当这个孩子长大后再次来到朱小丽面前时,一声亲切的“校长妈妈”,让朱小丽红了眼眶。那一声亲切的呼唤,诠释着朱小丽把党员身份和教师职业紧密联系在一起,融入灵魂,注入生命的双重责任。
“一个岗位”绽放心中芳华
  朱小丽是一个苦活累活全能干的女汉子,年轻时的她因脊柱侧弯备受疼痛折磨,医生说最好的治疗就是休息,可她做不到。一次突发胃病连夜急诊,天亮后刚刚好转,朱小丽就揣着住院单离开医院,按时回到学校。
  由于教学成绩突出,朱小丽承担起了各级公开课讲授,成为全区教育行业的一面旗帜。她致力于小学生阅读策略研究,参加山西省十三五规划课题获省优秀奖,推动了农村教育不断向前发展。
  因工作调整,朱小丽到邻村的警民小学任校长,学校生源80%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疫情期间,她开展线上教学与线下督学相结合的行动感动着师生和家长。“我从‘老师姐姐’一路走来,成为‘校长妈妈’。只要党组织需要,我会干到‘老师奶奶、校长奶奶’!把我的整个人生奉献给教育,是我一生的信念和追求!”朱小丽说。
记者 田勇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