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年09月04日] -- 智慧生活报 -- 版次:[A13]

“盐”续千年

  当地时间8月24日13时,不顾国际社会的强烈反对,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启动核污染水排海。受此影响,中韩等多国出现“抢盐潮”,相关部门及各地盐企及时“出手”,“抢盐”风波并未持续太久。
  今年9月1日是第17个“全民健康生活方式日”,从当日起,我省开展为期一个月、主题为“三减三健从我做起”的全民健康生活方式宣传月活动。“三减三健”是指减盐、减油、减糖,健康口腔、健康体重、健康骨骼。
  本期,我们从“盐”说起,一起探寻盐的“前生今世”,以及在食用方面,盐给人类带来的“得”与“失”。

  受日本核污染水排海影响,“抢盐潮”“囤盐潮”席卷我国多地。中国盐业集团有限公司、山西省盐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相继及时发布声明表示,食盐储备供应充足。
  我们每天都在吃盐,你知道它从哪里来吗?对于盐的“前世今生”你又了解多少?盐虽然是普通商品,但它在历史中的作用和价值却是不平凡的。

市民“跟风”抢购食盐
  “正好家里没盐了,我一下买了9袋。”“我爸今天下午在超市买了10袋盐。”……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启动核污染水排海后,太原出现抢盐热潮。
  同时,“抢购潮”“囤盐潮”在北京、福建、江苏、湖南等省市出现。一位网友从某平台看到抢购食盐的短视频之后,在评论区留言:“我看到一辆三轮车拉着四箱食盐,还以为人家是开商店的。上前一问,才知道是自家用。”“看到大家都在买,我也买了12包盐,这是什么逻辑?”虽然有些哭笑不得,但一些市民受“囤盐”信息影响,纷纷加入抢购行列。
  太原市部分商超各品类的食盐被抢购一空。针对此情况,山西省盐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及时配送、补货,有力保障食盐供应,满足市民需求。
  对此行为,也有网友调侃:“非典时期抢的盐吃完了吗?”
  不过,随着消费观念的转变,不少市民回归理性。有网友评论:“你能买多少?一吨?十吨?盲目跟风不可取。”

食盐,还够吃吗?
  抢盐的背后,其实是民众对今后食盐够不够吃、安不安全的担忧。
  8月24日,针对我国多地发生的食盐抢购事件,中国盐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盐集团”)及时发布声明,明确表示,我国井矿盐和湖盐生产均不受日本核污染影响。
  这份声明还提到,我国食盐来源主要分为井矿盐、湖盐、海盐三类。从产品结构来看,井矿盐、湖盐、海盐占比分别为87%、3%、10%。
  中盐集团不仅是我国盐行业唯一中央企业,而且是世界最大的食盐生产企业。该集团的食盐产能超过1000万吨/年,其中井矿盐占比95%、湖盐占比4%、海盐占比1%。声明中,中盐集团强调,“食盐储备供应充足”“食盐产品可以做到源头可追溯,质量安全有保障”。
  山西省盐业集团市场管理部负责人接受媒体记者采访时表示,我省食盐日常储备量完全可以满足全省人民正常需求。

海盐,从何而来?
  食盐在海洋中含量丰富。那海洋的盐,到底来自哪里?雨水、地下水以及河水对地壳岩石中的盐类淋滤。盐溶于水中,随河流入海。在阳光照射下,海水蒸发变成水蒸气。一旦水蒸气达到过饱和状态,水分子就会聚集在空气中的微尘(凝结核)周围成为水滴或冰晶。云,就此形成。
  云降水成雨,雨汇流成河,河携盐入海,完成整个水循环。尽管盐未参与水循环,但水循环却周而复始,导致海水中的盐越积越多。
  也许有人会想,把海水晒干便可提取出海盐。其实,过程远非如此简单。海水中,不止含有氯化钠,还有氯化镁、碳酸钙等其他盐类。通过日晒,大片盐田中的海水慢慢浓缩成饱和卤,然后析出晶体。饱和卤是氯化钠浓度达到饱和点的卤海水。
  随着卤水盐度的增加,硫酸钙最先析出。当盐度达到一定值,氯化钠就会析出。此时,人们需将卤水引入结晶池。当盐的厚度达到8—10厘米,人们就可将其扒出,再经过粉碎、洗涤,送上百姓餐桌。

海盐,产量下滑
  靠日晒提取食盐,系当今海盐生产的最大优势。除此之外,煎煮也曾被古人广泛应用。
  煮海为盐,并非像夙沙氏一样直接煎煮海水。这是因为海水含盐浓度较低,直接以海水煎煮至饱和、结晶,需要耗费很多工时及燃料,最终得到的食盐却很少。煮海为盐煎煮的是浓度极高的卤水。清朝以前,人们将海水浇在咸泥或灰泥之上,让海水在日光下暴晒蒸凝。如此反复多次,再把泥块放入池中,用海水浇淋,收集浓度高的卤水,再将卤水倒入铁锅,煎熬成盐。
  从清代大面积推行海盐日晒法后,“煮海为盐”几乎完全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采用日晒法生产海盐,离不开大面积的盐田。由于海盐生产对日照时间、风向风级和降水量都有要求,盐田基本分布在海岸线上。从渤海湾到海南岛,漫长的海岸线上盐场众多。我国的海盐产区可分为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四个盐区。近年来,由于城市开发造成海岸滩涂减少,导致盐场面积严重萎缩,国内海盐总体产量逐年下滑。

湖盐,储量庞大
  盐,用咸滋养着生命,孕育着人类文明的发展。纵观历史,你会惊奇地发现:人类文明的发祥地,均在自然产盐区或得盐便利之所。
  横亘我省南部、呈东西走向的中条山,曾在3000万年前因造山运动而断裂,并出现一条狭长的凹陷地带,形成盆地。在雨水的冲刷下,氯化钠等盐类物质随水汇集于此,出现了一个规模可观的盐湖——河东盐池(也叫解池、运城盐池)。
  尧、舜、禹相继在河东盐池周边建都。其中,禹都安邑距河东盐池最近,仅约20公里。
  盐湖湖水含盐度高于海水。借助风和阳光,湖盐就会从中析出。走过千年时光,如今,它已退出盐业生产的舞台。
  湖盐的生产,与盐湖密切相关。我国是个多盐湖国家,共有盐湖1500多个。不过,湖盐的主要产区在青海、新疆、内蒙古和甘肃等地。
  尽管湖盐在我国食盐结构中占比不高,远不及井矿盐,但这并不等于湖盐储量低。今年8月25日,青海省盐业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声明称,茶卡盐湖食用盐储量够全国人民吃70年。

井盐,食盐“基石”
  在海盐“退潮”的同时,井矿盐成为我国食盐结构中绝对的“基石”。在我省,市场上的食盐主要是井矿盐,产地以湖北、陕西为主。
  所谓井矿盐,即以石盐或地下天然卤水为原料制成的盐。这种盐分布范围较广,受气候和天气影响较小,产能较为稳定。与海盐、湖盐相比,井矿盐的生产需要钻井、提卤。
  说到井矿盐大户,就不得不提“千年盐都”自贡。自东汉章帝时期(公元75年—88年)开凿第一口盐井以来,自贡的井盐开采史已近两千年。
  地处这座川南城市的井盐产区,具有得天独厚的良好成盐条件。各地下潜水在此汇集,使其具备卤层厚、浓度高、储量大等特点。时至今日,自贡仍是产盐大省四川的“最大底气”。按照自贡官方的话说,“原盐产量占四川盐产量的70%”。与此同时,自贡将建设食用盐“中国盐谷”。
  将视野放大到全国,井矿盐在国内产地分布较均匀,山东、河北、四川、湖北等都是产井矿盐大省。其中,湖北、四川在2022年的原盐产量分别为581.46万吨、473.78万吨,分别排在全国第三、四位,井矿盐成为重要的支撑。 记者 梁耀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