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年08月30日] -- 智慧生活报 -- 版次:[A14]
数字文博发展论坛

文化遗产与实景三维融合

  什么是数字经济?数字经济就是0和1,就是数字化。它有两个含义,一个是把数字变成技术产业或者内容产业,另一个是产业的正变换、逆变换,就是把产业或者行业数字化。文物、文化、旅游通过数字化赋能让它实现产业链上下游的全要素数字化改造。其实,数字技术、数据要素、数字赋能,这是数字经济里面的三个核心。
  当前的发展趋势是,以数据资源为关键要素,以信息网络为主要载体,以全要素的数字化为推动力,打造新的经济形态。
  中国不可移动遗产有76万余处,包括古建筑、古遗址、古墓葬、石窟寺。要想把数字经济做好,文旅融合是一个重要的抓手,怎么做呢?就是要把数字技术、数字化和智能化技术拿来给文化遗产赋能,推动文化保护和活化利用。
  除此之外,数据要素也非常重要,其中时空数据要素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时空要素对于文物的融合发展起到三个方面的作用:推动整个文博工作的数字化转型,帮助文化遗产保护,支持做好文物的文化资源活化利用。
  让时空数据业务化,业务数据时空化是方向。因为有了时空数据以后,整个经济活动的内涵和外延都不受地域限制了。假如你在广东,想用四天时间到山西旅游。只要选择你想去的地方,时空数据马上就可以为你规划一条路线。
  因此,这就需要我们有迈向实景三维的理念。
  长城是中国的第一名片,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很长时间我们并不清楚长城到底有多长。因为长城不是简单的砖混结构,它有山险、水险和破损的情况,所以到底长城有多长,就要在三维空间,用时空数据说话。
  2003年,在国家地理信息中心当主任的陈军,推动了国家文物局和国家数据局的合作。他们在三维的影像上,采用影像为基,带状建库的思路,首次完成了明长城本体的测量。2009年,明长城正式公布,长度为8851.8公里。
  这个事情的启示就是,人生活在三维空间,文化遗产都在三维空间,因此要在三维空间量测、分析、评判、模拟。要把三维的现实世界给数字化,然后再让数字空间和现实空间实现互联互通。
  所以,这么多年来,文物部门开展了大量的工作,故宫、敦煌、大足石刻、布达拉宫等都在逐步实现数字化。
  其实,中国这么大,光靠文物部门一点点做是很难的。要把多维动态的现实世界全部数字化,实现真实、立体、持续化的表达,这是一个庞大的工程,需要多部门配合。
  把实景三维跟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就是实景三维的一个很大的应用。但是,如今想要发展至少有三个方面的事情要解决:文博数字化,要怎么样继续做好数字的留存、虚拟的修复、智慧的博物馆;数字文旅,怎么样让老百姓到山西旅游的时候,有更好的体验;跟保护有关的,怎么样让国土部门跟文物部门结合做好文物的保护,协同管控。
  因此,以实景三维为抓手,促进数字化发展,赋能高质量发展,是时代的需求。时空信息支撑数字化发展、支撑高质量发展,是个必然趋势。
  但要把实景三维跟文化遗产的保护、开发、利用有机融合,讲起来很容易,做起来不容易。
  其实,实景三维是给各行各业搭了一个时空框架,文旅融合需要在三维空间做,怎么样把它有效对接,需要各自往前迈半步。搞文化遗产、文化资源的要了解实景三维,搞实景三维的人也要了解文化遗产,这样深度融合才能更好地去构建实景三维的文化遗产。
  把山西的文化遗产在实景三维上全部做起来,相信这一定能打造许许多多文旅融合应用新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