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年08月16日] -- 智慧生活报 -- 版次:[A5]
山西高院

以为民办事的“温度”拓宽主题教育的“深度”

  特约记者 白婕
  为民办实事,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是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的重要内容。
  主题教育开展以来,省高院紧盯“践行宗旨为民造福”目标,着力办理一批发展所需、改革所急、基层所盼、民心所向的民生实事,切实把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评判主题教育成效的根本标准,努力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
听民声解民忧
  为民办实事,要自觉问需于民。省高院把大兴调查研究贯穿主题教育始终,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效果导向,院领导牵头调研10个重点课题,深入全省12个中院43个基层法院,在调查研究中了解实情,摸清群众所需。
  今年是习近平总书记指示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20周年。省高院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扎实开展案例剖析式调研,总结提炼出创新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等14个正面典型案例,切实把调研成果转化为落实“人民至上”的实际成效。
  运城市盐湖区法院成立全省首个行政争议诉前调解中心,加强府院联动,与公安、自然资源、市场监管、城市管理、社会保障等部门良性互动,凝聚多元解纷合力,推动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诉前调解中心成立以来,通过协调、和解等方式化解行政争议75件,一审行政案件同比下降13.5%,妥善化解一批涉“城中村”改造、水资源环境保护等重大项目建设行政案件,积极助力法治政府建设。
  太原市迎泽区法院庙前法庭入驻矛盾纠纷多元调解中心,构建“预防为先、非诉挺前、裁判终局”解纷机制;
  晋中市榆次区法院创建“六位一体”道路交通事故处理业务集中联办服务模式……
  这些生动的司法实践,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打造了“山西法院样板”,走出了一条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的新路径。
  面对人民群众需求更加复杂多元的形势,如何让人民群众更有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省高院坚持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以完善一站式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体系建设为着力点,“抓前端、治未病”。
  完善《案件受理费收退费实施细则》,根据当事人预留的银行账户信息发起线上退付,实现当事人申请退费“一次都不用跑”;拓展山西多元解纷平台功能和应用,汇集133个法院、1457个派出所、1276个司法所、28407个综治中心解纷力量,实现信息互联互通、资源联调联动、平台共享共治;广泛凝聚代表委员、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工会、商会、行业专家、律师等解纷力量,加快推进人民法院调解平台进乡村、进社区、进网格,诉前成功调解各类案件10.58万余件;网上立案11.01万件,电子送达47.22万次,12368诉服热线24小时在线服务19.33万次……
  一站式建设“山西模式”被评为“全国法院十大最具创新一站式建设改革创新成果”。让公平正义加速抵达,山西法院交出了一份与时俱进的司法答卷。
以实干暖民心
  牢记“国之大者”就是“责之重者”。省高院积极践行“公正与效率”主题,做深做实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
  激发创新活力,审理知识产权案件4535件,发布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典型案例,1起案例入选“中国法院典型知识产权案例”,打造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新高地;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发布《金融审判白皮书》,依托地方金融风险防控平台预警提示230次,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风险的底线;持续打击侵犯公民个人信息、虚假理财、交友陷阱、养老诈骗等犯罪行为,省高院、太原中院开展联动反诈宣传,守护老百姓的“钱袋子”;签署《山西倡议》,最高法院在山西吕梁召开推进会并推广“山西经验”,设立黄河流域首个零碳村生态环境司法保护基地、汾河流域首个水资源司法保护站,助力“一泓清水入黄河”,《人民日报》政治版头条进行深度报道;全链条打击破坏文物和文化遗产违法犯罪活动,1起案件入选最高法院“依法保护文物和文化遗产典型案例”,设立平遥古城和五台山文化保护法庭,传承三晋文化瑰宝、赓续中华历史文脉。
  民生案件虽“小”,却关系“大”政治。全省各级法院用心用情办好每一起民生案件,以“如我在诉”的情怀,以法为据、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实现“三个效果”的有机统一。
  妥善审理涉及劳动、就业、教育、医疗、住房、消费、社会保障等民生案件1.14万件,调解审结婚姻家庭、继承赡养等家事案件1.19万件,每一个案件都是一份民生答卷;加强未成年人司法保护,严格落实人身安全保护令、家庭教育令,太原市迎泽区法院审理的一起案件入选最高法院、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保护未成年人权益司法救助典型案例”,守护“少年的你”。
  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党中央部署的一项重大使命任务,是“国之大者”,唯有实干方能干实。
(下转06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