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年08月11日] -- 智慧生活报 -- 版次:[A8]

4位院士专家作精彩报告

  8月8日,2023年山西省科协年会院士专家特邀报告会在山西太原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系教授岳光溪,中国工程院院士、山西省政府参事、山西省科协副主席金智新,中国科学院院士、长江学者赵阳升,加拿大国家工程院院士、宁波东方理工大学创校讲席教授谭忠超4位院士专家受邀作大会报告。山西能源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冯国瑞主持会议。
  本场报告会为2023年山西省科协年会主场活动重要组成部分。4位院士专家分别围绕能源生产变革、职业危害防治、用煤方式、雾滴收集技术等话题同与会嘉宾交流。

  岳光溪院士作题为 《温室效应的大气物理学背景和我国的能源生产变革之路》的报告
  报告中,岳光溪院士从大气物理学、气象科学、地球科学和人类发展史等多个视角,为与会嘉宾解析了温室气体排放对地球表面温度变化的作用规律和历史脉络,并阐述了能源利用与碳排放的多角度关系;并结合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能源战略的重要论述,详细解读了我国“双碳”目标提出的时代背景、政治意义及未来的技术挑战。
  岳光溪表示,我国人均能源消耗是发达国家的一半,人均碳排放增长正在趋于平缓,即便不采取任何措施,仍然可能在2030年实现碳达峰,只是问题主要集中在如何降低峰高、减少碳中和的压力等方面。作为全国煤炭供应大省,山西担负着国家能源安全保供的重任。他认为,近年来山西坚持煤基产业链的发展道路,符合山西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定位。由于山西实现双碳目标任务较重,他还为山西煤基产业链的发展提出相关建议,即高效、安全供应煤炭并解决煤矿开采环境土壤修复,实现绿水青山。
  金智新院士作题为 《加强职业危害防治,推动煤炭健康协调发展》的报告
  近年来,我国在职业病防治方面出台了很多文件,为职业病防治提供了遵循。数据表明,我国新发职业性尘肺病的发病数量已从2012年的24206例降至 2021年的 11809例,降幅达51.2%。由于尘肺病具有迟发性、隐匿性的特点,导致很多煤矿职工对职业病危害认识不到位,煤矿企业防治主体责任不落实。
  为了降低尘肺病的发病率,促进煤炭工业高质量发展,金智新建议加快推进煤矿智能化、数字化建设,减少煤矿井下从业人员数量;在现有煤矿降尘装备及技术水平下,矿企为所有入井人员支付适当的粉尘补贴;积极鼓励科研机构在尘肺病治疗领域的科学研究,加大尘肺病治疗基础性科研工作和前瞻性研究的资金投入;开发集雾化除尘、干式、小型化等一体的采掘作业环境组合式除尘器并研发风流—粉尘—瓦斯—温度等多场多相耦合条件下的成套协同防治技术体系及装备。
  赵阳升院士作题为 《双碳目标下用煤方式的变革路径》的报告
  赵阳升院士详细分析了双碳问题,阐述了碳使用的发展路径,并提出了4条低碳用煤路径。
  他表示,到2050年,可再生能源将占据主导地位,市场占有率达80%;化石能源的市场占有率将从现在的85%降至20%。富煤、贫油、少气是我国的国情。这一资源禀赋,决定了煤炭在能源结构中的重要作用。如何才能探索出一条“用炭不排碳”的能源利用新途径,就需要采用化石能源、可再生能源并重的方案。过去,我国超过80%的煤是直接燃烧使用,高耗低效燃烧煤炭向空气中排放出大量二氧化硫、二氧化碳和烟尘,造成以煤烟型为主的大气污染。如今,煤炭集中使用、清洁利用,让群众享有更多蓝天白云。未来,地面碳制氢的使用,高温煤制氢及超临界水煤制氢、煤原位制氢与CO
2
深地封存等工艺的投用,将进一步降低碳排放量。
  针对煤原位制氢,赵阳升从开采方式、经济性、使用方式等角度,解析了其优势所在。
  谭忠超院士作题为 《基于电纺微米纤维的冷却塔雾滴收集技术》的报告
  谭忠超院士详细介绍了冷却塔雾滴收集技术相关内容以及冷却塔的相关应用场景。提到冷却塔,大部分市民会觉得陌生,但是其应用场景却十分常见,食品加工、钢铁制造等不同领域都不难发现其身影。以发电厂为例,燃料送到电厂后,经过筛选输送到锅炉燃烧,锅炉被加热后,锅炉内的水变成了高温水蒸气。水蒸气通过管道被输送到汽轮机,推动汽轮机旋转作功,发电机与汽轮机通过联轴器相连,从而带动发电机发电。而经过汽轮机作过功的水蒸气则被送入到凝汽器,被冷却水冷却凝结成水。一部分则被加压输送到附近小区进行供热。热电厂需要大量的冷却水来给机组降温。而冷却塔就是为此提供冷却水的。
  谭忠超表示,为了将冷却塔中的雾滴转化为水滴,他研发出了电纺微米纤维,通过电纺设备制造出的间隙可达微米级别的纤维,轻薄而透明,可以将雾滴转化成水滴。 记者 梁耀华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