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医裴进红:村民“呼之即来”的“专家”
从不放弃只为挽救生命
“裴大夫,快来西沟村。”某一天,正在登记村民健康信息的裴进红接起电话,听到对方急促的声音后,放下手头工作,带上出诊箱,一路小跑,来到公交站。“裴大夫,总算把您盼来了,赶紧跟我走。”裴进红刚下公交车,就被一名男子拽到停在附近的电动自行车上。
原来,这名男子的同伴在卸货车上的管材时,不慎触碰到高压线,瞬间不省人事。
抵达现场后,裴进红看见,遭电击者口吐白沫、嘴唇发紫,鞋底被强大的电流穿透。
裴进红马上对遭电击者实施胸外按摩、人工呼吸……经过一番抢救,遭电击者脱离生命危险。随后,遭电击者被送往平顺县人民医院,接受进一步治疗。松了一口气的裴进红,返回赵店村继续埋头工作。
风雨无阻随叫随到
赵店村地处平顺县南端,距县城14公里,共有居民480人,其中,65岁以上的老年人83人,五保户5人,残疾人33人。裴进红经常走街串巷,上门为患者送医问药。47年来,不管是酷暑盛夏,还是寒冬腊月,只要村民生病,他随叫随到。
一个风雨交加、电闪雷鸣的夜晚,一位村民外出不慎滑倒,导致头部出现巴掌大的伤口。闻讯而至的裴进红,给伤者缝了19针。
有一次,赵店村一老人喷洒农药时中毒,并出现呼吸困难等症状,情况十分危急,家人见状,连寿衣都准备好了。闻听此事,裴进红赶赴患者家中展开抢救,十几分钟后,这位老人转危为安。“有裴大夫,是我们赵店村人的福气。有个小病、突发疾病,我们一叫他,他就来了。有时候,我出不了门不能买药,他就把药给我送过来了。”村民张先风说。在村民们看来,裴进红就是赵店村居民的健康守护神。
潜心钻研村里难得的“专家”
身为土生土长的赵店村人,除去读卫校那几年,裴进红一直在村里工作、生活,与村民的感情深厚。
47年前,卫校毕业的裴进红主动放弃了在城里医院工作的机会,毅然回到生他养他的故乡,成为一名乡村医生。“我刚回村时,村卫生所是间土坯房,面积只有几平方米,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计就是看病的全部家当,只能给村民们看头疼脑热的小病,挂个吊瓶都得去乡卫生院。”时隔47年,裴进红对当时的情形依然历历在目。
47年来,裴进红靠着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计这“老三样”走遍了赵店村的各个角落。只要有学习的机会,他从不放弃。久而久之,他成了“全科医生”,更是村民眼中的“专家”。
因为医术好,医德高,裴进红的名字传到了邻近的几个村庄。在蜿蜒的山间小道上,人们常常能看到裴进红的身影。如今,每个患者的名字、病情都牢牢记在裴进红的心里。“我就是一本活‘病历本’。”说话间,他的脸上浮现一丝笑意。
制度保障群众获得感增强
2016年,赵店村卫生所迎来提档改造。改造后的村卫生所,设有诊断室、观察室、治疗室、药房、公共卫生及健康教育室,还拥有了种类丰富的药品及医疗器械,承担着全村医疗、公共卫生服务、健康扶贫、健康教育等服务。小小乡村卫生所的变迁,折射出的是基层医疗卫生事业的大发展。“从以前看病挣工分,到现在国家发放补贴,我们乡村医生也越来越被关注和重视起来。”裴进红信心坚定,乐在其中。
让裴进红更加欣慰的是,随着国家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政策的逐步推进和落实,群众受益越来越多。
今年早些时候,村民裴生苗在医院被查出肾积水并发直肠癌,先后花3万多元治病。由于费用报销实行“一站式”结算,他还能享受健康扶贫的兜底机制,最后个人只需支付5000多元。“这实实在在地解决了贫困村民看病的大问题。”裴进红的话语中,充满了欣慰。
72岁的村民裴天平半身不遂多年,行动不便。作为健康扶贫“双签约”小组成员,裴进红了解到对方的情况后,与小组其他成员来到裴天平家,为他建立了健康档案和服务联系卡。从此,裴天平感觉身体不舒服,就能打电话让医生上门服务。
上善若水,大爱无痕。裴进红以最朴实的方式,用47年时光传递真善美,温暖人世间。几十年从医历程,是医者仁心,也是对医疗卫生事业的炽热情怀。 记者 梁耀华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