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年06月26日] -- 智慧生活报 -- 版次:[B18]

(上接17版)

  4
3072所高校 全国高等学校数量庞大专业目录持续增加
  全国高等学校数量庞大,教育部公布了截至2023年6月15日的全国高校名单,共3072所(未包含港澳台地区高等学校)。“由于学校在办学层次、办学水平、隶属关系、办学体制等方面都不太相同,普通高校就具有了不同的类别。”赵雨林说。
  目前,对高校的分类有很多,就考生填报志愿而言,考生一般比较关心学校的办学层次、办学体制、隶属关系等。
  按办学层次划分,可分为本科院校和高职院校等;按办学体制划分,可分为公办院校和民办院校;按隶属关系分,可分为教育部直属高校、其他中央部委所属高校、省(区、市)所属高校以及行业所属高校等;按办学水平划分,大致可分为“双一流高校”和一般大学等。
  在考生报考过程中,还有本省高校和省外高校的区分。“一般本省(区、市)高校在当地的招生人数要多于外地高校在本省(区、市)的招生人数。”赵雨林介绍。
  此外,考生还需注意区分不同的高等教育形式之间的差异。全日制普通高校毕业生的学历类别为普通,学习形式为普通全日制;自考、成教、电大等高校学历都不属于全日制普通高校学历,文凭也不一样。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教育部公布的高等学校,其他机构不具备普通高等学历教育招生资格。对于违规招生的单位,其所招学生的学籍、发放的毕业证书等国家均不予承认。
  今年4月,教育部公布了2022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新增备案专业1641个、审批专业176个,调整学位授予门类或修业年限专业点62个。此次新增了地球系统科学、生物统计学、未来机器人、安全生产监管、国家公园建设与管理、医工学、乡村治理、家庭教育、无障碍管理等21种新专业,并正式纳入《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本次备案、审批和调整的专业,将列入相关高校2023年本科招生计划。
  据介绍,近年来,我国的本科专业目录持续增加。2020年增加37个,2021年增加31个,2022年增加31个,截至目前,本科专业目录共计792个。作为高考新选择,这些新增专业好不好?发展前景如何?可能是很多家长的疑问。从实际来看,报考新增专业,家长和考生确实存在一些顾虑,一方面,没有往年报考数据作为参考;另一方面,考生和家长往往缺乏对专业培养方式、未来深造、就业等方面的了解,报考参考性较少。在志愿填报的过程中,我们要了解每个专业的内涵,不能望文生义,仅仅根据一个专业的名称就想当然地选择专业。

5
学校排名、学科专业……全方位了解招生院校
  面对数量如此庞大的高校,很多考生及家长在筛选院校时眼花缭乱,判断其实力和优势是一个十分关键的问题。考生及家长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解:
  学校排名:查看学校在国内外各大排名机构中的排名情况。这些排名通常基于多个因素,如学术声誉、教学质量、科研成果等。排名较高的学校通常具有较强的实力和优势。
  校园文化和环境:了解学校的校园文化和环境是否适合自己的发展和学习。校园文化和环境对学生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因此需要考虑个人的兴趣和适应度。
  学科专业:关注学校有多少重点学科,重点学科一般是指高校将有限的资源重点用于某些学科,以实现人才和技术上的突破,这些学科是学术成果产出的顶尖所在;关注学校在考生感兴趣的学科专业上的排名。一些机构会对不同学科专业进行单独排名,这可以帮助考生了解该学校在感兴趣的领域内的实力和优势。
  师资力量:了解学校的教师队伍情况,包括教师的学历、学术背景、科研成果等。优秀的师资力量可以提供高质量的教学和指导,对学生的发展非常重要。
  学校资源:了解学校的教学和科研资源,包括图书馆、实验室、科研机构等。充足的资源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和研究条件。
  就业情况:日前,各高校2022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已经陆续向社会公布,高校就业质量报告包括了本年度毕业生的规模和结构、就业率及毕业去向、就业流向的行业、区域、职位、单位分布,继续深造,自主创业等情况,给考生了解高校及相关专业就业情况提供参考。“每所大学都有自己的特色,考生还可以通过参观学校、与学长学姐交流等方式了解学校的实力和优势。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更好地判断高校的实力和优势,在对大学有较清楚的了解之后,填志愿选学校时才不会盲目。”赵雨林说。

6
高考志愿填报误区早了解早避免
  “不少考生认为平行志愿可多次投档,没有先后顺序。平行志愿的特点是‘分数优先、遵循志愿、多次检索、一次投档,择优录取’。”赵雨林介绍。平行志愿的15所高校和其中的6个专业在投档中只作为一个志愿,只享受一次投档机会,一旦考生被投档,即使被退档,也不能再投到本轮投档的其他高校。“如果因考生填报失误而造成被退档,那么考生只能等下一批次的投档,因此考生在填报志愿院校和专业时,一定要根据自己的实际编排志愿。”赵雨林说。
  考生们一定要了解平行志愿填报高校也有先后顺序,并且平行志愿的投档是在分数优先的前提下遵循志愿顺序进行的,投档时,电脑从考生第一志愿高校开始检索,如果考生第一志愿高校报“低”了,即便后面还报了与自己分数相当的“高”校,则也只能“优先”被第一志愿的“低”校录取了。
  考生在被录取后,各高校将不会再对该考生的信息进行检索,所以填报志愿时应该把高分数的志愿排到前面,分数越低就排在越后面,因为如果考生分数过高了,那么考生的信息不会被高校提档,在后面的志愿就可以进行往下检索了,这样不会影响考生的志愿,因此志愿排序非常重要。
  高考志愿常见的填报误区还有照搬往年的录取分来填报志愿。对于高校近几年的录取分数线本是一个参考系数,不少家长却误把它当成衡量的“尺子”,拿考生的分数“对号进座”。考生需注意高校每年的录取情况都会有一定的变化,要进行合理预测。
  另外,高校的录取分数线存在波动,有的还有“大小年”现象,即一年高,一年低。考生要多分析几年的录取情况,还可关注分数线与批次线的差值、分数线对应的考生“位次”等。
7
  面对激烈竞争不少家庭“高考留学两手抓”
  2023年我国高考人数达到史无前例的1291万,比去年高考报名人数多了98万,创下历史记录。尽管中国在过去20年实施大学扩招的国家战略,但是对中国学生而言,还是有一些高考学生无缘本科。
  面对激烈的高考录取竞争和国内有限的优质院校名额,不少中国家庭开始考虑“高考留学两手抓”。“通常来说,申请海外大学,学生需要提前1-3年准备,但实际上学生在高考结束后还可以通过不同途径前往海外大学读本科。”吴佩娟介绍。对于高考后留学如何申请,常见方式和注意事项有哪些,吴佩娟在直播间进行了科学、合理的指导。
  近些年,越来越多的外国大学宣布接受中国的高考成绩,其中包括不少世界名校。热门留学国家几乎都有用高考成绩直申的学校,部分大学甚至不需要提供雅思/托福成绩,只需要通过基础的英语水平测试即可。当然,不同国家、不同排名的学校对学生成绩要求也不同。
  这种方式对学生高中成绩要求比较高,如果高考分数在一本线以下,可选择名校范围较小,有的院校还需要提供托福/雅思成绩。
  对于高考成绩不优秀且英语能力薄弱的孩子来讲,学生可以先读一年预科,各科考试成绩合格后可以升入国外大学本科课程。一些民办学校开设了预科课程,还有对应的国外大学保录。当然,这种“预科+留学”的方式,其实相当于孩子留级一年。
  近年来,较为受欢迎的留学方式还有报考中外合作办学的大学/专业,通过中外合作办学的“3+2”“2+2”“1+3”等模式读海外大学,学生可在国内大学学习一段时间语言及可以豁免学分的本科专业课程,学习期满后,成绩合格的学生可以进入国外合作院校学习。
  如果学生已经有心仪的学校,且专业成绩、条件背景都满足学校要求,但是语言成绩不足,也可以选择双录取入学。双录取也称为“有条件录取”,主要针对专业成绩符合标准但语言成绩不达标的学生。学校一般发出“语言中心”和“本科有条件”两份录取通知书。获得双录取的学生在入学后,要先进入学校指定的语言中心学习语言课程,通过考核后,无需再次申请,即可直接进入大学攻读专业课程。但双录取择校空间相对于直录而言较小,有的热门专业或对语言要求较高的专业也会受到限制。
  “高考后留学虽相对常规申请来说时间紧张,但付出努力、有规划有目标,一定会获得更好的学习机遇,收获理想院校的录取通知书。”吴佩娟表示。
记者 田勇 王美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