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年06月26日] -- 智慧生活报 -- 版次:[B17]
本报举办公益直播 专家现场答疑解惑

志愿填报:如何选择城市、大学与专业

  2023年高考结束,对于考生及家长来说,成绩发布之后的“志愿填报”是重头戏。
  志愿填报前能做什么?如何选择院校及专业?如何科学志愿规划?还有哪些升学通道……6月20日,本报举办“高考志愿如何科学规划精准填报”专场公益直播,著名学习科学与家庭教育专家、高考志愿填报生涯规划导师赵雨林,国际教育升学导师、山西优藤国际教育中心创始人、校长,山西省实验中学国际部原升学指导负责人吴佩娟来到本报直播室,为广大考生及家长进行科学指导。

1
摸清政策信息收集为填报志愿做充分准备
  填报高考志愿前,“摸清政策、信息收集、分析院校,这是考生及家长的‘必修课’,对于考生填报志愿至关重要,信息收集越早,分析得越透彻,就越能抢占先机。”赵雨林在直播中特别强调。
  对于高考批次和志愿填报、专业选择和限报政策、分数线和录取规则等常规信息,考生及家长要对本省的高考政策有一个整体的把握,明确与自己切身意愿和利益相关的重要政策是否有变化。考生及家长可以通过查询官方发布的高考政策通知、参加家长会议或咨询教育部门等方式获取最新信息。
  此外,考生对于招生院校的相关信息收集也必不可少。考生及家长需认真研读招生院校当年的招生章程,特别是各专业对考生的要求,如体检、外语语种、单科成绩、综合素质评价等是否符合报考条件。“多多了解所报考批次的招生录取相关办法和规定,知晓自己所在类别的志愿设置和投档录取规则,收集分析多种信息,做好填报志愿前的功课。”赵雨林说。
  每年省招办都发布填报志愿手册或录取分数分布统计等资料,考生可以结合自己的成绩位次和各类别总分(或综合分)一分一段表,认真分析近三年招生院校和专业的录取信息,筛选不同梯次的院校,设置“冲、稳、保”的梯度志愿。

2
综合分析系统规划为精准报考做科学依据
  对于如何实现科学规划和精准报考,赵雨林在直播间讲解了3M高考志愿填报规划法则,即从健康、智慧、价值三个维度综合考虑,引导考生通过全面系统评估自身情况,实现精准报考。
  “第一个维度是健康,从生理、心理和安全适应等方面考量,譬如身高、视力、视觉方面有不足的孩子,很多专业和学科就受到限制;很多有过敏性鼻炎的孩子可以考虑南方城市;心理上,对于孩子特别心仪的地方或城市应该有所关注;而在安全适应方面,有晕血、恐高等特殊情况的孩子就应该考虑避免相关专业”。
  “第二个维度是智慧,就是要确认自己合适的方向,结合自身的思维能力、自身特长、兴趣爱好等,譬如有的适合做学术,有的适合做应用。总之,不是简单看什么专业热门,什么待遇优厚,因为在CHAT—GPT时代,我们得重新思考一种活法,如何让自己接受的高等教育为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储备。”
  “第三个维度是价值,其实就是对自己的人生做一个思考和定位。”在这方面,赵雨林特别强调,很多学生一直都没有认真思考过这个问题,所以导致很多学生上了大学后就迷茫了,出现很多“学霸变废柴”的现象。为此,特别建议家长应该和孩子一起开一个家庭会议,主题就是“未来我在哪里?”讨论的内容就是要成为什么样的人,为什么是这样的人。高考结束意味着开始步入社会,而高校是正式进入社会的预科期。谁思考越早,谁就可能避免更多的无谓损失。
  总之,目标高校的选择,在结合自己的分数和意愿的基础上,不要受地域、方式的局限,只要条件允许,甚至考虑直接到国外求学也是可以的。

3
从生涯规划视角科学规划志愿填报
  除了院校的选择,专业也令诸多考生苦恼。在往年填报志愿时,不少家长会直接报考热门专业,想着万一运气好就可以录进热门专业,事实上,在分数不够高的情况下,考生一般很难进入院校的王牌专业,甚至可能导致考生被调剂进自己非常讨厌的专业。
  每一位考生的自我需求各不相同,清楚认知自己,从生涯规划视角科学规划高考志愿的填报十分有必要。“除了上最好的大学,我更想上适合自己的大学。”考生小赵说,“我喜欢音乐,将来想在音乐专业有所发展,所以我在文化课较好的情况下,还是参与了声乐专业的考试,在报考时也会选择自己心仪的音乐院校。”
  据了解,我省多所中学开设生涯规划课程,学生们在课程中自我探索,了解“我是谁、我想做什么、我能做什么、环境条件允许我做什么”,对自己逐渐有了初步的认知。不少同学在生涯规划中的职业体验课程中已经明确了自己的职业方向,这为报考志愿也提供了参考。“考大学只是一个必经之路,我会根据喜好的职业目标倒推选择院校和专业,毕竟将来我大学毕业后,有几十年都得工作,我更想在自己热爱的行业发光发热。”考生小赵说。“考生填报志愿前,不仅要对拟填报专业的就业领域和职业前景等有正确的认识,还要对自身的基本情况有全面、客观的认识,也就是说要充分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以及个人兴趣、能力、气质、职业倾向等多种因素。事实证明,只有充分了解自我,考生才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专业。”赵雨林说。“家长们最常关注的问题还有什么专业就业前景更好。”赵雨林认为,专业就业前景的“冷热”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而学生本人与某个专业的“适配度”也是影响未来发展的重要因素,所以填报志愿还是要“综合考虑”。
(下转18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