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年04月26日] -- 智慧生活报 -- 版次:[A8]

宁武天池:山顶上的淡水湖

  □特约撰稿 覃轩
  宁武天池,又名汾源天池,位于忻州市宁武县城西南约20公里处的东庄乡,是桑干河与汾河分水岭上的天然湖泊群,包括马营海、琵琶海、老师傅海等大小天然湖泊15个,湖水总面积约1平方千米,海拔高1700米,是我国仅次于长白山天池的第二大山顶湖。宁武天池湖群高山环绕,树木掩映,湖水清澈,像一块“晶莹碧绿的宝石镶嵌于高山之巅”,山顶上出现湖泊,因此得名天池。可是,天池山顶不是火山口,那湖泊究竟是怎样形成的呢?
A
冰雪常年不化,形成冰川
  宁武天池周围的岩石形成于距今2.05亿—1.37亿年前的侏罗纪时期,主要为灰紫色砂岩,湖群则形成于距今260万年前的晚更新世,湖泊凹地的形成主要得益于冰川的刨蚀作用。
  260万年前的地球处于冰河时期,气候异常寒冷,年均气温在-7℃至-10℃,冬季冰雪常年不化,来年冰雪又压落在其上,久而久之,积冰厚度达到成百上千米厚时,山区就出现冰川。原河谷中积冰在原始坡度的重力作用下,数百米厚的长条形冰体就会沿河谷向下游移动,移动速度每年几厘米到几米。在这一巨大冰体重压下,当下面岩层疏松时,谷底就会刨蚀出一个个封闭的凹坑。
  宁武天池是我国东部第四纪冰川留下的遗迹。当时,冰川运动的方向是从北向南,在现今分水岭的北面还有数十千米的河谷(当时分水岭在今天的宁武城北一带)。长20千米,宽3—4千米,厚300米以上的巨大冰川,携带着底部砂砾,缓缓而下,在砂页岩层上刨蚀出一系列封闭的凹地,形成今天的天池(马营海)、琵琶海、鸭子海、老师傅海、公海等十几个大大小小的盆地。其中积水的,当地皆称为海。
  作为冰川运动的证据,在天池之北4千米东庄村北小山梁的顶部还有冰臼(即冰川顶面的溶水滴落形成的臼状凹坑),在西部芦芽山顶之上的花岗岩表面,更有大大小小冰臼几十处,它们暴露在高高低低的石脊、石柱顶上,形状不规则,深20—80 厘米不等,面积10厘米×10厘米至30厘米×100厘米不等,冰臼一侧常有流水缺口。
B
天池看上去是封闭的,却不咸
  天池形成至今,至少历经万年。
  这封闭的盆地所在,年降水量为600毫米,而年蒸发量可达1500毫米。由于蒸发量远远大于降水量,按理来说,长年累月下来,湖水含盐度应愈来愈高,逐渐变成咸水湖。但直到如今,天池中的水仍为淡水。
  天池之水为何一直不咸?《水经注》中称,“天池通桑乾泉”,孝文帝不信,便将七只羊脖子系上金珠,推入天池。后来,七只羊在天池北几十公里山下的洪涛泉中被捞起。这也说明了,天池和洪涛泉是相通的。后人沿用这一说法来解释天池水不咸的原因。
  然而,从地质学角度看,这一说法却不准确。
  一来,天池水体的下面是厚达上千米的砂页岩层,是优质的隔水层。而且根据地质勘查,天池所处地层完整,没有任何断层。在没有断层沟通的情况下,地表湖水不可能渗透下去;二来,和天池相隔数十公里的洪涛泉属于奥陶系石灰岩,泉水是由其北侧的洪涛山西坡之石灰岩区所补给,并不是靠天池湖水补给。
  既然天池是个封闭的小型内陆湖,为何长期蒸发而水不干?
  根据地质专家的论证,天池湖水不咸的缘故有两个:一是天池水量丰沛时,会向东南一个垭口中溢流出去。所以它不是完全封闭的,而是有自己的排水通道;二是池水流域面积较小,而且均属直接从基岩面上流入,所以地表水含盐度极低,而且周围砂页岩中,S、CI等阴离子含量也很低。因此,虽然岩石中K、Na等阳离子较高,也难有NaCI等盐类沉淀下来。
  与天池相类似的阳城县析城山顶的娘娘池也是个全封闭的山顶湖,它坐落在石灰岩之上,是个岩溶盆地,其中水也是淡的。
  总的来说,国内外盐湖一般都坐落在广厚的第四系堆积的沙土之上。这些从基岩上长期风化剥落再搬运来的沙土中,已经富含了岩石中可溶盐类物质。另外,地表水带来的盆地表层砂土中也含有盐分,再加上干旱荒漠的巨大蒸发作用,这些封闭的湖泊就能形成盐湖。
  而坐落在基岩山区里的封闭湖泊,仅靠直接从基岩里溶解出来的盐分这一补给,难成盐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