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年04月21日] -- 智慧生活报 -- 版次:[B21]
吕梁市临县刘家会镇刘家会村

发展茯苓产业 赋能乡村振兴

  茯苓自古被视为“中药四君子”之一,是我国著名的常用中药材,将它与多种药物配伍,能够共同发挥独特功效,故而又有“四时神药”“十方九苓”“药膳白银”之美誉。茯苓不仅在国内药用配方中用量大,而且在国际市场也久负盛名。有史料记载,唐朝中后期茯苓输出印度,宋代远销西亚和欧洲。

刘青富
  男,汉族,1972年 12月生,2011年至今连任刘家会村四届村委主任。

  “土壤随时会有开裂现象,如果长时间对开裂处不培土,就容易积水或造成茯苓腐烂,所以裂口的时候就开始往上培土,把土打细直接往上覆盖……”在刘家会村沙陀种养专业合作社的茯苓种植基地里,村委主任刘青富几乎每天都要查看茯苓的长势情况。
  助力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是关键。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效,提高群众收入,刘家会村以党建引领乡村振兴产业结构调整为发展契机,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紧紧围绕“做好一包药材”产业发展总体思路,结合刘家会村地理优势和资源优势,积极发展特色产业,种植茯苓,助力增收致富大产业。
  刘家会村四面环山、山地坡地多、气候适宜、土地资源丰富,为种植茯苓提供了有利条件。“一两茯苓一两金”,茯苓作为药材不仅具有渗湿利水、健脾、宁心安神的功效,还可以作为食材在日常生活中食用。刘青富经过调研考察,在2021年积极响应政策,勇于探索,承包土地300亩进行试验种植,经过3年坚持不懈的努力培育,今年实现了大丰收,每亩可收入2万元左右。
  种植茯苓在增加效益的同时,也让当地农户在合作社获得了务工收入。“我们村大部分人都在合作社务工,在家门口就有活干,还能把自己的地种上,比出远门打工好多了,一年下来还能多收入1万多元呢。”茯苓种植合作社里,刘家会村村民李大姐开心地一边说着一边和其他几位村民按照技术员的指导将松木屑等菌棒原料整理好,有序进行茯苓菌棒的培育和管护工作。“我出去根本找不到工作,自己家种了20多亩地,农闲时就在合作社务工,剥树皮、给茯苓培土、刨茯苓这些活都能干,每年在这里能收入七八千元。”60多岁的高大爷年龄虽大但身体硬朗,能在合作社务工挣钱感到很幸福。“这几年老人们年龄大了需要人照顾,我就不能出去挣钱,刘青富在我们村承包了几十亩地种茯苓,我就跟上种植茯苓务工挣钱。几年下来觉得种茯苓收入不错,今年打算自己也种茯苓增收致富。”安家庄的张大叔满怀希望地说。“茯苓种植的用工全部依靠当地群众,种植300亩茯苓每年人工费用得120万元左右。发展茯苓产业的同时,也为附近村民提供就业岗位,不仅提高了附近村民的收入,还带动了附近村民的就业,让附近村民在家门口就可以挣钱。茯苓种植的成功进一步提高了群众对茯苓产业的信心,我们将鼓励更多的村民加入茯苓种植的队伍,带动他们发家致富。目前已有20多名村民参与茯苓栽培及技术管理,为茯苓产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用工保障。”刘青富说,“前段时间丛罗峪镇到我们村考察了茯苓种植情况,今年决定种植茯苓。曲峪、安家庄、丛罗峪的很多村民都来咨询茯苓种植。我们合作社菌棒培育、茯苓加工技术日趋成熟,下一步我们将培养更多的人才参与到当地茯苓种植产业中,促进茯苓产业的发展,逐步形成菌棒培育、茯苓种植、茯苓加工的绿色产业链,带动临县特色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为人民群众蹚出一条致富的新道路。”
  为助力乡村振兴,提高群众收入,刘青富带领沙陀种养专业合作社贯彻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全力挖掘资源优势,积极探索经济发展新途径,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 王楠/文 秦榕 张扬/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