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年04月12日] -- 智慧生活报 -- 版次:[A4]

摩尔走了,“定律”永存

  英特尔联合创始人戈登·摩尔近日去世,享年94岁。
  戈登·摩尔就是提出“摩尔定律”的那个人。这个定律在科技领域几乎无人不晓,毫不夸张地说,摩尔定义了一个时代。
划时代的摩尔定律
  摩尔最为人所熟知的,第一件是提出摩尔定律,第二件是联合创办英特尔。
  1965年,还在仙童半导体的戈登·摩尔,提出了著名的“摩尔定律”,即集成电路上可容纳的晶体管数量将每18至24个月翻一番。
  摩尔本人在2008年的一次采访中说:“我只是想传达这个信息,即通过在芯片上放越来越多的东西,我们将让所有电子产品越来越便宜。”
  被证明了的摩尔定律,被视为半导体产业发展的指导原则,推动了科技行业的快速增长。几十年来,摩尔定律一直被认为是科技进步的主要动力之一,对于计算机、通信和消费电子等行业产生了深远影响。
  因推出ChatGPT和GPT-4而名声大噪的OpenAI首席执行官Sam Altman,最近提出了“一个新版本摩尔定律”:“宇宙中的智能数量将在每18个月后翻一番。”
  就连量子计算领域,也在“攀扯”摩尔定律。IBM在2019年提出,量子计算机实现的量子体积,将每年增加一倍。
  解释一句,“量子体积”是IBM提出的一个专用性能指标,用于测量量子计算机的强大程度,其影响因素包括量子比特数、门和测量误差、设备交叉通信、以及设备连接和电路编译效率等。
  近年来,随着半导体性能逐渐接近极限,业内有不少观点认为摩尔定律可能即将失效。
  对此,英特尔可能有不同意见。现任英特尔CEO帕特·格尔辛格言之凿凿:摩尔定律仍然有效,“英特尔要追逐摩尔定律直到元素周期表用尽为止”。
“八叛逆”的故事
  戈登·摩尔与罗伯特·诺伊斯共同创立英特尔公司的故事总是为人津津乐道。在创立英特尔之前,他俩成为“八叛逆”一部分的故事也很有意思。
  著名的物理学家、“晶体管之父”威廉·肖克利,在1955年离开贝尔实验室返回故乡圣克拉拉,创建了“肖克利半导体实验室”。
  许多肖克利的仰慕者纷纷将目光聚集于圣克拉拉,求职信“像雪片一般”飞到肖克利办公桌上。这其中,就有8位学有所成的青年才俊:罗伯特·诺伊斯、戈登·摩尔、布兰克、克林尔、赫尔尼、拉斯特、罗伯茨和格里尼克。
  起初,这8人是坚定投奔和追随肖克利的,尤其为首的罗伯特·诺伊斯,他甚至在不了解薪资待遇的情况下要在当地置办住所。
  然而,肖克利虽是天才的科学家,却缺乏经营技巧;他虽雄心壮志,却对管理始终不得入其法门,这让年轻人们很难融入他的体系。“硅谷之父”、斯坦福大学前副校长弗兰德里克·特曼直言:“肖克利天才横溢,对年轻人非常有吸引力,但他们却很难跟他共事。”
  前述8位青年科学家开始计划“出走”,并且他们之间的“串谋”是瞒着肖克利进行的。在诺伊斯的带领下,他们敲开了肖克利的办公室大门,一起递交了辞职书。
  肖克利当时口不择言,骂他们是“八叛逆”。后来,又改口称他们为“八个天才的叛逆”。
  后来,8人合创了大名鼎鼎的仙童半导体,并把“叛逆精神”(创业精神)注入硅谷。后者迅速成长,成为硅谷当时最大、最具创新精神的半导体公司。
  80年代初出版的著名畅销书《硅谷热》(Silicon Valley Fever)写道:“硅谷约70家半导体公司中的半数,是仙童半导体的直接或间接后裔。在仙童公司供职是进入遍布于硅谷各地的半导体业的途径。
  因为向硅谷输送了大量人才,仙童半导体后来被称为“硅谷的西点军校”。
留给世人的“遗产”
  戈登·摩尔晚年致力于慈善事业,以他与妻子之名成立的戈登与贝蒂·摩尔基金会投入数十亿美元,长期支持环境保护、患者护理和科学发现。但戈登·摩尔留给世人最重要的遗产,是他的创新精神和对科技进步的热情。
  让我们设问,如果没有摩尔定律,半导体和集成电路产业是否还会像今天这样长足发展和几无尽头地进步?答案恐怕无法想象。
  正如中科院计算所研究员韩银和所说的那样:“集成电路发展展现了其独特特点:具有长期可持续的预期,没有其他学科的‘高峰’‘低谷’的交叠,这是摩尔定律所揭示的发展魅力。尽管遇到很多困难,摩尔定律依然是集成电路产业和技术的确定性保障。”
  《浪潮之巅》《全球科技通史》等畅销书的作者吴军对科技之于历史有个论断:“科技是唯一可叠加式进步的动力。”
  从我们目光所及的世界历史来看,科技的进步是历史的界碑,追求科技进步是改观人类文明的必要阶梯。戈登·摩尔一生追求创新、对科技的进步永葆热情,这影响着硅谷乃至全世界的科学家和工程师,并在无形之中指导着他们的思想和行动。这才是他留给世人最重要的遗产。
据《中国科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