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看似“纯净”却很有“城府”
那么,你真的了解水吗?或许你会说,当然,水不就是无色、无味、透明、可流动,化学方程式为H2O的家伙吗?没错。但除了这些表象,水的肚子里装着许多我们不了解的知识,很有“城府”。今天,我们就跟随山西省水利厅的专家,深入了解它。
“中水”是个“优等生”
常听说“中间”“中心”……你听过“中水”吗?“中水”是不是水中的“中等生”呢?
“中水”得名于日本,有多种解释,在污水工程方面被称为“再生水”,在工厂方面被称为“回用水”。讲到这里,你是不是就有点明白了,其实,“中水”就是城市污水或生活污水经处理后达到一定水质标准,可在一定范围内重复使用的非饮用水。
我国是水资源匮乏的国家,人均占有量仅为0.22—0.27万立方米,居世界第88位。所以,“中水”颇有利用价值。
相比海水淡化、跨流域调水,“中水”有明显优势。从经济角度看,“中水”的成本可控;从环保角度看,“中水”可以实现水的良性循环。“中水”使用方式很多,可作为回灌用水,工业用水,农、林、牧业用水,景观环境用水等。作为回灌用水,可用于地下水源补给、防止海水入侵、防治地面沉降;作为工业用水,可用于冷却、洗涤和锅炉等方面;作为农、林、牧业用水,可用于灌溉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的灌溉、种植和育苗、林木、观赏植物。
看来,“中水”并非“中等生”,而是用途广泛的“优等生”。
“咸潮”闲一点会更好
“咸潮”,看到这个名字,你会不会想,它难道会和盐有关?一点儿都没错。
“咸潮”又被称为“咸潮上溯”“盐水入侵”。它是一种天然的水文现象,是由太阳和月球(主要是月球)对地表海水的吸引力引起的,经常出现在沿海地区。
你是不是又会说,沿海地区和我们山西有啥关系?从地域上看确实没有关系,但是现在旅游业这么发达,好多人会选择去沿海地区游玩。游玩时,如果正好遇到咸潮,会不会对我们的旅途造成影响呢?
我们知道,江河里的水本来是该流向大海的。但是,如果遇上干旱,河流的水变少,海水反而会倒灌进河流中。河流中的水变咸了,就形成了咸潮。
造成干旱最重要的原因是什么呢?就是降水减少。而压制咸潮海水倒灌,又需要调动上游的淡水。比如,家里的下水道反味了,最快的见效方法就是倒水冲。
压制咸潮也是这个原理,需要拿淡水来压制海水倒灌。干旱季节,降水本来就少,正常的生产生活用水都会受到影响,如果还要用淡水压制海水倒灌,用水不是更紧张了?
那不管它行不行?也不行。
咸潮不压制,淡水的咸度超标,不止饮用水会变咸,还会对农业产生比较大的影响。一般水稻的育秧期,水中的氯化物含量需要低于每升600毫克。超过这个量,水稻就会停止生长,甚至绝收。对我国的粮食安全产生不利的影响。
其实,沿海地区每年都会遭受咸潮侵袭。目前,水利部门一方面正在精准计算啥时候下雨,能存多少水,另一方面也在调动各流域及水库来进行精准的“压咸补淡”。
所以,到南方旅游时,不要再吐槽那里的天气太湿冷了,从补充淡水这一角度来说,也算是个好消息。
还是让“咸潮”别太忙了,闲一点比较好。
你了解“汛”吗?
每年三月起,各个省份就会陆续进入汛期。你了解汛期是什么吗?入汛又是什么?
汛期就是江河、湖泊洪水在一年中容易形成洪涝灾害的时期。由于各河流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同、涨水季节不同,汛期的长短和时间也不相同。
那么,汛期有哪些类型?
汛期根据洪水发生的季节和成因不同,可分为4种:以夏季暴雨为主产生的涨水期称为伏汛期;以秋季暴雨(或强连阴雨)为主产生的涨水期称为秋汛期;冬、春季河道因冰凌阻塞、解冻引起的涨水期称凌汛期;春季北方河源冰山或上游封冻冰盖融化为主产生的涨水期以及南方春夏之交进入雨季产生的涨水期称为春汛期。
那水利部门是如何确定入汛日期的呢?
其实,是在考虑暴雨、洪水两方面因素后,采用雨量和水位两个入汛标准确定的。当入汛指标满足下列条件之一时,当日可确定为入汛日期:连续3日累积雨量50毫米以上雨区的覆盖面积达到15万平方公里;任一入汛代表站的水位超过警戒水位。
我国汛期起止时间有什么特点?
我国多数江河的暴雨洪水发生在伏秋大汛期,暴雨洪水的季节性与雨带南北移动和台风频繁活动有密切关系,所以各地区汛期起止时间不一样。我省入汛日期在每年6月前后。
“刺客”入侵,水体污染
我们平常所说的水污染,其实正确的叫法应该是水体污染。那么,你知道什么是“水体”吗?
水体一般是海洋、湖泊、河流、沼泽、水库、地下水的总称。它不仅包括我们平时所说的水,还包含了水中的悬浮物、溶解物、水生生物和底泥等。水体按类型可以分为海洋水体和陆地水体,其中,陆地水体又可分为河流、湖泊和地下水体。
水体污染,就是指排入水体的污染物超过了水体的自净能力,破坏了水体的平衡。区分“水”和“水体”的概念非常重要,如果把水体比做一个大家庭,那么水就是最重要的家庭成员,污染物就相当于混入的“刺客”,搅得这个家庭不得安宁。例如重金属污染物,由于其本身的重量,容易从水中转移到底泥。水中的重金属含量并不高,似未受到污染,但从水体看,它已经收到了污染。所以说,水体污染是水、底质(底泥)和水生生物的污染。
那么,水污染是怎么引起的?根据水体污染物的性质,可将水体污染概括为下列几类:
病原体污染:生活污水、医院污水、畜禽饲养场污水等,常含有病原体,如病毒、病菌和寄生虫。如不经过净化处理,会通过各种渠道,引起痢疾、伤寒、传染性肝炎及血吸虫病等。
需氧性污染物:生活用水,造纸和食品工业污水中,含有蛋白质、油脂、碳水化合物、木质素等有机物。进入水体后,会对鱼类等水生生物的生长繁殖产生不利影响。
植物营养污染物:造纸、皮革、食品、炼油、合成洗涤剂等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以及施用磷肥、氮肥的农田水,含氮、磷、钾等营养物。如大量排入水体,会引起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暴发性繁殖,甚至覆盖水面,影响水生生物呼吸。有些赤潮生物体内及其代替产物含有生物毒素,常常引起鱼贝类中毒死亡,并能通过食物链,危害人体健康。
石油污染物:多发生在海洋中,主要来自油船的事故泄露、海底采油、油船压舱水及陆上炼油厂和生化工厂的废水。
剧毒污染物:主要是重金属、氰化物、氟化物和难分解的有机污染物,多来自矿山、冶炼废水,富集在生物体中,通过食物链,危害人类健康。
此外,还有放射性污染、盐类污染、热污染等,严重威胁水生生物的生存与繁殖。 记者 乔静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