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年03月08日] -- 智慧生活报 -- 版次:[A8]

挖掘我省农业资源做好“土特产”文章

  山西地理位置造就了独特的环境资源,山西地处黄土高原东翼,华北西部,黄河中游,太行山脉与黄河中段峡谷之间,拥有独特的农业生产资源。

资源
我省资源丰富,但利用率低
  我省资源丰富,就农业而言,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看。
  我省光、热资源丰富。在农业种植方面,南部地区可以满足一年两熟、中部地区及东南部地区可满足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耕作制的热量需求。我省干旱少雨,70%的耕地为旱地,且自然降雨利用效率不高,除40%—50%转化为水资源或被作物、林草利用外,其余雨水均被蒸发渗漏或径流损失了。
  我省是全国缺水严重的省份之一,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全国倒数第二;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全国的17.6%。因为缺少水资源,我省农业水分生产率只有1千克/立方米左右,远低于发达国家2千克/立方米以上的水平。
  我省群山众多,生物种类丰富。我省生物资源种类繁多,且多珍稀、珍贵品种。而且,随着生态环境变好,生物种类还在不断增加。
  我省有着广袤的土地,从南到北分布了运城、临汾、上党、太原、忻定、大同6大盆地,还有旱地和山地丘陵。

特色
打造出众多特色农产品
  什么是特色农业?特色农业的关键在于“特”,即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不能盲目模仿,而要因地制宜,并结合种植、养殖或加工习惯,尤其是先进的农业科技,打造具有当地特色的农产品。
  近年来,我省利用特色农业资源孕育出众多特色农产品,谷子、杂豆、莜麦等产量在全国名列前茅,苹果、红枣、核桃等干鲜果在全国乃至世界享有较好的声誉,陈醋、小米、芦笋驰名海内外。雁门关区域更是自古就有种草养畜传统。
  就种植业而言,我省素有“制种大省”的美称,凭借山多川少、隔离条件好和制种技术成熟等方面的优势,山西杂交玉米制种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山西具有优势的作物主要有谷子、高粱、水果、蔬菜和药材,未来,山西种植业应扩大这些优势作物;稳定和调整小麦、薯类、玉米、蔬菜、油料作物,缩小劣势的麻类、烟叶、棉花作物。
  畜牧业方面,我省提出了“稳定猪鸡,加快发展牛羊,突出发展奶业,适度发展特种养殖”的战略,正在充分利用我省草坡及农田地埂牧草资源,以牛、羊、兔等草食畜为主体,大力发展舍饲畜牧业,促进农牧协调发展。
  山西农业大学相关专家提醒,我省畜牧业发展应以饲料自给为前提,在有限的资源基础上,生产出更多畜产品。

困境
我省特色农业面临困境
  目前,我省农业发展面临着一些困境。
  我省水资源短缺,再加上对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让水资源缺乏情况更加严峻。如农业灌溉用水利用率和生产率都相对较低,有限的水资源并没有得到高效利用,造成了一定的水资源浪费;过量开采地下水引起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导致水质恶化,水量枯竭,地面下沉,严重威胁到地下水的可持续利用。
  耕地质量普遍较差,原生土地能耕种的作物类型较少。我省大部分耕地都缺少磷元素,土壤供应作物营养的能力不足,全省土壤有机质(土壤中来源于生命的物质,包括土壤生物及其分泌物和植物残体及其分泌物)含量在1%以上的耕地仅占耕地总面积的25%,黄土丘陵区大部分耕地有机质含量更是低于0.6%。此外,在总耕地面积中,坡度大于6度的坡耕地占40%,不利于作物生长发育。
  我省地处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比较严重,一直以来是水土治理的重要方面。
  除了这些客观因素,我省农业发展还面临政策、产业化等方面的问题。
  我省农业产业化存在“双滞后”:一是“龙头企业建设滞后”,流通滞后的问题较为突出。二是“市场开发滞后”,龙头企业的带动辐射功能不强,龙头企业本身的市场占有率较低,自保有余,带动困难。
  农村专业合作组织覆盖面仍然较低,内在联系较为松散。从农产品的种植、养殖,逐步发展到农产品深加工和营销流通领域的合作不足,利益分配机制尚不完善。此外,农业技术的创新推广体系仍然存在问题。
  尽管我省农业面临的问题很多,但农、林、牧都具有很大的增长潜力。按各种粮食作物总产量推算,全省粮食总产量自然生产能力应当可以达到120 亿—160亿千克左右。从根本上来说,只有建设和利用好土地资源,才能有效发挥出各种自然资源的价值,从而帮助山西农业拥有更多的发展优势。 山西农业大学(省农科院)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