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心育人以诗之名让童真笑颜绽放枝头
以心育人守护花开
打开成长的开关,让每个生命都闪光!“双减”不是简单地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而是让孩子不自卑,有自尊,对生活充满希望。该校非常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在平时,也非常重视对心理有问题的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工作。
作为太原市心理咨询师协会会员单位,该校特邀请太原市资深心理专家、教授共同开发出一套适应本校学生心理发展的校本教材《小学生心理健康教学教案》,并对全体班主任进行系统的培训,每月邀请专家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心理疏导。“我校生源大多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碍于家长文化程度受限,从事的职业大多工作强度大、工作时间长,对孩子关注度不够,忽视孩子的情绪变化,导致学生存在厌学、依赖性过强、逆反心理严重等心理问题。”该校书记吕宏玫说。
高年级王某某同学家庭情况特殊,家庭长期忽视学生教育,该生也习惯长期玩乐,导致文化课成绩落后。学校了解情况后,由班主任和心理健康教师与学生进行沟通,发现该生存在相当严重的厌学情绪,找不到学习的理由和方向。本学期,经过学校的努力,该生情况有所改善,表示愿意尝试学习了,有什么情绪也愿意和老师、同学沟通交流。还有一些存在心理问题的同学,通过教师的深入交流,也明显变得开朗起来了。
提升教学活动丰富
“双减”不是否定传统的课堂教学,而是对传统课堂的继承和提升,要把课堂真正变成学生健康成长的生态乐园。该校以太原市教育教学“十四五”一般规划课题为引领,以“太原市社会科学普及基地”为依托,在校内积极开展心理课程,一节有效的心理课程上,有激趣导入、师生互动、质疑解答、活动展演、心灵碰撞、视频展示、总结分享等,教师鼓励学生人人参与,人人说话,自由表达,最大限度给学生创造展示的机会。
该校优化作业设计,力求减“负”不减“质”。作业设计体现多样化、层次化、趣味化,最终形成了“基础性+鼓励性+选择性”的作业模式,让不同层次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业。该校布置课后作业,以手抄报、思维导图、读后感、诗歌、实践性作业为主,避免了简单的重复性作业,真正做到了因材施教。
此外,该校还大力发展学科拓展类课后服务,开展了经典诵读、诗词创作、演讲与口才等立足核心素养的相关课程;加强体艺类课后服务的普惠性,开展合唱、尤克里里、儿童画、科普探索实验课、跳绳、田径、乒乓球、踢毽子、竹笛、古筝、葫芦丝等课程,尽力让更多学生有机会接触体艺资源,培养相关爱好特长;将生活技能类课后服务作为学校劳动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利用学校综合实践活动、志愿者活动及社区相关资源,让孩子们能够培养相关技能。
多措并举,营造了良好的教育生态,不仅减轻了孩子们的学习负担,提高了孩子们的学习效率,而且让孩子们变得更开朗、乐观、自信,更热爱生活。
以诗之名筑梦未来
童心即诗,诗歌是儿童内心世界的容器,儿童的成长离不开诗歌的滋养。该校充分利用“太原市诗词学会创作基地”的有利条件,邀请太原诗词学会知名诗人到校讲座、朗诵孩子们自己创作的诗词、给孩子们上课,激发了学生对创作的兴趣,让他们感受到文学的魅力,引导孩子们在兴趣之下进行文学创作。
同时,该校重视营造校园创作氛围,通过编辑校园诗集,推荐诗刊发表本校学生的优秀原创作品,参加诗歌大赛等,让孩子们在享受成功喜悦的同时激发了创作欲望。
从此,校园有了书香气、有了诗意,孩子们的想象力更丰富了,学习语文的兴趣更浓了,对生活的实践参与性也更强了。五年一班学生阎冰洁在山西省《少儿文学》中小学优秀作品征集活动评选中获得特等奖;王京京在《春天·翡翠与诗的情话》全国征文大赛中荣获小学组唯一的二等奖 (最高奖);另外有15位同学的诗作在《并州诗汇》上发表;5位同学获得首届海东青诗歌奖暨2021全网现代诗大赛少儿组“优秀小诗人奖”……
申振北说:“童心即诗!每个孩子内心都流淌着自由而不受约束的想象力,在此意义上讲,孩子天生就是诗人,每个孩子都可以成为诗人、作家!作为老师和家长,要相信孩子们,放飞孩子们的思绪。我们只要在孩子们的心田种下文学的种子,就可以使孩子们收获诗意和幸福人生!”
在“双减”的大背景下,该校将继续做好学习共同体建设,不断探索,坚持“一个都不能少”的教育理念,严格规范办学行为,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切实增强教学效果,在减负增效的同时,实现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记者田勇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