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年03月01日] -- 智慧生活报 -- 版次:[A6]

实现“双碳”目标生态与科技要双管齐下

  本报讯 (记者 乔静涛/文 杨晓艳/摄)2月23日,由山西省碳达峰碳中和产业技术创新联合体举办的“生态文明建设助力山西碳中和行动”专家研讨会在太原举行。本次活动邀请了山西省碳达峰碳中和产业技术创新联合体秘书长李培仁、山西省专家学者协会生态环境分会秘书长郭晓明、山西省气候中心主任胡良温博士、山西省气象科学研究所副所长朱凌云博士、山西省气象灾害防御技术中心主任李强、太原航空仪表有限公司经贸中心主任李科、华新燃气集团有限公司新能源发展中心副主任卢燊、山西省交通环境保护中心站(有限公司)主任贾春峰等专家出席会议。
  此次会议,是2023年山西省碳达峰碳中和产业技术创新联合体召开的首次会议,与会专家希望能多组织会议,为我省的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建言献策。
  会上,专家聚焦生态文明建设对碳达峰碳中和的贡献和碳达峰碳中和科技创新路径,就如何在“双碳”目标下突破技术瓶颈,形成全面支撑我省实现碳达峰目标及碳中和愿景的技术体系进行了探讨。
  专家认为,我省生态资源、可再生能源等自然资源丰富,是能源大省,但也具备做“‘双碳’进步生”的条件。我们应通过摸清家底、做优存量、做精增量、源头减碳等方式,助力实现“双碳”目标。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将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任重而道远。
  会议期间,下发了本报与山西省碳达峰碳中和产业技术创新联合体合办的宣传册《“碳”路先行》(第一辑)。宣传册中收录的是2022年刊登于本报“‘碳’路先行”栏目中的新闻报道。与会专家通过该杂志看到了我省一些行业在能源革命中如何走出自己的减碳路。
■专家观点
山西省气象科学研究所副所长朱凌云博士:
要以数据说话,不能用“我感觉”“我觉得”
  目前,山西的温室气体监测在全国处于前列,我省11个市共有8个温室气体监测站,最久的站已服役10年。碳达峰碳中和就是要以数据说话,不能用“我感觉”“我觉得”。现在我们的监测手段,包括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种。两种手段都是要测我省到底排放多少碳。自下而上我们一直在做,包括温室气体清单编制。自上而下就是测出一个区域内的二氧化碳浓度,再根据浓度算出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在开展的自上而下的监测手段中,我省非常骄傲,在全国都在用45公里×45公里的范围标准时,我省已经交出了9公里×9公里的范围标准。因为我省的温室气体监测站点多。这个事情做好了,一定会为碳汇的路径规划提供一个科学可行的依据。
山西省专家学者协会生态环境分会秘书长郭晓明:
抓不住现在,就抓不住未来
“生态文明建设助力山西碳中和行动”这个话题很好,也很有意义。
  生态文明建设是目标,碳达峰碳中和是实现途径。如何理解生态文明?从人类社会发展历史来看,农业文明时期用铁器征服自然,发展与自然处于相持状态。工业文明用机器征服自然,超过自然修复能力,环境处于破坏状态。现代文明科技和人类足迹无处不在,自然生态走向衰落,物种加速灭绝,地球温湿度异常,生存亮起红灯。这个生存状态就是生态。那么,未来发展道路如何选择?可持续发展是唯一出路。目前,我们国家正在建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体系,实施碳达峰碳中和行动,这指出了未来的发展潜力和空间。可以说,抓住碳达峰碳中和就抓住了发展的核心。2025年实现信息产业化是绿色低碳体系建立的标志,将使得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发生质的变化。这是难得的发展机遇。
山西省气候中心主任胡良温博士:
超前想到,就能更好地做到
  山西省碳达峰碳中和产业技术创新联合体,这个名字很好,对我们的要求也很高。碳达峰碳中和其实最难的就是技术更新,比如一些低碳技术和无碳技术。在技术革新后,要发展成相关产业就更难了。所以,技术、产业、创新组成的联合体名,从成立之日起就有了使命,而且责任重大。山西的二氧化碳和甲烷排放量都很高。最近,省委省政府出台的《山西省碳达峰实施方案》,就把甲烷也考虑进去了,这是一件超前的好事情。我省在减碳方面下了很大的决心。作为联合体,我们要把碳达峰碳中和的理念广泛科普给大家。
记者 乔静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