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年01月30日] -- 智慧生活报 -- 版次:[A9]

假期结束 这样“收心”!

  踏上旅程,怀揣的是对团圆的期盼;景区上演“人从众”的热闹景象,反映的是旅游市场的回暖……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后,我们度过了一个热闹的春节。
  随着假期结束,儿女们离别父母,重返工作岗位。重回空巢的老年人,如何排解孤独?“上班族”如何收心?孩子们怎样迎接日益临近的“开学季”?
  1月28日,山西白求恩医院同济山西医院精神卫生科主任孙燕送出“良药”,让每个人调节好自己的身心状态。
1
老人篇
女儿一家离并返沪老两口重归寂静生活
  农历正月初二(1月23日)清晨,卓婷芳(化名)与丈夫、女儿从上海浦东国际机场,搭乘航班飞赴山西太原,同父母团聚。“2020年春节,疫情阻止了我们回家的脚步,这一等就是三年。”卓婷芳与久别的父母抱在一起,眼眶里泛着幸福的泪花。
  卓婷芳一家三口的归来,使平日里冷冷清清的家充满了欢声笑语。卓婷芳的父母忙前忙后,累并快乐着。
  然而,快乐的时光总是短暂。当台历翻至农历正月初五(1月26日),卓婷芳一家三口,要离开太原,返回上海。临别之际,卓婷芳的父母拿出早已备好的平遥牛肉、山西老陈醋等特产,塞满了女儿的行李箱。
  女儿一家坐上出租车,驶往太原南站。在家里,失落感从卓婷芳父母的心底渐渐升腾,并弥漫开来。
  卓婷芳的母亲说:“关灯睡下,屋里特别静,我觉得心里空落落的。自己的老伴也是这样。”卓婷芳的母亲有些哽咽。
  分析:春节假期,父母与儿女短暂团聚,便要分离。由于老年人情感比较脆弱,容易情绪低落、伤感,甚至出现兴趣缺失、失眠等情况。
  研究表明,人体的各类疾病均与情绪有关。不良情绪会影响人体的免疫系统,造成免疫力下降,具体表现为易感冒、发烧。很多老年人是“三高”患者,情绪大起大落更容易导致心率加快、血压升高,继而诱发心脑血管疾病。
  建议:春节假期结束,老年人应主动调整心态,按照以往的作息规律有条不紊、按部就班地安排自己的日常生活。作息规律的回归,可使老年人迅速平稳心绪,淡化节日氛围,走出“空巢”的阴影;子女们要主动和父母联系,问候之余还要关注父母的情绪波动状况。
  此外,老年人要适当增加社交,培养一些兴趣爱好,用丰富有趣的生活来填充寂寞和孤独。
2
“上班族”篇
重新投入工作后“时差”倒不过来
  春节假期结束,“上班族”告别“睡到自然醒”的日子,返岗复工。
  “人勤春来早”。兔年开工首日,在太原一家企业上班的雷庆莲(化名)早早来到单位,麻利地将自己的办公室收拾了一遍,然后开始了一天的工作。尽管人在岗位,但是她感觉整个人的“时差”还没有倒过来。
  1月21日,除夕,雷庆莲带着孩子,随丈夫回到公婆家。春节期间,每天都有不少亲戚上门给老人拜年。白天,她与丈夫忙着接待客人。送走客人,她再把家里收拾得干净整洁。到了晚上,她又熬夜刷短视频、跟朋友们聊天。她的休息时间,几乎每天超不过6个小时。
  与雷庆莲一样喊累的人,还有李正兴(化名)。和许多年轻人一样,他回到故乡平遥,几乎天天在忙。“回家的这段时间,我除了帮父母做做家务,还要跟亲朋好友聚会,上一顿饭还没吃下一顿饭已经约好了。我还约了几个同学,去平遥古城逛了逛。”他说。
  到了春节假期最后一天,李正兴吃罢午饭,打点好行囊,告别送行的亲友,返回太原。次日,他开始上班,但总是没精打采,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趣。
  分析:作为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后的首个春节,三年来人们积累的回乡过年、探亲访友、旅游观光等出行需求得到集中释放。“阳康”后,很多人放飞自我,与朋友聚餐、出游,不仅打乱了原本正常的生活规律,而且易使身体处于疲劳状态。
  建议:不管什么时候,都要尽量不打乱正常的生活节奏,保证休息。“养生之诀,当以睡眠为先。”人的一生中有1/3的时间在睡觉。睡眠质量的好坏,是影响人身体健康的重要依据,一定要睡好“子午觉”。
  子午觉是指在子时和午时按时入睡,子时是从23时至次日凌晨1时。夜半子时为生长激素分泌高峰期,也是睡眠的最佳时机;午时则是从11时至13时,也有利于生长激素分泌。
  在饮食方面,公众应尽量少饮酒、浓茶、咖啡等饮品,保证良好的睡眠质量。同时,多食用蛋白质、维生素含量高的食物。
3
学生篇
食欲不振头痛难忍孩子可能很焦虑
  欢乐的寒假已经“余额不足”,孩子们即将回归校园,重启校园生活。此时,家长们要关注孩子是否处于焦虑状态。“一早起床我就难受,想到开学第一周就要摸底考,早饭也吃不下。到校后想忍忍,但头痛、肚子痛、喘不过气,老师讲什么,我完全听不进去。”坐在医生面前,杰杰(化名)有气无力。医生为杰杰做了精神检查和心理测评等,最终诊断为“焦虑状态”。
  虽已时隔4个多月,医生依然对杰杰这个患者记忆犹新。
  不久前,医生还接诊过一个反复发烧的男孩。这个男孩反复发烧一周以上。家长带他到医院检查,查不出病因。有人提醒男孩的妈妈,去精神卫生科门诊做个诊断。
  经沟通,医生得知,“开学季”临近,这个男孩还有不少作业没有完成。由于担心老师惩罚,这个男孩对开学产生了恐惧与焦虑。反复发热这一症状,正是由心理问题引起的躯体症状。
  分析:假期的安逸生活与开学后紧张的学习生活的反差易造成心理落差。有些孩子假期作息生活极不规律,每天看电视、上网、晚睡,上学时养成的早睡早起的良好习惯丧失殆尽。面对开学马上进入到按时起床、按时睡觉的规律生活,在身体和心理上很不适应,因此会感到忧心忡忡、无所适从。
  一般情况下,元宵节后,学生们就陆续开学。元宵节前这段假期能否规律度过,与开学后是否很快适应上课节奏有关。家长需要及时了解孩子假期作业的完成情况、新学期的学习目标是否明确等。
  建议:假期结束之际,家长应科学合理地引导,如让孩子给好朋友打打电话,聊聊新学年的打算,缓解孩子的紧张、焦虑情绪;家长有意识地从日常娱乐、游玩等话题转向有关学习的话题,如作业、同学关系等,暗示孩子要开学了,该收心了。此外,孩子们要减少使用电视、电脑、电子产品,重新做到起居有时,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
  如果孩子出现 “开学恐惧症”,家长也不必恐慌,应该抱着积极乐观的态度和孩子一起面对。少指责孩子,多说一些欣赏和鼓励的话语,激发他们对新知识的兴趣和好奇,消除孩子对新学期的畏惧情绪,从正面的角度去迎接新的学期。
  如果发现孩子出现严重抑郁、焦虑、强迫、恐惧、睡眠障碍等问题,家长应及早带孩子到精神卫生科门诊咨询就诊。
■延伸阅读
这些建议让你拥有好心态
  ●偶尔放空
  心情烦躁不安时,不妨闭上眼睛,放空10分钟,让大脑快速清醒,等待情绪重回正轨。
  好的心态,需要沉淀,也需要放空。如此,才能更好地重新出发。
  ●好好休息
  工作的压力、生活的琐碎、感情的不顺,都会影响我们的心态,让我们辗转难眠。
  但熬夜解决不了任何问题,还会让自己的身体和精力大打折扣。好好休息,让身心得以恢复和滋养,给生活留一份从容的姿态,我们才能以更积极乐观的心态去过好每一天。
  ●多看书
  读书的过程,就是我们认识世界的过程。
  感到迷茫时,不如试着静下心来去读书。读书多了,问题就少了,对人生的认知也愈发成熟,心态自然也更加平和。无论遇到多少困难,都能积极应对。
  ●定期整理
  整理房间的过程,其实也是一个为内心减负的过程。
  清理掉房间犄角旮旯的垃圾,家里窗明几净,不仅有利于健康,内心也能更加明朗。
  ●随手记录
  记录生活,记录发生的点点滴滴,就是在丰盈内心。因为那些美好的瞬间,可以激活内心的热情,让我们感知人生的趣味。
  你会发现,每一天都值得被收藏,每一次的记录都将是你珍贵的回忆。而当你认真对待生活,生活也必然会对你的心态有着源源不断的滋养。
  ●学会释怀
  释怀就是,错过的别再流连,拥有的好好珍惜,微笑着向前走。人生宝贵,要把时间放到美好的事物上。
  想开、看开、放开,学会释怀,你会发现生活中的很多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常怀感恩
  别人帮忙,铭记在心;他人有困难时,别袖手旁观。人与人之间,有了感恩,缘分才会变深。
  人生在世,常怀感恩,可以收获更多温暖,心态也会越来越好。
  ●充满自信
  一个人最大的底气,往往是由内到外散发的自信。
  自信的人,不活在别人的评价里,也不会活在别人的影子里。他们敢于做自己,敢于表达自己,有着真正强大的内心。他们往往拥有更好的心态,无论遇到什么,都能不忘初心,无畏前行。

本期专家
  山西白求恩医院 同济山西医院精神卫生科主任、主任医师孙燕
记者 梁耀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