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年01月30日] -- 智慧生活报 -- 版次:[A8]

叔父教诲终身受益

  不想调动工作 “求助”叔父
  叔父房居平曾担任临汾市大宁县委书记,后来被调往甘肃省兰州市,担任兰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1982年,我在道教村七年制学校担任校长。
  暑假期间,我忽然接到通知——开学到城关小学担任校长。当时我家6口人,我一个人工作,月工资38元,在农村还能勉强维持全家生活,要是到了县城就不好维持了。加之,当时我们家还欠生产队400多元,进了城,不知什么时候才能还清呢。
  于是,我去县教育局请求领导不要调动我的工作,得到的答复是 “这是县委文教部定的,我们管不了”。
  我又找到当时的文教部部长郭飞鹏。他说:“去年就准备调你回县城,因为你有困难,才推到今年。自己有困难,想办法克服吧。调令已下,道教学校新任校长也派去了,你就上来吧,没有调整的余地了。”
  后来,我又找了当时分管教育的副县长成步荣。成县长说:“你有困难我们知道,但工作需要得服从组织调动,可以推迟几天来,把家中安置好再来。”
  我实在没办法,这时我想起了兰州的叔父房居平,他曾经说过,他和县领导都有书信往来,县委、县政府领导也常说他是老领导。
  于是,我想让叔父给县委写一封信,写明不要调我进城工作,这样肯定能行。
  于是,我就动笔给叔父写信:“您给我说过,您关心大宁,更关心道教村。我在咱村学校当校长,把一个五年制小学办成了七年制初中,学校由50多名学生发展到现在200多名学生,在咱村提前实现了九年制义务教育,而且在全县统考中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现在,要调我到县里的城关小学,我不想去。
  “一方面,我想把咱村的学校办好,另一方面,我拖家带口,在咱村能维持生活,要是进了城,花销多,困难大,所以我想让您给县委写封信,不要调我去县里,让我继续在咱村把咱村的教育办得更好!”
  信中,我还介绍了一下村里的情况,根据群众的意见、建议写了8个方面的问题。
叔父要求我堂堂正正做人不走后门
  没过几天,我收到了叔父的回信。我的信用钢笔写了18页,叔父的回信用毛笔写了20页。
  叔父在信中说:“在外多年,想与家人写长信拉家常,但是都没有,你是第一个。所以,上午接到你的来信,下午就给你回信。”
  接着,叔父把我信中提到的8个问题,一一作了回答和解释。谈到我的工作问题时,他说:“一个共产党员,革命教师,要听党的话跟党走。哪里需要到哪里,党让干啥就干啥,自己的困难再大也是小事,革命的事情再小也是大事。搞好道教村的学校是一个点,搞好全县教育是一个面。我记得早就给你说过,要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做事,不要走后门、拉关系、搞歪门邪道,这不是共产党员的作风。”
  叔父的话一下子使我想起了28年前。
  1954年,我刚从学校毕业,在叔父家中南房内复习功课,准备考初中。
  当时,大宁县还没有初中,得去隰县考,而且周围8个县就这一个初中,难度可想而知。
  于是,我给叔父写了一封信,异想天开地想让他把甘肃武威地区的初中考试题给我寄来(当时叔父任甘肃武威地委书记)。
  给叔父的信寄出去后没几天,叔父就回信了。他在信中说,“你能考上就念,考不上来兰州,不要搞那些歪门邪道”。
  那时,叔父就批评了我,可几十年后,我竟然把叔父的教诲忘得一干二净。
  叔父的回信像一盏明灯,一下子点亮了我的心。我意识到了自己的狭隘,还是叔父站得高、看得远。
  对照叔父的回信,我反复学,反复思考,深感内疚和惭愧。觉得党培养自己这么多年,怎么仍然没有真正做到听党话跟党走呢?
  于是,我把叔父的来信珍藏起来,不断地学习对照,下定决心一定要做到听党的话,无条件服从组织调动,要真正做到“哪里需要到哪里,党叫干啥就干啥”。
  我安排了一下家里,第二天,1982年9月15日,就到县城城关小学上班了。
牢记叔父教诲继续奉献余热
  叔父的一封信使我受益终身,也是我这一生最难忘的一件事。
  自那以后的几十年中,我时时刻刻从党的需要和革命的利益出发,从不考虑自己的利害得失,也正是因为自己的身体力行,党和政府给了我很高的荣誉——曾先后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优秀教育世家,省劳动竞赛委员会还为我荣记一等功。
  直至我退休后的近20年中,我仍然牢记叔父教诲,不论何时何地,只要党和人民需要我,我就尽心尽力去做,先后在兴国实验学校担任教务主任、支部书记,被县文化馆聘为《小金殿趣话》杂志编审、老干部讲师团成员、县关工委家长学校校长、县教科局老干部党支部书记等职。
  如今,虽然我已进入耄耋之年,但还是尽心尽力地奉献着余热。近年来,我为全县各学校、社区、机关讲党史、作讲座35场。
  今后,我将一如既往地遵照叔父的教诲,为党和人民的事业继续奉献余热。
临汾市大宁县房舒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