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年01月16日] -- 智慧生活报 -- 版次:[A1]

大寒养生 少进补多保暖

  大寒是一年中最后一个节气。
  大寒时节,寒潮南下频繁,是我国大部地区最寒冷的时期。寒至极处,物极必反,冻到极点,一切也要开始走向消融了。
  此时,大自然阴气渐渐衰落,阳气刚要萌生,人体脏腑仍处于寒凉状态。因此,养生既要滋阴,也要养阳。
饮食调养
冬令进补应减少滋阴润燥食物增加
  大寒节气与立春相接,所以饮食调养要根据季节的变换作相应调整。
  首先,冬令进补应逐渐减少,以逐渐适应春季舒畅、升发的季节特点,如在吃温补的肉类时,不宜再多吃生姜、大葱等辛散的食物,也不适合大量饮酒;并应适当增添一些具有升散性质和滋阴润燥的食物。
  从大寒开始,就应该选择一些清淡的食物,肥腻厚味与清淡食物一块吃,以使脾胃慢慢适应。
  此时节可以多吃这些食物——
  含蛋氨酸食物:低温使人体尿液中肌酸的排出量增加,脂肪代谢加快。肌酸的合成及脂肪的代谢都需要甲基,这些甲基可由蛋氨酸来提供。蛋氨酸是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之一,富含氨基酸的食物包括芝麻、葵花子、叶类蔬菜等。
  温性食物:中医认为,羊肉、牛肉、桂圆、肉桂、韭菜、小米等食物具有温阳益气的作用,适量多吃可提高御寒能力。相反,鸭肉、螃蟹、香蕉、黄瓜、绿豆、西瓜、冰糖等凉性或寒性的食物最好少吃。
  含碘食物:人体甲状腺可分泌一种叫甲状腺素的激素,具有产热效应。甲状腺素由碘和酪氨酸组成,酪氨酸可由体内合成,碘却必须依靠“外援”。因此,冬季应适当多吃点海带、紫菜、贝壳类等含碘丰富的食物。
  含钙食物:医学研究证明,怕冷与饮食中矿物质缺乏有关,尤其是缺钙,会影响心肌、血管及肌肉的伸缩性和兴奋性。因此,冬季不妨多吃点牛奶、豆制品、虾皮等富含钙质的食物。此外,胡萝卜、地瓜、莲藕、大葱、土豆等根茎类蔬菜中含有大量矿物质,经常食用也能增强人体的抗寒能力。
  含维生素食物:低温会加速体内维生素的代谢,饮食中应及时补充。如维生素A能增强人体耐寒能力;维生素C可提高人体对寒冷的适应能力。因此,冬季应适当增加动物肝脏、胡萝卜、南瓜等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及新鲜蔬菜、水果等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的摄入量。
  推荐美食——糖醋胡萝卜丝
  材料:胡萝卜半斤,姜、糖、醋、盐、味精、植物油适量。
  做法:胡萝卜洗净切丝,生姜切丝备用,炒锅烧热放油(热锅凉油)随即下姜丝,煸炒出香味倒入胡萝卜丝;煸炒2分钟后放醋、糖,继续煸炒至八成熟,加入盐至菜熟后,入味精调味,盛盘即可。
  功效:下气补中、利胸膈、调肠胃、安五脏。现代医学研究发现,胡萝卜中含有“琥珀酸钾盐”,是降低血压的有效成分,高血压患者也可榨汁饮之。
运动健身
做事“慢半拍”以免扰动阳气
  冬藏时节,万物蛰伏,人体也应顺应自然界特点而适当减少活动,做事“慢半拍”,以免扰动阳气。
  此时的锻炼要有节制,微微出汗就好,尽量选择在白天、阳光充足时进行,并做好准备活动,防止运动损伤,建议大家选择一些舒缓的运动,如慢跑、踢毽子、打拳、散步等,达到舒展筋骨的目的即可。
  此外,闭户练习八段锦养生功法是中老年体弱者最佳选择,可以平衡阴阳,调畅气血,温肾散寒,健脾益肺,养生防病。
  八段锦在入睡前锻炼最合适;衣服宽松柔软,温度适宜;动作柔和连贯,松紧结合,动静相间,神与形合,气寓于中,练养相兼,循序渐进;口中津液增多为功法目的,可自然吞咽下,动作随呼吸起落,不可闭气、逆气;锻炼要养成习惯,逐步提高效果,会越来越好。
日常起居
充足睡眠有利于藏阳蓄阴
  随着春节的临近,此时人们将在欢乐喜庆的气氛中迎来一年一度的新春佳节。但此时仍处于生机潜伏、万物蛰藏的时期,人体的阴阳消长代谢还处于相对缓慢的时候,阴精仍需继续陪护,阳气不可过早扰动。所以,人们在此期间要做到早睡晚起,劳逸结合,养精蓄锐,使精气内聚以润五脏,从而增强身体的免疫力。
  早睡可以养人体的阳气,晚起可以养人体的阴气,使身体内的阴阳维持平衡,保证充足的睡眠,则有利于阳气潜藏,阴精蓄积。
  在此期间,不建议大家在寒冷的早上或晚上进行户外运动。
  此外,随着天地间水气的减少,人体内的阴液也会容易不足,而暖气和空调的使用,则会加剧这种干燥。
  因此,补水尤为重要。
  对于健康成年人来说,应尽可能增加饮水量,最好确保在每天入睡前和起床后,都喝一杯温水。
  有条件的话,可常饮梨水以滋阴生津,润燥止咳,防止天气干燥导致的口干、咽干。
  还可以煮萝卜水饮用(最好是白萝卜),可以理气健脾、清热利尿,同时有促进消化之功。
御寒保暖
穿立领装戴围巾双手多搓腰
  俗话说,“大寒大寒,防风御寒”,可见“大寒”时节养生保健的重点是防寒防病。首先,要防风防冻,御寒保暖。要随着气温的变化随时增减衣服,每天坚持用冷水洗脸,热水泡脚,可预防感冒等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
  大寒防寒保暖可以这样做——
  防颈寒:冬天是颈椎病高发的季节。颈部是人体的“要塞”,不但充满血管,还有很多重要的穴位。穿立领装是个好办法,不但能挡住寒风,给脖子保暖,还能避免头颈部血管因受寒而收缩,对预防高血压病、心血管病、失眠等都有一定的好处。
  防肺寒:喝热粥散寒。流鼻涕、咳嗽、头痛……风寒感冒是冬日最常见的毛病。症状较轻的,可以选用一些辛温解表、宣肺散寒的食材。“一把糯米煮成汤,七根葱白七片姜,熬熟兑入半杯醋,伤风感冒保安康”。温服后上床盖被,微热而出小汗。每日早、晚各1次,连服2天。
  防鼻寒:晨起冷水搓鼻。天冷后“凉燥”更明显,鼻炎成了许多人的大麻烦。此时不妨以寒制寒,每天早上或者外出之前用冷水搓搓自己的鼻翼。每天早晚用冷水洗鼻有利于增强鼻黏膜的免疫力,是防治鼻炎的不错办法。
  防腰寒:双手搓腰暖肾阳。肾喜温恶寒,常按摩能温煦肾阳、畅达气血。将两手对搓发热后,紧按腰眼处,稍停片刻,然后用力向下搓到尾椎骨(长强穴)。每次做50—100遍,每天早晚各做一次。
疾病预防
提防3类疾病
  不同的节气有着不同的气候特征,因此其高发疾病也会有所差别。大寒时节的高发疾病,主要包括3大类,分别是心脑血管疾病、胃肠道疾病和皮肤瘙痒症。
  心脑血管发病与气温密切相关,冬季是心脑血管病的高发季节,其中又以大寒最甚。大寒时节,中风、脑出血、心肌梗塞的发病都会到达高峰。
  此外,由于天气干燥,人体胃肠液分泌较少,这时候也容易出现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等慢性消化道疾病的复发。
  最后,天气干燥显然也会导致皮肤瘙痒症的高发。
情志顺畅
调节心态不大喜大悲
  冬季白天短而夜间长,寒冷的天气、呼啸的北风、频发的雾霾,常会让人们的心情受到影响,引发失落、沮丧等不良情绪。
  冬三月是生机潜伏、万物蛰藏的时令。在此期间,应注意精神内守,要积极调节自己的心态,使心神安静自如,含而不露,秘而不宣,不宜大喜大悲,大开大合。凡事不宜过度操劳,避免急躁发怒,尽量排除外界不良的干扰刺激。
  多参加丰富多彩的文体娱乐活动,例如练习书法,欣赏美妙舒缓的音乐、优雅的舞蹈,或捧读好书等,使情志恬淡舒畅愉悦。还要多晒太阳,接受“光合作用”,静心等待寒冷过后的春色。
穴位按摩
大寒多按“三穴位”
  ●百会穴——能降血压
  百会为督脉之要穴,是诸阳集会之处,与各脏腑经络相通,故有调整阴阳整体治疗之用。对于神经系统疾病,如神经性头痛、失眠、健忘、目眩等症,循环系统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压、低血压等,呼吸系统疾病,如慢性鼻炎、咽炎、慢性支气管炎、反复呼吸道感染等都有防治作用。
  ●期门穴——疏心解郁
  大寒养生的重点在于调节肝胆经,这样不仅能升发阳气防风寒,而且能疏散心中郁闷、压抑的情绪。
  期门穴为肝经的募穴,是脏腑之气汇聚于胸腹部的特定穴位。相当于肝的幕僚,肝遇到麻烦了,它就会站出来帮“将军”出谋划策、排忧解难。中医古籍《伤寒论》里认为,此穴为疏泄肝胆的首选穴位,对调理肝脏有很好的效果。
  ●太溪穴——滋润补水
  太溪穴位于足内侧,内踝后方与脚跟骨筋腱之间的凹陷处。太溪是肾经的原穴。原穴能够激发、调动身体的原动力。可每天按摩2次,每次10分钟。大寒天气干燥的时候,按揉的时间应该长一些,因为燥易伤阴,多揉一些时间,既可补阴,又可防燥伤阴。按摩太溪穴有滋补肾阴的作用,适用于阴虚体质偏于肾阴虚的人。
记者 丁婷婷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