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年01月09日] -- 智慧生活报 -- 版次:[A12]

小寒岁暮向暖而生

  1月5日,我们迎来小寒节气。
  旧岁已近暮,新岁将登场。小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3个节气,冬季的第5个节气,小寒之后,寒邪易侵犯人体,损伤脾肾阳气,因此养生应注意御寒护阳,向暖而生。

饮食·温热为宜
  小寒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候,饮食养生保健法的原则是多食温热。冬季,是吃羊肉、鸡肉等温热品的好时候,特别是对于偏于阳虚体质的人,羊肉有补肾壮阳、温补气血、开胃健脾的功效,冬天吃羊肉,既能抵御风寒,又可滋补身体。
  羊肉最好是炖着吃,易于消化。偏于阴气不足的食补以鸭肉、鹅肉为好。饮食切忌黏硬、生冷食物。
  冬季喝热粥也非常适合,如羊肉粥,以温补阳气;麦片粥,养心除烦;核桃粥,养阴固精;红薯粥,滋补肝肾;大枣粥,可使人感觉周身温暖,精力倍增;山药粥,大米烧开之后,放入2两山药,十几颗大枣,有养肾补血的功效。进补要依据自身的情况选择适合的食材。
  此外,小寒养生不能只吃固定的东西,种类要杂,即食物要多样化,精粗搭配,荤素搭配。冬天人们有偏嗜高蛋白、高脂和高糖的食物,不吃或少吃粗粮、蔬菜、瓜果的倾向,容易使人患缺铁性贫血、维生素缺乏症、便秘、口角炎、牙龈出血等症。
  饮食营养要均衡搭配,才能吃得健康。推荐两款五谷粥,能促进消化、增强食欲——
  ■多谷粗纤维粥
  材料:荞麦、玉米、黄豆、茯苓、燕麦、银杏、薏米、黑芝麻、核桃适量。
  做法:将所有的食材一起放入锅中熬粥,起锅之前加入适量的白糖调味。
  这款粥具有很好的降脂以及降低血压的作用,特别适合一些患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或者是便秘肥胖的患者服用,具有很好的养生作用。
  ■什锦甜粥
  材料:大米、小米、绿豆、花生、红枣、核桃仁、葡萄干、白糖适量。
  做法:将食材清洗干净,米类浸泡两个小时,绿豆浸泡半个小时;然后将所有的食材一起放入锅中煲粥,一边小火慢熬一边进行搅拌,起锅之前加入白糖。
  这款粥味道香甜爽口,所含有的营养类型非常丰富,含有大量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以及维生素等,经常服用能够很好地提高身体素质。

起居·多睡一小时
  小寒进入了一年中最寒冷的日子,自然界中的阳气处于一种封藏的状态,人也要符合自然的规律,不要扰动阳气,《黄帝内经》强调了冬日养生要“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也就是说,在寒冷的冬季,不要因扰动阳气而破坏人体阴阳转换的生理机能。严寒时节应有充足的睡眠,这有利于阳气潜藏,阴精蓄积。
  此节气中,昼短夜长,阳气不足,容易生病,早睡可以养人体的阳气,晚起可以养身体的阴气,使身体内的阴阳平衡,滋养脏腑,增加身体的强壮程度。此外,适当增加睡眠时间,每天多睡一小时,对人体健康有益。
  中医古籍《黄帝内经》中曰:“阳气尽则卧,阴气尽则寤。”说明睡眠与醒寤是阴阳交替的结果。午时(11点—13点)“合阳”时间要小寐,休息30分钟左右即可,最多不要超过1小时。即使不能够睡觉,也应“入静”,使身体得以平衡过渡,提神醒脑、补充精力。此外,每天要适当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出行·首重保暖
  小寒节气,保暖是第一要务,尤其是对肩颈部、脚部等易受凉的部位要倍加呵护。外出时着装应以保暖为主,勿伤阳气。
  手、脚为四肢末端,血供少,表面脂肪薄,是皮温较低的部位,外出时更应戴上手套、穿上棉靴。
  寒从脚下起,睡觉前最好用中药泡脚,可以用当归、红花、鸡血藤等中药材温水泡脚,每晚15—20分钟,以微微出汗为宜。泡脚之后揉搓涌泉穴5分钟,可以起到较好的驱寒效果,还可促进睡眠。
  另外,很多人认为衣服穿得越厚越暖和,其实不然,因为衣服的保暖性与衣服内空气层的厚度有关,衣服太厚且紧贴身体,空气层厚度为零,反而保暖性降低。
  穿衣要讲“衣服气候”,指衣服里层与皮肤间的温度应始终保持在32℃—33℃,这种理想的“衣服气候”,可缓冲外界寒冷气候对人体的侵袭。因此着衣应选用分量轻、蓬松、保暖性强的羊毛、丝棉、羽绒等制品。
  在寒冷时,如果只是穿得暖而不戴帽子,体热会迅速从头部散去。所以,怕冷的人外出最好戴一顶帽子,即使是单帽也有很好的御寒效果。

养生·养肾为先
  一年四季中,冬应肾,肾为先天之本,小寒养生,进补应该以补肾驱寒为主,比如当归生姜羊肉汤,有温中补血、祛寒强身的作用,《本草纲目》对羊肉的描述为:暖中补虚,补中益气,开胃健身,益肾气,养胆明目,治虚劳寒冷,五劳七伤。
  此汤非常适合慢性疲劳、亚健康状态一族;传统中医认为,“药食同源”,我们平素的食物有很多也是中药,比如山药、枸杞、核桃、芝麻等,平时也可以多食一些炖羊肉、鸡汤、鸭肉等温肾补肾的食物。
  需要注意的是,进补不能冒进,需要给肠胃一个适应的过程,要做好“引补”。
  那么,什么是“引补”呢?就是先把脾胃功能调好,这样才可以避免因进补不耐受而对身体造成伤害。“引补”的方法也很简单,平时可吃些健脾开胃的药物,如党参、太子参、炒薏苡仁、山药、莲子、砂仁等调整脾胃功能。
  再根据自身的健康条件,适当服食一些精肉,如牛肉、羊肉、鸡肉以及人参、蜂王浆、牛奶、鸡蛋、豆浆、红枣、桂圆肉等进补。若进补后无明显的肠胃不适症状,则“引补”成功。
  此外,推荐两种简单易行的养肾疗法:1.搓擦腰眼,两手搓热后紧按腰部,用力搓30次。所谓“腰为肾之府”,搓擦腰眼可疏通筋脉,增强肾脏功能。2.揉按丹田,两手搓热,在腹部丹田按摩30—50次。常用这种方法,可增强人体的免疫功能,起到强肾固本,延年益寿的作用。
运动·注重藏精
  民谚曰:“冬天动一动,少闹一场病;冬到懒一懒,多喝药一碗。”这说明了冬季锻炼的重要性。
  小寒养生,人应顺从自然规律进行冬藏,可以通过适当减少剧烈运动、避免大汗淋漓的形式来“藏”。
  可以在每天阳光最充足时,根据自身情况做运动以助生阳气。可以选择以下这几种运动——
  原地跑跳:不愿意出门运动,可以选择跳绳或者原地跑跳运动,每天跳2—3次,每次10—15分钟,可使全身得到充分运动。
  慢跑:有跑步习惯的人,仍可继续坚持,但一定要注意保暖避免大汗淋漓,运动结束后及时换下衣物。
  散步:每日在阳光中走一走,走到微微出汗时效果最好,既有益健康,还能放松心情。
  太极拳:修习太极拳讲求“中正安舒,心静体松”,坚持练习可以达到收敛阳气,藏精蓄锐的作用。
  踢毽子:踢毽子可有效地训练机体的协调性、柔韧性和灵活性,保护心肺功能,促使胃肠蠕动加快,延缓大脑衰老。最好选择平坦的室内场馆,谨防摔伤。
  需要注意的是,运动前要充分热身,从低强度慢慢开始。运动后不要立刻休息,应慢慢减少运动强度。

调节情绪·多晒太阳
  冬季受到使用火炉、暖气、气候干燥等方面的影响,人容易“上火”,情绪也易发生变化。
  中医认为,怒则气上,扰动阳气,因此,冬季尤其要注意情绪调节。
  调节情绪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多晒太阳,充足的阳光可以使人获得精神上的安宁,可以让人很快从紧张、激动、焦虑、抑郁中摆脱出来,心情得到舒展。此外,还可以驱走寒气,预防骨质疏松。
  晒太阳时,建议掌心张开朝向太阳,配合散步或深呼吸,时长控制在半小时到一小时。

保健·按摩5个穴位
  在这样严寒的气候里,人们在做好防寒保暖的同时也要注意增强体质,提高抵抗力,小寒时节常按摩这5个穴位可以强身健体、抗衰老。
  头中心:百会穴
  在头的正中间。经常用掌心按摩这一穴位,因为这是诸阳之汇,是人体的高处。
  胸中心:膻中穴
  位于两乳头连线的中点。现代科学发现,人的衰老是从胸腺开始的,经常捶打膻中穴,可以延年益寿,驱散心中的抑郁之气,还能排泄毒气。可两手交叉,握空心拳,不要太实,捶打此穴。
  腹中心:气海穴。
  位于脐下1.5寸。可每天早晚,用掌心顺时针、逆时针各按摩60下,让丹田有温热舒适的感觉。
  手心:劳宫穴
  偏于第3掌骨,握拳屈指时中指尖处。劳宫穴在心包经上,经常按压,有强壮心脏的作用。可以用两手拇指互相按压;也可将两手顶在桌角上按劳宫穴,时间自由掌握,长期坚持可使心火下降。
  脚心:涌泉穴
  位于脚底中线前1/3与后2/3交界凹陷处。涌泉穴是肾经的穴位,劳宫穴是心包经的穴位,互相交叉按摩可以达到心肾相交、水火相济的效果,能治失眠。
  可在每晚临睡前半小时,擦热双手掌,然后右掌按摩左脚涌泉,左掌按摩右脚涌泉,使心火下降,肾水上升,促进睡眠。注意,最好是劳宫穴与涌泉穴互相交叉按摩。 记者 丁婷婷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