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年12月22日] -- 智慧生活报 -- 版次:[A1]

疫情汹涌怎么办?“阳”了之后咋康复?

5位专家线上解答公众关心热点问题,给出“良方”

  本期专家
  山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三部六病研究室主任、北京三部六病中医研究院院长
马文辉
  山西省中医院风湿病科副主任、主任医师 周晓莉
  山西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名中医工作室主任、主任医师 彭涛
  国医大师吕景山教授弟子,山西省专家学者协会医学分会三部六病组委会常务委员 王俊锋
  山西省专家学者协会医学分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北京三部六病中医研究院副院长
郑书谊
  针对奥密克戎变异株致病力明显减弱的特点,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12月7日公布“新十条”,进一步优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
  正值冬季呼吸道疾病高发季节,加之奥密克戎变异株传染性强,新增感染者正处于快速增长期。面对疫情冲击波,公众如何提升自身“正气”,守护健康?一旦感染,患者如何从“阳过”顺利过渡为“阳康”?风湿性疾病患者如何走出这段特殊时期?
  12月16日上午,由山西省科学技术协会主办,山西科技新闻出版传媒集团、山西省专家学者协会、北京三部六病中医研究院承办的主题为“发挥中医特色优势筑牢个人防护屏障”专家与媒体面对面活动在线上举行。活动中,5位专家就当下公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做出解答,开出“良方”。
外治法
  1.避风,风为百病之长,风府、风池、翳风、风门是最容易受风的部位,出现项背不适及时用干毛巾快速搓热颈椎祛寒祛风。
  2.防寒,肺主皮毛,足太阳膀胱经主一身之表,撞夹脊穴,通督脉,身柱穴、至阳穴、命门穴艾灸或贴敷姜片或贴敷发热贴,能提高身体卫气的抗病能力。
  3.握固,能固收一身之气,拇指抵住无名指掌指关节处,四指握拳,每次握至手心微汗出。
  4.正心,掐少府,每天两到三次,每次掐按七七四十九下,心经要穴,又名手解穴,对全身气血尤其是上焦气血阻滞不通之处有疏通气血解除痹结之功。心藏神,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主不明则十二官危,主明则下安,以此养生则寿,独立守神,神旺则气足无病。
  5.正德,保持因时之序,顺应四季气候变化,保持良好的作息时间,不熬夜,保持吃早饭,适当运动,不扎堆,不给社会和家人朋友增加负担与压力,自己做自己的第一责任人,天地之大德曰生,生生不息,避免不知常,妄作凶。■小贴士
感染者发热期如何使用中成药?
  发热、身痛、咽痛、咳嗽、鼻塞、流清涕、恶心/呕吐,可用小柴胡颗粒+藿香正气液+连花清瘟胶囊。患者体温超过38.5℃,可加用布洛芬(孕妇禁用)或对乙酰氨基酚用于退热。
如何帮助处于缓解期的患者转阴?
  小柴胡颗粒+五苓胶囊,这个中成药组合也有助于新冠转阴。
  可在正规电商平台或药店购买印有国药准字号的五苓胶囊。若难以买到,患者可用桂枝6克、白术6克、茯苓6克、泽泻6克、猪苓6克配伍,并熬15分钟,冲小柴胡颗粒,每日一服。
A
守住正气是王道
  中医历来十分重视疾病的预防,并明确提出“治未病”的预防思想。未病先防,就是“治未病”的一项重要内容。
  根据中医学理论,未病先防指的是在疾病发生之前,充分调动人体的主观能动性,增强体质,养护正气,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同时主动地适应客观环境,避免病邪侵袭,做好各项预防工作,以防止疾病发生。
  疫情之下,公众想实现“未病先防”这一目标,必须养正气、避邪气。我国最早的医学典籍《黄帝内经》提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气所凑,其气必虚”。
  正气即人体的抗病、康复能力等;邪气是各种致病因素。马文辉介绍,只有在正气相对虚弱、防御能力低下时,邪气才能乘虚而入。邪气包括风寒暑湿燥火六淫之邪和疫疠之邪,属于致病的重要条件。
  鉴于奥密克戎变异株的易感性及持续提升的“免疫逃逸”能力,感染人群不断扩大已是毋庸置疑的事实。如此背景下,公众如何才能做到养正气、避邪气?
  马文辉建议,首先要养正气,做到饮食清淡,多吃蔬菜、水果,少吃辛辣之物,规律生活,保证睡眠充足,保持良好心态,少熬夜、多运动;其次要避邪气,外出戴口罩、不聚集,养成勤洗手的好习惯,尽量避免“早阳”。
  此外,穴位贴敷等外治法(附右)以及疫苗接种,也是公众养正气行之有效的手段。
B
症状因体质而异
  近段时间,奥密克戎病毒来势汹汹,越来越多的人感染。很多人发现,尽管病因相同,但不同的患者出现的症状不尽相同。
  12月12日晚,记者收到朋友丁锐(化名)发来的信息:“伙计今天体温烧到39℃了。”当时,他的症状只是发热、腿酸。时隔一天,也就是12月14日,他的体温升至40℃,咽部疼得难以说话。当晚,他抗原自测,看到结果为阳性。他自感依靠自身免疫力,无法缓解症状,不得不“打点滴”。之后,他高烧渐退。到了12月16日,他症状基本缓解,精神状态好了许多。他说:“我体质不错,平时不咋感冒。可是,一旦发烧,体温就在40℃。想退烧,靠吃药根本解决不了问题。”有的患者感染病毒,只是低烧、乏力、腹泻或味觉、嗅觉暂时失灵。
  症状不同,原因在哪?马文辉解释,这与人的体质密切相关。东汉末年,“医圣”张仲景将人的正常体质大致分为中性体质、偏阳体质、偏阴体质。一般而言,人的体质或偏阳,或偏阴。
  体质偏阳者,平时畏热喜冷,不易感冒,易上火。体质偏阴者,平时畏寒喜热,容易感冒。
  同样是感染奥密克戎变异株,体质不同的患者,产生的症状不尽相同。张仲景在其所著的《伤寒杂病论》中写道:“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
  体质偏阳者感染病毒,因正邪相争程度激烈而致症状较重,如发热时体温可达39℃以上、畏寒、咽干、咽痛、头疼等。
  体质偏阴者感染病毒,反应较弱,症状表现较轻,如发热时体温低于39℃且伴有打喷嚏、流清涕等现象。
C
风湿病患者咋应对?
  风湿病是一种侵犯关节、骨骼、肌肉、血管及相关软组织或结缔组织为主的疾病。
  由于长期口服激素以及免疫抑制剂等药物治疗,风湿病患者自身的抵抗力下降。那么,风湿病患者在疫情期间应该如何做好预防呢?
  山西省中医院风湿病科副主任周晓莉提醒风湿疾病患者:首先,心情愉快、情志畅达、劳逸结合、规律作息、保证充分睡眠、适度运动,从而提高自身免疫力;其次,按时服药、定期监测,在疾病控制比较好的状态下,定时开窗通风、消毒;最后,饮食要均衡、营养要全面,注意荤素、粗细搭配,并在清淡饮食基础上适量高蛋白饮食,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油腻食物。
  如今,新冠病毒致病性较弱,风湿病患者常用的部分药物具有抗病毒作用。一旦感染病毒,风湿病患者应该及时联系专科大夫,切勿擅自停药。
  治疗期间,感染病毒的风湿病患者尽量不接触外界,并大量饮水、规律作息,饮食要清淡。
  她建议,体温38.5℃以下的风湿病患者,可以口服抗病毒中成药,辅以刮痧、拔火罐,穴位按摩、泡脚,贴膏药,耳穴按揉等治疗手段,从而达到减轻症状的目的。
  体温38.5℃以上的风湿病患者,应用退烧药物。若持续3天体温达到38.5℃以上,此类患者应及时就医。对于风湿病期间感染病毒症状明显加重的风湿病患者,应及时联系风湿科医生,及时调整部分用药。
上接09版
D
“中药力量”显身手
  在人类与新冠病毒的鏖战中,“中药力量”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传承千年的中医药,其特色和优势正在于辨证施治。马文辉表示,对于感染者的治疗,中医依据患者的体质及相应症状,确定治疗方法,开具方剂。
  目前,奥密克戎毒株的致病性已经大大减低,很少侵袭肺部,主要感染上呼吸道,导致喉部干痒不适。
  体质偏阳患者,易上火。病毒侵袭初期,这类患者咽部略有疼痛、干痒等不适感。要想缓解上述症状,相关患者饮用生甘草水即可。
  若不适感加重或出现刺激性咳嗽,体质偏阳患者可取15至20克生甘草、5至10克桔梗煮水服用。
  随着病情的发展,体质偏阳患者开始出现发热、头疼、身痛等症状,且咽部有灼热感、刺痛感。
  为何咽部会出现灼热感、刺痛感?马文辉解释,这是病毒在咽部大量繁殖并破坏黏膜所致。若要清理咽部病毒并缓解症状,他给患者开出一剂“良方”,即半夏苦酒汤。“半夏,是一味能够止咳化痰的中药材;苦酒,即醋。患者先把5至10克半夏置于醋中煮沸,再捞出半夏,然后在汤中打入蛋清,搅匀,含服即可。”他详细介绍了半夏苦酒汤的制作方法及用法。
  一旦持续发热且抗原自测结果呈阳性,体质偏阳患者可用葛根麻黄汤予以干预。新冠疫情属于“外感病”,其临床表现为病毒侵犯上呼吸道引起的发热、恶寒、头身痛等。“外感病”即病毒等邪气从肌表、口鼻而入所致疾病。“葛根可解肌止痛,麻黄使患者快速退烧。该方剂在河北石家庄等地使用,效果良好。”马文辉说,伴有咳嗽、咽痛、畏寒等症状,患者还可加入石膏、杏仁等中药材,组成麻杏石甘汤煎服(配伍见下表)。
  体质偏阴者,可煎服甘草、干姜配以蜂蜜,提升阳气,增强抗病能力。具有症状且抗原自测结果呈阳性的体质偏阴患者,可用桂枝葛根汤治疗。中医学上,桂枝用于治疗头疼、发热、畏寒。
  针对体质偏阴且伴有头痛加剧、咳嗽等症状的患者,以及阴阳平和体质患者,他也开具了药方(配伍见下表)。
■延伸
几种中医非药物康复疗法请收好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疫病防治专家委员会日前发布《新冠病毒感染者居家中医药干预指引》,其中给出了几种中医非药物康复疗法,介绍给大家。
  1.艾灸疗法
  常用选穴:大椎、肺俞、上脘、中脘、膈俞、足三里、孔最、肾俞等。
  方法:大椎、肺俞与膈俞(或中脘与上脘):用温灸盒灸30分钟;足三里或孔最或肾俞:清艾条温和灸每穴15分钟。频次:每日1次。此法一般隔2天施灸1次,每穴灸10-15分钟,持续2周;症状明显可交替选用不同穴位每天施灸,5次后休息1-2天,然后继续施灸5次。10次为1个疗程。
  2.经穴推拿
  (1)穴位按摩:太渊、膻中、中府、肺俞、肾俞、大肠俞、列缺、中脘、足三里等,咳嗽、咽痒、干咳者,可加少商、尺泽等。
  方法:以大拇指放置于穴位上,拇指指腹触摸皮肤并稍加按压,小幅度的环转按揉腧穴,以产生酸胀温热感为佳,每次1-3分钟。
  (2)经络推拿: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任脉、督脉等。
  方法:取坐位或卧位,均匀呼吸。用一手手掌大鱼际沿经络循行方向紧贴皮肤施力作直线往返快速摩擦,可两手掌交替进行,100-120次/分钟 (每手摩擦50-60次/分钟),每条经络宜摩擦1分钟。
  3.拔罐
  背腧穴为主,如肺俞、膏肓、脾俞、肾俞、大椎等。
  注意事项:拔火罐应防止烫伤及引燃易燃物,留罐时间不宜太长,如出现四肢发冷、恶心呕吐、心悸、面色苍白、冷汗、头晕等应立即停止,并让患者平卧休息。
  4.其他方法
  可使用八段锦、太极拳等中医传统功法适当锻炼。 记者 梁耀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