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年11月17日] -- 智慧生活报 -- 版次:[A7]

赵士信:为“受伤”瓷器“疗伤”

  在太原市晋源区北庄头村赵士信的家中,赫然陈列着8000余件、400多种风格迥异的锔瓷藏品。这些藏品经过赵士信的“治疗”“重获新生”——细碎的裂纹被嵌入小巧的如同“订书钉”一般的锔钉,重生的同时也增添了些许岁月的韵味。
  锔瓷就是把破碎的瓷器用像订书钉一样的金属“钉子”修复起来的技术。如今,锔瓷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又重新回到了大众的视野。66岁的赵士信说,他不是锔瓷手艺人,却愿当个“守艺人”,通过自己的藏品让更多的人了解锔瓷。“小时候,一听说锔瓷匠来了,我和小伙伴就跑去看热闹。一把长长的弓,上面系着一根细绳,匠人将钻头绑在绳上,来回拉动小弓,然后将锔钉嵌进钉眼,仔细锤实敲紧,最后涂上糯米混合石灰熬成的米浆。这样锔补修复后的瓷器无论装冷水还是热汤,都可以做到滴水不漏,真的太神奇了。”赵士信表示,正是对锔瓷这门手艺的痴迷,让自己后来从事了锔瓷收藏,并且一做就是40余年。在他看来,收藏使得他与这门宝贵的民间技艺贴得更近。
  赵士信收藏的锔瓷藏品,从明代、清代、民国至今跨越600多年,其中多以老百姓日常生活用品为主,很多锔瓷都有长期使用过的明显痕迹。“从专业角度来说,锔瓷是一门非常精细复杂的工艺。”赵士信边介绍边拿起工具讲解起来,“锔瓷第一步是找碴、对缝,让破损的瓷器恢复原状,准备修补。”在薄薄的瓷器上仅凭手感去钻孔,本身就是一件考验锔瓷匠精湛技艺的事情。“其中,锔钉需要用镊子夹着,钻孔时一定不能手打滑,还要掌握钻孔深度,稍有不慎就会把瓷器打崩了。”
  除了种类繁多的锔瓷藏品外,赵士信还收藏了各类锔瓷工具,如锔钉、锤子、钳子,以及锔瓷匠走街串巷使用的工具箱等。“这些特殊的工具成了那个年代最珍贵的纪念,传承着锔瓷匠的精湛技艺和工匠精神。”在赵士信看来,相对于锔瓷藏品,这些工具更具有收藏意义,有了它们,历史是可以被触摸甚至摩挲的。
  从上世纪70年代至今,赵士信已经和锔瓷打了近半辈子的交道。赵士信回忆,曾经有一位俄罗斯收藏家想以高于自己收购价10倍的价格购买一套锔瓷工具,赵士信当即回绝了他:“中国人的文化要靠我们自己来保护,每个老物件都是一个文明的符号,而民间文化就是根植于人民大众的土壤之中,留住文化、延续历史,也是我们每个收藏人的使命。” 记者 丁婷婷 通讯员 杨润德